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畏敌的耻辱柱?抗敌的纪念碑?壮哉古长城,悲哉“夜不收”
创始人
2025-08-02 04:03:21
0

长城是恐惧的纪念碑,金字塔是怕死的纪念碑,

他们证明的是这两个民族的忍耐和屈辱,而不是卓越的才智。

——伏尔泰

自古以来,关于长城似乎有这么一个规律,中外的文人们负责用巧妙的文词骂长城,中国的将军们负责默默地修长城和守长城。

2000多年以来,文人对长城的攻讦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第一,长城没有挡住蒙古人和满人南下,根本挡不住外族入侵,是没用的。

首先,这个理由的逻辑非常类似于医生,这个职业是没有用的,因为我有两个远房亲戚就是得了癌症送到医院,结果还是病死了。不要随意地贬低长城,更不能过度抬高长城。面对灭国级的战争,人类历史上从来不存在一处永不能攻破的防御工事。东罗马的君士坦林堡城不能,上帝折鞭的钓鱼城不能,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垒不能,长城也不能。

长城好比一把武器,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如何用一把利剑抵挡一名全盛时期的UFC运动员呢?决定战争的永远是人。

其次,蒙古南下时宋朝没有长城。满人南下时,吴三桂献出了长城的天下第一关。最后,长城真的没有挡住外族入侵吗?二十四史里只记载了上万甚至几十万数量级的游牧民族入侵,这在中国经常是几十上百年才会出现一次。

但中国历史的常态是几百人甚至十几人的军事劫掠。这些入侵频次高,危害大,他们掳掠妇女、牲畜、粮食、金银,劫夺兵器,焚烧塞防,杀害守军和官吏。更为可怕的是,如果没有及时的防御,他们会迅速蔓延,频次更高,杀戮更多,并越来越深入腹地。

这样的记载要在长城边防的档案里才可以看到,长城在防御这种高频次、小规模的劫掠骚扰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居延汉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长城守军利用烽、表、苣、积薪四种烽具,通过火、光、烟、标志物四种信号和不同数量的复杂排列组合来传递信息,将入侵者的数量和方位,以远高于骑兵的速度,迅速传递到边境决策者的手中。《武经总要》中记载,“凡烟火,一昼夜须行二千里”,然后决策者迅速进行救援、追击和包围。

而且《居延汉简》还详细记载了各种特殊情况,如果出现降雨,则敌情需以“檄”的形式,快马传递到边郡上层。如果敌人夜间入侵,很难观测到他们的行踪。因此每座边塞烽燧中必须饲养警犬,而且不止一条。汉简中多次出现烽燧中警犬数量不够的军情上报。

那如果匈奴点假火扰乱情报呢?汉军还发明了专门的望火观测工具——望火头,只有观察到进入望火头范围内的烽火,才可以发出入侵信号。

汉宣帝元年九月庚子日,九十名匈奴骑兵入侵长城的甲渠止北隧,劫掠了一名守卫,三石官粮、一把弩、十二支箭、一头牛和衣物后离去。城司马和都尉带领的182名骑兵迅速出关追击。如果不是因为长城,边郡决策者如何迅速得知准确敌情,然后立刻派出了正好两倍的骑兵,以便其中优势兵力歼灭入侵者呢。

所以你可以想象,几十人次的游牧民族来军事劫掠,来100次,其中30次刚到就被发现了,只好打道回府;其中30次成功潜伏,刚凿开城墙就被守株待兔了;还有30次冲杀了进去,劫掠一番,面对追击的时候发现根本没有时间走别的路再凿墙,只能走原路,可原来的缺口早已经是重兵防守了,流窜到内地早晚也会被歼灭。100次里只有十次能够成功,这就导致军事劫掠的成本被大大提高,极大地减少了发生的可能性。

成化初年,北虏在(河)套,彼时未有边墙,恣肆出入。

——《皇明经世文稿》

(成化九年,延绥段长城竣工后)“北掳知不能犯,遂不复入者二十余年。”

——《皇明经世文稿》

而且即便是大规模的骑兵入侵,长城的情报系统和防御力量也可以尽早地发现和迟滞敌人,为防御作战争取到更多的准备集结时间。所以长城是中华文明在漫长得令人绝望的几千公里的边境线上,面对游牧民族时的红外感应器和导弹防御系统,我们不能在亡国之危的时候,才想起它的不完美,在太平无事的时候,就仿佛它并不存在。

第四,当我们在谈论长城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那堵长长的墙吗?长城不只是一堵墙,它还是沟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的护航编队。长城不只是一堵墙,它还是我们的一张经济王牌。

根据需要,我们既可以对游牧民族进行经济封锁,使投机的商人、物资、技术无法随意流动,以实现战略围困的目的,也可以以互市贸易作为谈判筹码。这时长城又成为了我们的海关,长城是我们的胡萝卜和大棒,既可以打防御战,也可以打贸易战。

长城不只是一堵墙,在欧亚大陆北部草原,从中国东北、西部向西绵延,经过内蒙古、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直至多瑙河下游,构成了一个世界上最为广袤的草原地带。

在古代历史上,这几千万平方公里的草原地带,就是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的高速公路,而铺设在崇山峻岭上的长城,就是华夏这个农耕民族与其生死竞速的高速公路。

第二,长城害死了很多人,而且成本太高。

修不修长城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

1472年,河套地区的延绥镇巡抚余子军,面对蒙古鞑靼部的不断袭扰,给成化皇帝拿出了自己的计划,那就是在该地区修建1770里的长城。

余子俊给皇帝算了一笔账,征讨鞑靼的兵马目前已有8万驻扎在延绥,每年米豆需要银子94万两,草60万两。如果每人运米豆六斗,草四束,应该用407万人,运费大约要825万两银子。每年这就是979万两,而且百姓赋役沉重,长此以往,恐怕会激起民变。

那么修建长城需要多少钱呢?余子俊给出的报价是,每米造价1.38两银子,1770里乘以500米乘以1.38银子,等1221300两银子。所以一个方案是每年979万两,一个方案一共122万两。

而且余子俊进一步更改方案,他不再用陕西五万运粮民工修长城,而是改用四万军人修建。你可以说成化皇帝酷爱美女,但你绝对不能说他是个傻子。他立刻同意了余子俊的方案。

史书记载,长城修筑完毕”寇抄渐稀,军民得安耕牧焉“。

秦始皇派蒙恬拿下河套后,为什么不乘胜追击,一劳永逸的彻底消灭匈奴骑兵,反而让蒙恬转投修长城去了呢?你可以说秦始皇残暴,但绝对不可以说他是个傻子。

在古代,想要永远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彻底地消灭蒙古草原。因为只要有这样的地理环境,就会有这样的生产方式,就会诞生永远觊觎南方的彪悍的游牧民族。

这次作战,蒙恬部队共30万人,所需粮草全部由山东半岛的三大粮仓供给调运。两千多里的路程,需要两次穿过太行山,三次渡过黄河。

史记记载,这次运粮“率三十钟而致一石”,当时30钟为192石,也就是每运输一石粮食到前线,就需要消耗192石粮食,损耗率是99.5%。所以历史学家吴思曾经说过,“《孙子兵法·地形篇》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是可以换算为兵力的,长城也可以换算为兵力。”

如何换算呢?翁万达力主修筑长城,他的看法是“百人之堡,非千人不能攻”。长城能把兵力放大十倍,这自然是一个约数,但我们也看出了,长城事实上显著地降低了边军的人数,节省了国防开支。

至于长城累死了很多人,尤其在秦隋两代,这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是毫无疑问且永远无法洗白的。但与五族内迁这样的时代相比,大家可以思考一个残酷的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耕民族来讲,修建长城是累死了更多的人还是保护了更多的人?

第三,长城是封闭保守的民族劣根性的集中体现。

长城就意味着被动防御吗?作为一项国防军事工程,长城在尚武的王朝手里是用来进攻的,在平庸的王朝手里是用来防御的,在将亡的王朝手里是用来观赏的。

将亡王朝的长城是“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平庸王朝的长城是“边备修饬,蓟门晏然……数十年得无事”,尚武王朝的长城是“乃使蒙恬北驻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当年卫青、霍去病决漠千里大破匈奴,均以赵秦长城为主要据点和进攻跳板。

一直以来有一种关于长城的观点是,游牧民族积极进取的民族性格,决定了他们从来不修长城,这是错误的。鲜卑人建立了北魏后,开始修长城防柔然;女真人建立了金国后,开始修长城防蒙古;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后,开始修长城防蒙古;回鹘人建立回鹘韩国后,开始修长城防黠戛斯。

唐朝时,彪悍的回鹘纵横驰骋在蒙古草原,但是北方有着更为穷山恶水、更为凶猛不化的黠戛斯游弋在西伯利亚,回鹘人不得不将长城一直修到叶尼塞河,以防御劲敌。所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仍然是别无二致的北守南攻,筑墙防御。这是由地缘政治决定的,而不是由民族性格决定的。

打开世界地形图,你会发现中国古代的地缘像是造物主开的一个邪恶的玩笑,它给了我们黄河、长江、如皋平原和春雨江南,却又在人类这片如此富庶的土地北边,又给我们安置了最为宽广的草原,匈奴、鲜卑、柔然、乌桓、室韦、回鹘、突厥、靺鞨、契丹、女真、蒙古、鞑靼、瓦剌,只要这片草原还在中国北方。就永远会崛起这个星球上最令人为之胆寒的骑兵。

今天的经济大国,没有一个国家国防虚弱,文明高度与军事实力是高度正相关的。但古代不是这样的,文明在蛮族面前像是一只狼群里惴惴不安的羊。而中国最令人垂涎的文明身旁,永远如影随形着最为凶悍的游牧民族,这是一种何等可怕的地狱模式。

一个北方的草原民族,强大起来后的扩张方向只有两个,向南或者向西。

“攻不破中国长城……往往使游牧民转而西进。接二连三的入侵犹如不断向西的一连串冲击波,最终使游牧民涌过……多瑙河或莱茵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匈奴、柔然、突厥、契丹。

《权力的游戏》的作者乔治马丁从未来过中国,其实他笔下的充满想象力的奇幻故事就一次又一次地真实上演在中国的历史上。

长城就是我们的北境,“望烽燧不得卧”的长城守军就是我们的北境守夜人。华夏文明奇迹般的薪火相传,至今而不绝,就是因为2000多年来他们和长城的共同守望,北境永不遗忘。

长城上除了守军,还有一种潜入蒙古敌营侦察的兵种,这支行走在刀尖上的部队,永远是蒙古军队最先虐待杀戮的对象。作为一种生存率极低的兵种,他们被颇为悲壮地称作——“夜不收”。

明朝嘉靖33年,拱卫京师的蓟镇守军,陆续在9月26日前收到了夜不收发回的,关于蒙古军即将入侵的情报。蓟辽总督迅速派兵护卫百姓带牲畜入城,并立刻调派守军分十余处布防。27日,惨烈的战斗打响,半日就打退了蒙军的110多次进攻。七天后,盟军被迫全线撤退,边境随之恢复安宁。之后,明军出边寻找战前失踪的夜不收尸体。

郝恕剜一目,心砍一刀。

石刚剖腹。

刘保剜二目。

张孜剜一目,身中七箭。

吴真官剖腹后,仍剜二目。

罗士轻剜一目,身中三箭,头砍一刀。

张英、张文、张恕、郑锁儿爪无下落。

孤城皆白首,尽是汉家人。

相关内容

广州二中飞出“空中F1”选...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杰 七月午后的阳光,将位于广州市白...
2025-08-02 08:39:34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福州...
全国“数据要素×”大赛福州初赛正式启动啦!此次初赛的开启,犹如在福...
2025-08-02 08:38:14
福州市数字经济职工劳动技能...
近日,福州市数字经济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决赛隆重举行。赛场上,来自各行...
2025-08-02 08:36:39
原创 ...
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最得力的助手就是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是一个非常会...
2025-08-02 08:33:38
原创 ...
文|柯静 编辑|柯静 前言 秋战国时期楚越之间地关系在当时影响有多...
2025-08-02 08:33:34
原创 ...
楚汉相争时,项羽作为盖世英雄,立下赫赫战功,却高开低走,被刘邦逆袭...
2025-08-02 08:33:21
第一功臣,权力大,刘邦还会...
萧何作为第一功臣、第一丞相,那他适不适合做呢?日子好不好过呢? ...
2025-08-02 08:33:13
原创 ...
皇权,受命于天,但是当到了这个孤独又清冷的位置上的人,还是当初的那...
2025-08-02 08:33:08
原创 ...
木木:小月月,快来啊!我给你暖好被窝了。 月月:来了来了,请开始你...
2025-08-02 08:33:03

热门资讯

厉害了少年!孝感射击小将在省赛... 7月29日,2025年湖北省青少年运动会射击比赛暨湖北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在宜昌圆满落幕,由孝南区少年...
原创 非... 不知道大家还能不能记得当年最为火热的“葬爱家族”呢,早在20多年以前,造型千奇百怪且颜色花里胡哨的发...
原创 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开始发生巨大变化,迈上了新台阶,通过这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 世界第二大经...
午门献俘:大清帝国最高光的时刻... 帝国的礼仪:从影视剧中的误解说起 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明黄色的琉璃瓦下,巍峨的宫殿前,...
原创 原... 赵光义杀哥哥赵匡胤而夺帝位的可能性不大。 一者,赵光义有一个“金匮之盟”作为继位当皇帝的保障; 二者...
原创 一... 讲故事前,咱们先一起了解一下,这个曾经在上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传奇人物 杜月笙(1888年-195...
原创 一... 众所周知,如今古墓的发现多是因为在土中发现了一些冥器,之后考古学家顺藤摸瓜的找出了古墓的位置。但是其...
原创 咸... 咸丰帝与对俄外交的决策特征 咸丰年间,清政府是如何催动,对俄弱势外交制度重构的?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
原创 终... 今天终于知道为什么刘备喜欢用魏延,而诸葛亮不喜欢用魏延?这中间的着重点并不是魏延到底是不是忠于蜀汉的...
原创 晚... 遴选一组百年前留存的黑白照片,拍摄者并不是刻意为之,有的甚至模糊不堪,却更直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