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最有个性的开国将军,开学校不收一分钱学费,受朱德影响爱上养花
创始人
2025-08-17 11:04:49
0

前言

在我国开国上将当中,要说最有个性的一个,必须要提到陈奇涵。在影视剧《兴国,兴国!》里有一个叫做“陈代表”的角色,就是以陈奇涵上将为原型所设定的。他曾被毛主席誉为“一员骁勇战将”,凭借优秀军事才能和人品,在广大军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回顾他的一生,发生了很多极具戏剧性的有趣故事。

陈奇涵开办学校,却不收一毛钱

陈奇涵生于1897年,是江西兴国县坝南村一个土生土长的客家人,1924年他加入到了国民党。青年时期的陈奇涵生活的环境,普遍教育程度水平低,当时的他已经受到了先进思想的洗礼,决心要以教育兴国,教育救国!

他给身边人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并且呼吁道:“君子忧道不忧贫,光救济不行,得办教育”。他的这一番话得到了同村人的大力支持,随后便开始着手在老家建了一所名叫“忧道小学”的学校。

建校前夕,陈奇涵组织大家伙一起修建校舍,用到钱的地方,陈奇涵总是一个人四处奔走想办法,不让大家操心。办学期间,他白天和孩子们上课游戏,晚上一个人还要备课到深夜,日复一日,虽然劳累但也觉得值得。

该村生活条件并不富裕,基本上都是穷苦人家,有的家庭甚至连锅都揭不开,因此学校里招收的孩子大多无力缴纳学费,心怀百姓的陈奇涵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无后顾之忧安心读书,索性免费招生,日常所需要的开支都是陈奇涵一个人想办法维持。

为考军校,背着蚕丝一路南下

1919年6月,五四新思潮兴起,陈奇涵毅然决然投笔从戎,下定了决心报考军校。随后一路南下,来到了滇军云南讲武堂韶关分校。这一路上陈奇涵吃了不少苦头,临行前虽然和邻里邻乡借了一些钱作为路费,但是他毕竟是第一次离家,而且路程很远,陈奇涵担心靠这点钱在路上不够花,于是还从家里背上了一斤蚕丝,以便不时之需。

陈奇涵在路途中果然很快花光了那笔钱,所以在后来他不得不省吃俭用,用那一斤蚕丝和路过的商铺换钱,当作盘缠,这样才好不容易赶到云南。

当时的陈奇涵个子只有一米六六,而且体重只有八十斤左右,看上去又瘦又小也没有什么力气,这对于考军校来说根本不是有利的条件。来到韶关分校后,陈奇涵自信满满地的走进考场,但不料却因为身材瘦小,成为了整个考场嘲笑的对象。

有的人甚至还当着众人的面指着他挑衅说道:“你这么瘦弱,确定没来错地方吗?”但是陈奇涵却毫不在意,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而是一门心思放在考试上,外界的声音他能不理则不理。

最后成绩出来了,陈奇涵顺利金榜题名,这也让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没想到他这么瘦弱,却也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实在不简单。虽然成绩不错,但还是不免有人借机嘲讽他。

一同看榜的还有几名富商子弟,他们见自己落榜非常生气,也看到一旁的陈奇涵顺利考上心中别提有多不服气了,于是这几个人便想通过金钱交易,来买陈奇涵的录取证。

这几名富商子弟走到陈奇涵面前,冲着他嘲讽道:“你这么瘦,当兵能干吗?倒不如把录取证卖给我”。说完还大方地表示自己愿意出两三百块光洋作为报酬。在当时这两三百块大洋简直称得上是一笔天价,有的人甚至一辈子也没机会见到这么多钱,但陈奇涵听了以后却低头冷笑了几声,然后一脸不屑的拒绝掉了,不仅不卖,反而还笑称这些人是没有志气的可怜虫。

陈奇涵心中始终秉持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事原则,也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在进入军校后,也顺理成章的投身军营生涯。期间陈奇涵从云南部队中一个小小的士兵发展成为护国军,又从南向北征伐,一路上随同军队英勇抗敌,屡战奇功。

许朱德与陈奇涵的兰花情谊

别看陈奇涵一生奉献沙场,是个人人敬佩的大将军,但在他的心中有很多文人墨客般的小讲究,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还是很高的,养兰花便是陈奇涵最大的乐趣。

要说起陈奇涵养兰花的兴趣,就不得不提到朱德了。1959年,陈奇涵作为人大常委的委员,朱德作为委员长二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碰面,虽然以前就认识,但并不是很熟。这次碰面,二人交谈很是投机,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关系越来越好,有时候朱德还会邀请陈奇涵夫妇到家中做客。

自古以来君子酷爱兰花,朱德就是这样,他的家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种满兰花的盆栽。陈奇涵第一次到朱德家拜访,一看家里有这么多兰花而感到惊讶,朱德笑称自己酷爱兰花,平时没有什么爱好,没事儿就是喜欢浇水赏花。陈奇涵听了之后笑着点了点头。

之后每次陈奇涵到其家中做客,朱德都会主动邀请陈奇涵欣赏自己所养的兰花,饭后赏花是他们在一起经常做的事儿,每次到陈奇涵临走的时候,朱德都会慷慨的送给他几盆兰花,久而久之在朱德的影响之下,陈奇涵也爱上了养兰花。

有一次,朱德拿出笔墨,亲手提笔写了一长卷关于自己养兰花的心得,然后作为礼物送给了陈奇涵,陈奇涵收到之后将其视作珍宝,放到家中妥善保存,没事儿干的时候就拿起来读读看看。1962年3月4日下午,陈奇涵和朱德得空,一起到了昔日共同作战的井冈山重游,看着这片熟悉的土地,二人的内心很是感慨。

当天下午,二人驱车来到了一处林草茂盛的山林间,陈奇涵深呼吸了一口气,突然诗兴大发,写出了一首《咏兰》送给朱德,也算是作为上次朱德提笔赠与养兰心得的回礼。诗中这样写道:“香隐长在深幽,清香吐芳自风流。三三幸会逢知遇,淑人君子美胜收。”朱德听了大悦,并且也当即回了一首诗:“井冈山上产幽兰,乔木林中共草蟠。漫道林深知遇少,寻芳万里几回看。”

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想二人结缘于兰花,也算得上是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整... 引言 在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将军带领我军打了很多的胜仗。可是之前几次面对胡琏时却都被对方逃脱,粟裕也对...
原创 看... 在宫庶与郑耀先的唱歌中,他们以歌声表达了各自的军旅身世:郑耀先是黄埔毕业生,而宫庶曾是特训班学员。 ...
原创 许... 到了八月份,济南城内的很多柿子树上已经挂满红色的果实,老百姓们爬上梯子开始摘取柿子。国民党军济南守备...
原创 陈... 前言 新中国成立之际,因为长期战乱,到处百废待兴,勤劳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团结一心建设社会主...
勾践精神:逆境中的坚韧与智慧 唯有经历过地狱般磨练的灵魂方能拥有征服天堂的力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经典故事被传颂至今,它们...
原创 赵... 上两周周末我们发了两篇关于三国蜀汉赵云和马超的小文章,里面都把他们标签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有读者...
电影带动F1收入40%增长,苹... 在今天的娱乐行业,电影和体育的融合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赛车这一充满激情与速度的运动领域。F1赛...
原创 唐... 古人有一种习俗,今天已经基本不为人知。在为死者举行葬礼时,会在墓中放置一块小型石碑,上面镌刻有名人或...
钱学森祖上有“丹书铁券”?历史... 据说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祖上有“丹书铁券”?真的有! “丹书铁券”真的能免死罪?真的,而且唐朝颁发的,...
口述淮安丨严斌:“梦圆多哈”大...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