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战争,所有人都会下意识说出“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
可事实上,1950年至1953年间,当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保家卫国之时,国内也同步开展着一场规模浩荡的战斗。百万名解放军战士奔走于全国各地,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武装悍匪展开激烈对战。
在这场剿匪斗争中,同样涌现出了非常多英雄战士。只可惜,他们连同这段历史,正在被人们淡忘。
今天,为你介绍一位剿匪英雄——卢文焕。
剿匪英雄卢文焕
2011年3月,河南省灵宝市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大批政府官员和乡里乡亲自发来到葬礼上,为死者追悼送行。
这位因癌症病逝的90岁老人,名叫卢文焕。在他生前长达50多年的岁月中,包括妻儿在内的所有人,都以为卢文焕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普通农民。然而,卢文焕遗物中的一张破旧奖状,却证明了他与众不同的身份。
那张由开国上将陈再道亲自颁发,尘封数十年的奖状上,赫然写着“卢文焕同志经评定为特等功”。
卢文焕究竟是何人?他因何被评为特等功臣?为何隐姓埋名数十年?他的身份又是怎样被揭开的?
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要追溯至1950年开展的剿匪斗争。
1949年9月,解放战争大规模作战宣告结束。以蒋介石、何应钦为首的国民政府高官纷纷逃往台湾省,意图东山再起。不过,绝大多数国民政府残余部队却留在了大陆。在失去“中华民国国军”这个官方头衔后,他们选择和地痞流氓联手,由此形成一股新的恶势力——“武装土匪”。
据官方统计,截至1949年末,西北地区有470余股土匪,共计22万余人;西南地区有1000余股,共计65.5万人;湖南、广东等地也零散着20多万土匪。
这些武装土匪杀烧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残杀人民群众,抢劫车辆船舶、袭击地方政权,给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造成严重危害,全国民众苦不堪言。
1950年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下发指令,决心扫清全国各地的土匪恶势力。很快,中国人民解放军内部就集结了一支总兵力达150多万的剿匪队伍,正式展开大规模剿匪斗争。
卢文焕的家乡河南省灵宝市,是剿匪部队陕州军分区的一个主要打击点。因为这里是豫西匪首李子奎的老巢。
李子奎在15岁时便加入土匪队伍,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1947年10月,李子奎带头制造了“灵宝惨案”,疯狂残害600多人。河南解放后,李子奎又率残部躲进灵宝市朱阳镇的深山,继续为非作歹。
源于李子奎队伍的恶行,河南省剿匪行动将灵宝市确定为重中之重。1949年7月21日,解放军战士于朱阳镇正式打响剿灭李子奎股匪行动。经过近两个月的激烈争斗,我军成功歼灭土匪3000余人。然而,李子奎这个匪首,却屡屡逃脱、负隅顽抗。直到12月初,我军才终于获取可靠情报,确定李子奎的藏身之处——灵宝市函谷关马家寨村地主建治安家中的窑洞。
为不打草惊蛇,展开高效有力的抓捕行动,组织上专门抽调了12名精干战士组成突击队。时年27岁的卢文焕,作为阌乡县武装大队的出色侦察员,就被选入了突击队。
12月7日凌晨,突击队趁夜色潜入建治安家,然后兵分两路镇守窑洞的两个出口。准备就绪后,建治安提着油灯率先进了窑洞,他不断和李子奎对话,尽可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卢文焕则手持冲锋枪紧随其后,他一边警惕扫视着洞内的情况,一边利用背光处进行藏匿。
卢文焕
就在灯光扫到李子奎身影的一瞬间,卢文焕迅速挤开建治安冲向前去,枪口死死抵住李子奎腹部。与此同时,李子奎手中的手枪也对准了卢文焕。卢文焕看着漆黑的枪口,毫不畏惧地说:“你若开枪,我也开枪,我革命到头,你也完蛋!”
李子奎假装被吓住了,他顺手扔掉枪,试图诱骗卢文焕捡枪的空隙,进行偷袭。不料却偷鸡不成蚀把米,卢文焕压根没看枪一眼,而是紧紧揪住李子奎的衣领,将他押至窑洞外。
就这样,卢文焕活捉了罪行累累的匪首李子奎。而卢文焕也因此被组织上授予“特等功臣”荣誉称号。
1951年,卢文焕复员回乡务农。关于自己活捉李子奎的辉煌战绩,低调的卢文焕只字未提。就连家人,都只是简单知道他年轻时打过土匪。40多年的时间里,卢文焕就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靠双手艰难维持生计。他甚至拒绝了国家给特等功臣的高额补贴,生活非常贫困。
一直到1994年,灵宝市法院在重新审查李子奎案件时,才意外发现卢文焕的真实身份。经过当地政府和媒体的大力宣传,大家才知道贫困潦倒的卢文焕老人,竟是一位剿匪战士、特等功臣。
对于卢文焕隐藏数十年的光荣身份,他的儿女们感到非常骄傲。卢文焕因病逝世后,他子女曾公开表示:“父亲走时没给我们一分钱遗产,留下的只有奖状,还有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