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和夔州博物馆将于2023年4月至6月在重庆奉节、四川成都召开“纪念刘备托孤18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研讨会召开之前面向社会大众征取有关稿件,旨在弘扬三国文化,尤其是深度挖掘“刘备托孤”的历史人文价值。
此消息一出,即招来网络热议,大多数网友认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张旗鼓举办这样的活动意义何在?与现实有何联系呢?
有些网友观点更加鲜明,认为在疫情严重、经济萧条、个人收入举步维艰的当下,我们的专家学者不干些有价值的事,而是纠缠在这些无关大局毫无意义的鸡毛蒜皮事上,是闲得慌吗?
也有极少数观众认为研讨会召开也未尝不可,学术界的专家也包括历史领域的,他们干的就是这个事,研究历史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三国历史文化神秘莫测,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津津乐道的话题,唯一的不足是将“刘备托孤”作为研究的主题觉得范围太小,而且历史意义不大,应该将三国文化研究作为主题比较妥切。
众人对此事见仁见智,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中的“刘备托孤”,吧懂历史的人知道,
刘备托孤不是《三国演义》里杜撰的故事,而是存在于三国中的真实历史。
陈寿《三国志》中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这里所描述的史实是刘备伐吴败退白帝城后,即刻找见远在成都的诸葛亮,来托付后事。
到底是怎么托孤的呢?据史书记载,在病榻前,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哭着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闻言泣不成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就是历史上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事,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话颇让人感动。
意思是你看我儿子能当皇帝吗?如果能当,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这个治理国家的才能,你就废掉他自己单干。
听了这话,诸葛亮深受感动,这才有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千百年来备受后世推崇和赞誉,当然有史学家认为这是刘备试探诸葛亮的话,不是本意。
托孤还有一重要人物在场,那就是赵云,刘备说自己和赵云情同手足,希望赵云像长坂坡救阿斗一样尽力辅佐,这些话是给诸葛亮听的。
从三国历史中来看,“刘备托孤”只是一个小事件,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些大事件来比较,可以忽略不计。
有网友认为如果“刘备托孤”都能开研讨会的话,那三国中就多了去了,“刘备卖草鞋”“张飞杀猪”“董卓戏貂蝉”等等都可以开研讨会了。
所以最起码“刘备托孤”这个话题就不严谨,容易让人认为是戏说三国历史,全国关于历史人物的研讨会也开了不少,如“孔子诞辰”“岳飞诞辰”等等。
以历史名人的影响力和对后世的贡献来召开,深度挖掘和弘扬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历史性功绩,对于强化爱国热情大有裨益。
当然还有一种理由,就是刘备托孤地奉节想利用名人效应来深度发展旅游业,这在全国有很多先例,如关羽故里,赤壁古战场等等。
如果基于这样的想法来举办研讨会情有可原,但一定要结合实际,不能哗众取宠,用空洞无聊的主题来博取大专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