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臣请假六天,朱元璋:准了!第七天大臣回来,朱元璋:杀了他
创始人
2025-08-01 05:03:40
0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自古以来便是多少读书人的最高理想,能够一朝高中,金榜题名,那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情。

但其实古代很多时候,做官也是一面围城,外面的人想挤进来,里面的人想全身而退,因为只有到了那个高度,才会明白什么叫“伴君如伴虎”。

身为臣子,那一言一行都需要小心翼翼,就这那也是不一定稳妥,毕竟“天威难测”,谁能明白皇帝心里想的是什么呢?甚至有的臣子刀架在脖子上了,都不明白自己是什么时候得罪了皇帝。

出尔反尔?

话说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中华大地一片战火,最终由洪武大帝朱元璋南平诸侯、北逐蒙元,一统天下,建立了明朝,再现汉家山河。

在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朱元璋深知元朝灭亡的原因,那就是各种苛捐杂税、横征暴敛,最终闹得百姓民不聊生,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最终被自己从大元帝国打成了北元残部,这就使得朱元璋吸取了教训,爱民如子,与民休养生息。

在洪武元年,各地官员大都进京朝拜,恭贺朱元璋新朝建立,朱元璋在接见他们时便多有嘱咐:

“天下刚刚平定,百姓们还没有从战火波及中恢复过来,此时的国家就像刚出生的小鸟,千万不能拔它的羽毛,就像刚刚栽下去的小树,不能摇晃它的根脉,这就叫做与民休养生息。”

朱元璋不仅在口头上做出了勉励,在实际行动上也是非常认真,在洪武二年,他就免除了北方地区三年赋税,而且鼓励开垦,送牛、送犁、送种子,只要是开垦出来的荒地,全都归属开垦者所有。

并且纵观洪武一朝,朱元璋几乎是一直在尽力地免除各个地区的税负,更多地让人民得以获得实际利益,但是在一次减免税赋后,朱元璋却是罕见地后悔了,这是出了什么事呢?

洪武十三年夏天,朱元璋下令减免江南地区五分之一的税赋,此令一出,江南地区的百姓们自然是感恩戴德,纷纷称颂朱元璋是一个明君。

但是在洪武十四年的正月,北元王朝的平章(丞相)乃儿不花率领数万士兵大举南侵,朱元璋准备令徐达、傅友德和汤和等人带兵出征,可是这人是有了,辎重粮草又是一件大事。

古话说得好:“皇帝不差饿兵。”就算朱元璋再怎么英明神武,也不能让人饿着肚子去给你打仗卖命吧。

但此时可是寒冬正月,刚刚过了年,全国的田地里都是一片雪白,去哪里征收这次打仗的粮食呢?

情急之下,朱元璋竟然想了一个“高招”——把江南地区减免的那五分之一税赋再收上来,而且后面那几个月就不减免了,按照正常税赋收取。

这话一说出来,满朝文武都是面面相觑,一时之间倒也没人提出来什么意见。

毕竟这天下都是你老朱的,税赋收多少,还不全是你一句话的事情,而且明朝这时定的税收和元朝比起来,那绝对是“大大的良心”了,就算是按照正常税赋来收,甚至补收以前的,那百姓也不会饿死,日子也过得下去。

朱元璋见众大臣没有异议,便大手一挥,准备让官员正式写圣旨,下发各地执行了。

但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却传了过来:“微臣启禀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一时间,朱元璋愣住了,文武百官也都愣住了,大家都顺着声音看去,想知道究竟是哪个愣头青这么大胆,敢直接和朱元璋的心思唱反调。

要命的一天

待到众人定睛一看,却正是谏官右正言周衡。

这周衡本是无锡人士,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定鼎天下之后,便也是非常重视科教文化的发展,在洪武三年,朱元璋便开了恩科取士,各地学子皆可报名参加,科举一共三场,考题就是四书五经的内容,考中了就是举人,有了做官的资格。

周衡正是在这场科举之中榜上有名,成为了举人,后来又在洪武十三年的会试之中再次金榜题名,成为了进士,又在最后的殿试之中,被朱元璋所欣赏,赐给了他一个右正言的谏官之职。

右正言,这是从宋朝就有的官位了,宋朝将唐朝的谏官左右拾遗改名为了左右正言,明朝承袭了宋朝的官制,也将谏官叫做左右正言,意思就是希望当这个官的人,可以正义直言,以此来指出君主的过失。

此时周衡很显然是非常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只见他站了出来一躬身对朱元璋道:“陛下之前减免江南税赋,黎庶百姓无不感激涕零,叩谢天恩浩荡,这正是我朝大兴之象。”

“但此时陛下若是朝令夕改,乃至还要收回前翻减免税赋,岂不是失信于民,致使天威无存,此乃前元失国之事啊。”

说着,周衡更是即兴发挥,以孟子“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对朱元璋一阵说教,全然不顾朱元璋越来越难看铁青的脸色。

最终,朱元璋一拍桌子:“你说的对,就这样吧。”

周衡听了,也是一哆嗦,随即就跪在地上大呼皇上圣明,而一旁的文武百官却是一言不发,众人谁也不知道朱元璋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只有一些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将们知道,他们的洪武大帝,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主。

果不其然,不过几个月,周衡的宿命就来了。

正是这年清明之时,周衡向朱元璋上奏折请假七天,想回家祭祖扫墓,朱元璋听了,便摇头道:“无锡和应天相距甚近,何须七天。”

于是便只给了周衡六天假期,周衡心里一盘算,路上脚程快点,多赶赶路,六天也就六天吧,便向自己的部门领了朱元璋的批复,回家扫墓了。

谁知周衡扫完墓回金陵时,却是碰上了天降大雨,道路阻断,根本走不了人,雨停之后,周衡赶紧快马加鞭地往应天赶,但紧赶慢赶,最后还是晚了一天,在第七天周衡才回到朝中。

到了朝中的周衡去见朱元璋,谁知朱元璋见了他便直接问道:“你得了几天假,又是用了几天假啊。”

周衡一听,连忙跪在地上:“臣得了六天假,一来一回用了七天假。”

朱元璋一听,眼中顿时杀机涌现:“好你个周衡,你竟敢欺君,你可知这是大不敬之罪!”

周衡见状更是连连磕头:“皇上,臣没有故意拖延,臣这是在路上…”

话还没说完,便直接被朱元璋打断了:“你说朕朝令夕改,是在学元朝亡国之举,那你这种行为,又该是什么举动啊。”

看着早已说不出话来的周衡,朱元璋厉声道:“朕听了你的话,没有失信于天下,你却不听朕的话,失信于朕。”(朕不信于天下,汝不信于天子矣。)

说罢,便让人将周衡推出午门,斩首示众了。

这个消息传出,大臣们都是心里一惊,毕竟都是在朝为官的人,心里都明白朱元璋表面是因为周衡“欺君之罪大不敬”杀了他。

但实际原因,就是因为上次朝堂之上,周衡太过正义直言了,太让朱元璋下不来台了,遭到了朱元璋的记恨,这才找了个理由杀了他,这次的“欺君之罪”,不过是周衡正好撞在了朱元璋的枪口上罢了,

这次周衡躲过去了,下次他也躲不过去,当他让朱元璋难堪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他是个死人了。

说白了,朱元璋必须要杀周衡,因为他要立威。

权力都是我的

我国封建时期,皇权是越来越强的,在明清时期,封建皇权则是达到了巅峰,而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创者,自然也是为皇权的加强做出了贡献,这便有了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件事情。

洪武十三年,这对于朱元璋的丞相胡惟庸来说是非常悲惨的一年,因为这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

胡惟庸在洪武六年便被他的同乡姻亲李善长举荐为了右丞相,在洪武九年他又升任了左丞相,光是丞相一职,胡惟庸就当了七年了。

但是在这七年里,胡惟庸的所作所为却是让朱元璋越来越难以忍受。

一开始,胡惟庸便是结党营私,对于那些和他不是一路的人,打击起来是不遗余力,著名的大臣刘基刘伯温之死,便是和他有关。

朱元璋曾经问刘伯温,胡惟庸能不能当宰相,刘伯温却说,这就好比让劣马去拉车,这车迟早会倾覆。

胡惟庸知道后,心中便记恨上了刘伯温,在刘伯温告老还乡后,便削减了他240石的岁禄。

洪武八年,刘伯温生病,胡惟庸派去医生,名为诊治,实为下毒。

刘伯温吃了胡惟庸给的药后,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洪武十二年,占城国的小臣来进贡,胡维庸等人却根本没当回事,致使使臣露宿街头。

朱元璋得知后,问责六部,六部官员却相互推诿,朱元璋一怒之下便将右丞相汪广洋赐死了。

在汪广洋死后,朱元璋清查他的家私,竟然发现了他的一名小妾陈氏,这陈氏是以前获罪的官家之女,原本应该是赐给武将的,如今却出现在了文臣府中。

朱元璋再次下令彻查此事,一查之下发现胡惟庸等六部官员皆有贪墨官家财物之事,这大明的府库简直就成了他们自己家的了。

朱元璋忍无可忍,而胡惟庸见事情败露,竟然也有了阴谋造反之心,但他又怎么斗得过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洪武大帝呢。

朱元璋屠刀举起之后,又是一片脑袋落地,胡惟庸一党被杀了个干干净净,三万多人受到株连。

从此之后,朱元璋便再也没有说过立丞相的事情,六部官员所有的事情都直接向朱元璋汇报。

在朱元璋看来,设立丞相,让别人给自己干活,那自己一定要给他相应的权力,这是朱元璋绝对无法忍受的,自己苦点累点加个班没关系,但是自己手中的权力绝对不能分出去。

至此,中国封建社会从秦到明一千多年的君权相权之争,被朱元璋给解决了。

暗中盯着你们

再一件事情,那便是设立了锦衣卫。

锦衣卫原本只不过是朱元璋的亲军,负责保护朱元璋,但是到了后来朱元璋对自己权力的保护欲越来越强,他迫切需要一支力量来给自己监察百官,于是锦衣卫就成了一个特务机构。

有一日,朱元璋的重臣宋濂前来觐见,朱元璋便问道:“宋濂,昨天你家里好热闹,是喝酒了吧,都有什么人,吃的什么啊?”

宋濂一听当即打了个哆嗦,心中暗道这件事情朱元璋是怎么知道的。

但也没敢隐瞒,将前来赴宴的人,吃的什么、说的什么,都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听了之后,方才笑着点了点头:“不错不错,宋濂果然是直臣,不会骗人。”

说着便递给了宋濂一张纸,宋濂打开一看,竟然是画的自己家中酒宴的情况,众人座次,摆的酒菜丝毫不差。

这时宋濂的心里早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因为昨天晚上他根本就没有发现有人在监视着自己,这幅画究竟是什么时候画下来的?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让大臣钱宰去重新编《孟子》一书,因为他觉得《孟子》之中有些话是在讽刺自己,让自己不舒服,还对旁人说道:“孟子这个老头如果活在今天的话,我肯定不会放过他。”

于是他便令钱宰重编《孟子》。

这天钱宰下班后,慢慢走回家,看到天已经黑了,繁星点点,不由心中感叹,随口吟诵: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之后钱宰也没当回事,也没把诗写下来,就这么睡觉去了。

结果第二天钱宰去见朱元璋,朱元章面色不乐,对钱宰道:“你诗做的不错,但我什么时候嫌你来的晚了呀,这个嫌就改成忧,你觉得怎么样啊?”

钱宰一听,当即跪在地上砰砰磕头,他吟诗之时这屋里可就只有他自己啊,这诗朱元璋是怎么知道的?

这一切,自然都是锦衣卫的功劳了,从此大臣们就是待在家里,也不敢随便说话了,到了后来,大臣们甚至每天出门前都要先和家人作一番告别,生怕自己这次上朝就是最后一次了,晚上回到家,那也是和家人相拥而泣,庆幸自己又活过了一天。

这好端端的在朝为官,硬是让朱元璋给逼成了高危职业,众大臣们简直就成了朱元璋的家奴,随意打杀辱骂。

这一切,都在显示着一件事情,那就是朱元璋的皇帝权威、个人权力在不断加强,而且是不容他人挑衅的加强。

无论是设立锦衣卫,还是废除丞相,这都是有利于朱元璋加强皇权的,而站在这个角度上再看周衡之事,就会发现很有意思了。

周衡正是在胡惟庸被杀后不久,就正义直言,驳了朱元璋面子的。

此时,朱元璋正是携“废除丞相之势”,处于势的最高点,自然是不允许有人来在这个时候触他的霉头,所以周衡此时前来直言进谏,虽然事情做的不能说错,但可惜在权力的斗争刺激之下,他也只能是为之牺牲了。

相关内容

苏国辉任厦门市思明区代区长
近日,苏国辉正式担任厦门市思明区代区长这一重要职务。苏国辉凭借其丰...
2025-08-01 12:36:34
马斯克至今未注册“美国党”
马斯克作为科技界的传奇人物,在诸多领域展现出非凡影响力。然而,至今...
2025-08-01 12:36:10
原创 ...
刘渊,不要看错了,不是李渊,跟唐高祖李渊不是一个人,虽然名字都有一...
2025-08-01 12:34:26
万盛播州界石刻加固保护工程...
2024年11月13日,重庆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万盛播州界石刻加固保...
2025-08-01 12:34:19
原创 ...
1936年的西安事变,孙铭九凭借勇气和智慧活捉了蒋介石,成为历史的...
2025-08-01 12:34:12
3175件!新疆开展单次最...
央广网乌鲁木齐11月14日消息(记者郭璁悦)让文物“走出”库房,“...
2025-08-01 12:34:11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位帝王都有其独特的形象与传奇。荧幕上的青年李世...
2025-08-01 12:33:47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以及...
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以及它们的历史故事:西周利簋 利簋:西周青...
2025-08-01 12:33:15
原创 ...
了解宋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朝“积贫积弱”。虽然经济和文化比较繁荣...
2025-08-01 12:33:06

热门资讯

全国田径锦标赛:邵雨琪夺女子跳... 新华社浙江衢州8月1日电(记者吴俊宽)202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8月1日在浙江衢州开赛,首个比赛日男、...
原创 秦... 时至今日,许多人对考古仍不能正确的看待,甚至把考古等同挖墓,考古是对历史的深入研究,从出土的文物中发...
原创 1... #历史开讲# 城市性建筑并不是城市化的唯一标志,社区功能专门化、合理布局和战略考量也是城市化的一个标...
原创 八... 史迪威要发疯,预夺回蒋的指挥权。 美国的对华政策,持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是承认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及...
为什么朱元璋一生只立了马秀英一...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独特的女性,她就是大脚马皇后。与当时流行的“三寸金莲”之美相悖,她的双脚却...
原创 她... 因为客观的革命需要,作为聂荣臻女儿的聂力,她的人生只能用颠沛流离来形容。1930年,聂帅和妻子张瑞华...
原创 鬼... 鬼才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三次巅峰对决,一个“拖”字无人能及! 《军师联盟》的热播,将三国历史推到了一个高...
原创 都... 说起蜀汉后主刘禅,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此人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尤其是在历史上,还有扶不起的阿斗这...
原创 1... 标题:1935年,毛泽东喝完一碗辣椒汤,跟随红军爬雪山 1935年,蒋介石派以薛岳为总指挥的围剿大军...
原创 明... 对于古代中国各朝代来说,想要国家稳定最重要的是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而古代对人口的控制主要手段是户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