原创 陈永贵患病后放弃治疗,72岁去世,葬礼上只有一位高层来吊唁
创始人
2025-08-17 12:34:08
0

前言

新中国成立之际,因为长期战乱,到处百废待兴,勤劳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团结一心建设社会主义。到了六十年代,我国工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树立起了两面旗帜——大庆和大寨,在当时,“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响彻了大江南北。

说到“工业学大庆”,想必大家都能想起铁人王进喜,以他为代表的大庆人吃苦耐劳,公而忘私,经过三年多的奋斗,最终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农业学大寨”则要提到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虽然他只是一位农民,但身上同样有可贵的品质,此人就是陈永贵。

陈永贵早年的贫苦生活

陈永贵出生于1914年,山西昔阳人,他其实并非是土生土长的大寨人。陈永贵老家离大寨有30里地,名叫石山村,5岁那年大灾,父亲带着他逃荒到大寨村,从此与大寨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讨生活,父亲把陈永贵寄送到当地一户贾姓人家,自己在外面做工。可在那个年代,穷人根本没有出路,陈永贵的父亲心力交瘁,最终选择自尽。父亲去世后,陈永贵便孤苦伶仃地在大寨村艰难生存,他也由此成为了大寨人。

大寨并非是一个富庶的地方,这里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发,村民经常食不果腹。为了生存,陈永贵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羊,也做过长工,他每天起早贪黑,干着十分繁重的活,经常挨饿受冻。只不过这样恶劣的环境,也锻炼出陈永贵强壮的体魄和不屈的意志。除此之外,与那些木讷的庄稼汉不一样,陈永贵天资聪敏,口才也好,他在村里干农活数一数二,不少穷人都乐意追随他。

年轻的时候,陈永贵也曾经出去外面闯荡,做过一些卖饼、牵毛驴卖煤之类的小生意,但到头来仍是两手空空。无奈之下,陈永贵还是回到了大寨,这里也算是他的根,唯一可以落脚的地方。此后,陈永贵在大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着,但在那个旧时代,他根本看不到出路,一年忙到头,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大寨村的变化

直到解放后,陈永贵这些饱受剥削的农民才翻了身,分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与此同时,陈永贵也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此人就是时任大寨村支书的贾进才。贾进才见陈永贵有能力,肯吃苦,于是重点培养他。到了1952年,陈永贵正式接替贾进才,成为了大寨村第二任支书。有了施展的舞台,陈永贵开始大显身手,他带领村民们修建水渠,开垦梯田,经常捧着大碗,一边吃饭一边跟大家交流,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基本上也把工作安排下去了。在他们的艰苦奋斗下,大寨村一改之前贫穷落后的面貌,家家户户有余粮,村民们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3年,大寨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严重洪水,之前开垦的耕地和梯田都被冲毁,一些房屋同样没能幸免。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全村人都束手无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陈永贵。陈永贵从上面开会回来,他并没有带来大家盼望的救济粮,而是为村民们加油打气,一番讲话让人们重拾信心。此后,陈永贵带领大寨村民从头开始,战天斗地,凭着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大灾之年,大寨村不仅没向国家伸手要粮,反而上交了24万斤商品粮。

农业学大寨

陈永贵和大寨村的成就引起了社会关注,外界开始争相报道,连著名作家赵树理都这样评价“陈永贵!他话里没有一处讲到毛泽东,说的话却处处体现着毛泽东思想;没有一处提到哲学,却处处都能感觉到辩证法,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很快,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陈永贵的人生也步入快车道,从村里到县里,从县里到省里。1975年,经主席提议,陈永贵这位农民奉调入京,出任副总理,分管全国农业。农民成为副总理,这在历史上还是绝无仅有的。

农民副总理陈永贵

职务变高了,但陈永贵人却没有变质,始终记着自己是个农民,决不辜负主席的期望。来到北京后,陈永贵一家仍然是农村户口,他不要一分钱工资,每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回大寨劳动,赚取工分。陈永贵经常裹着白头巾,抽着便宜的香烟,偶尔请客招待也要自己出钱,他自己吃饭则一碗杂面,几根咸菜就对付了。

时光匆匆,转眼到了1980年,这一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普及,陈永贵于是主动辞去副总理的职务,赋闲在家。但劳碌了大半辈子的陈永贵根本闲不下来,没过多久,他又写信给组织,请求给自己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工作。组织上批准了,陈永贵来到北京东郊的一个农场当顾问,继续跟土地打交道。

放弃治疗,72岁病逝

只可惜在1985年,陈永贵不幸被查出患有肺癌,医生表示如果继续治疗,还是有希望康复的。陈永贵却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的病不能痊愈,没必要浪费国家物力财力,于是主动放弃治疗。大家都拗不过他,无奈之下,只能遵从陈永贵的想法。没有药物治疗,陈永贵的身体每况愈下,第二年便病逝了,终年72岁,弥留之际,他对身边的亲人说道“人是注定要死的,我没有给毛主席丢脸。我作为一个农民,成为政治局委员,谁能想到呢?我敢说,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农民。”

陈永贵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仪式一切从简,葬礼上来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是亲朋好友。只不过接近尾声的时候,却有一位高层匆匆赶来,此人就是陈永贵生前的好友华主席,他对着遗体三鞠躬,随后转了一圈,泪流满面离去,从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这一切结束后,陈永贵的骨灰运回了大寨,洒在了这片他奋斗终生的土地上。值得一提的是,村民们还为他立了石碑,上面写着“功盖虎头,绩铺大地”八个字,这也是对陈永贵一生的高度概括。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陈... 想必很多人都对《亮剑》中李云龙的那位戴着黑色圆框眼镜的旅长很有印象,特别是在李云龙未经上级请示擅自攻...
原创 朱... 元朝末年的集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南京,是朱元璋拿下来的第一个比较大的根据地,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
原创 1... 国人皆知伟大领袖周总理,每每提起周恩来总理,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他温文尔雅、平易近人的模样,让人顿觉,他...
原创 红... 1938年7月26日,刚刚担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司令的薛岳正忙着组织鄱阳湖西岸及南浔线的防御,就在此时...
原创 新... 新西兰主帅轻敌酿苦果:输给中国男篮非偶然 新西兰男篮主帅在球队爆冷负于中国男篮后坦言“大意轻敌”,但...
原创 湖... 标题:湖南人常说“要想中国灭亡,除非湖南人死光”这句话到底出自何处? 在湖南的土地上,流传着一句广...
原创 蚂... 猜一猜:“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哪部古代典籍?《诗经》还是《史记》?这是蚂蚁庄园2024年12月2...
原创 《... 在那暗流涌动的北宋年间,围绕着神秘的《清明上河密码图》,无数的阴谋与秘密如同重重迷雾,笼罩着每一个卷...
原创 陈... 解放战争的四大野战军司令中,除陈老总外,其余三位的军事指挥能力,可以用不分伯仲来形容。他们之间差距不...
原创 毛...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在北京与世长辞。消息传出后,举国悲痛,无数人流下了泪水。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