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要发疯,预夺回蒋的指挥权。
美国的对华政策,持有两种不同意见:
一种是承认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及其领导者共产党,以便利用这股力量去抗击日寇。史迪威是持这种意见的最突出的代表人物!
另一种是只承认国民党政府。
1944年国民军队的大溃败,对于美国在太平洋的作战是不利的,特别使美国政府感到不安的是,“中国共产党已变成中国最有动力的力量”,而“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日趋崩溃”,而在这两种力量的战争中,“共产党将必然会胜利”,因此,他们认为必须“就中国境内实力的新形势加以调整”。
1944年6月,罗斯福派他的副总统华来士以“调谐国际关系”为名前来中国活动。
这时,美国人还在谋求把重庆和延安部控制在手里的办法。要避免中国发生内战,加强中国抗战力量,减少美国对日反攻的困难。向共产党提供援助,这样国共两党就能部受到约束。对蒋介石施加一些压力,授意蒋介石与中共谈判,实行一些改革,以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蒋介石在6月21日至24日,与华来士进行了4次长谈。对于美国要求国民党政府进行一些政治改革,加强对日作战,蒋介石找出种种借口拒绝接受,他仍尽量避免对日作战,以保存军事实力,用来准备内战。
在华来士的坚持下,蒋介石勉强同意美国军事观察组访问共产党地区,但他又相应地提出一个条件,要求美国召回史迪威将军。
美国副总统在中国访问两周的时间里,所得到的印象是:他把国民党比作俄国被布尔什维克推翻的亚历山大、克伦斯基,认为蒋介石集团“差不多宁愿败在日军手里,而无论如何不愿眼看着中国的旧制度垮台。
华来士经过一夜的思考之后,从昆明给罗斯福发出了如下电报:
“蒋充其量只是一个短期可以依靠的人物。人们不相信他具有治理战后中国的智慧或政法力量。战后中国领导人将在宣变中或者革命中涌现。而现在看更不能的是在后一种情况中涌现。”“华来士长篇大论地批评完国民党及蒋介石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却是:“除支持蒋介石以外,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现今中国的任何领导人或集团显然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接管这个政府”,美国能够做到的只有设法去“影响”蒋介石。”
蒋介石在日寇进攻豫湘桂战争中的大溃败,已引起美国的不满,罗斯福找到正在美国请求贷款的孔祥熙问道:“我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中国军队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同日军打仗?看来日军想把中国军队赶到哪里就把他们赶到哪里。”
这时蒋介石又突然要求把中国远征军从缅甸的酣战中撤回国内。史迪威气得要发疯了,他在日记里说蒋介石“叫人无法容忍”,于是他向马歇尔建议,剥夺蒋介石指挥中国军队的权力,将指挥权交给他,甚至把共产党的部队也纳入他的军事计划,否则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将不会发挥任何作用。
中国的进步开明的民主人士,也通过美国驻华使馆向美国政府呼吁,说蒋介石不实行民主政治,美国提供的军事和财政援助,只能加强国民党的反动,蒋介石集团“没有能力在中国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没有就战后恢复制订出“合理计划”,蒋介石本人是一位能力有限,目光短浅的人,中国在他的领导下“前途黯淡”。
美国大使高思无可奈何地耸耸肩膀说:“我什么法子也想不出来……”
美国驻昆明总领事威廉·兰登在给美国政府正式呈交的报告中写道:“只有蒋介石死去或是发生一场成功的革命,中国目前的趋势才能改变。”
1944年7月6日,罗斯福总统采纳了史迪威的建议,给蒋介石发去了一封口气强硬的信,信中说:“我决定给史迪威晋升为上将军衔并希望你赶紧考虑把史迪威从缅甸召到中国,使他在你的直接指挥下统帅所有中国军队和美国部队,让他全面负责,有权协调和指挥作战行动,阻止日军的进攻浪潮。我认为中国的情况非常严重,如果不立即采取果断而适当的措施,我们的共同事业就会遭到严重的挫折。”
向一个主权国家索取对全国军队的指挥权,这在通常的国际关系中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罗斯福心里有把握,蒋介石为了依赖美国的援助,对侵犯主权的措施也是不会公然拒绝的。
正是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蒋介石只得谨慎行事。他对罗斯福粗暴侵犯主权的行为,并且是他最敏感的军队问题,也表现了温顺,甚至是恭敬的答复。他几乎表示愿意接受罗斯福的建议了。但他说要有一个“准备阶段”,否则将他的军队交出去,史迪威将军也指挥不好。
接着,蒋介石向美国提出设立一名美国联络员,由联络员来“全权调整我和史迪威将军之间的关系”。
到了7月23日,蒋介石又向罗斯福提出3个条件:
①共产党军队不得接受史迪威的指挥,除非共产党接受中央政府为领导。
②对于史迪威在同蒋介石的关系中的地位应当明确规定界限。
③租借法案援助的物资完全要由他来掌管。
蒋介石在与罗斯福玩弄拖延战术。其实,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军队交给史迪威的。且不说史迪威是那样一个经常冒犯他的,尖酸刻薄的人,即使史迪威有另一种为蒋介石所喜欢的性格,也不可改变蒋在军队问题的态度。
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场上败退着,蒋介石在把军队指挥权交给美国人的问题上拖延着。
史迪威的肩上已经扛上了四星上将的牌子,作为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联络员的美国总统私人代表赫尔利,也于9月6日到了中国,但蒋介石仍在以“深思熟虑”为理由敷衍着美国人。
担心中国时刻会被日本打垮,罗斯福于1944年9月18日,再次给蒋介石发来一封如“最后通牒”式的电报。电报中说:
“近几个月来,我曾屡次敦促你采取果断的行动来抵御正在日益临近中国和逼近你本人的灾难。现在,由于你还没有让史迪威将军指挥中国所有军队,我们面临着在中国东部丢掉一个极重要的地区的危险,而这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的军队正在跨太平洋迅速推进,但是,除非你现在就积极采取行动……来保卫你经过多年奋斗所取得的成果,来维护我一直为支持你而作的努力……否则此番进军对于解救中国也许太晚了。我确信,你目前能够阻止日军达到其在中国的侵略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立即增援萨温江(缅甸)部队,继续使他们进攻,同时立即使史迪威将军能不受限制地指挥所有中国军队。我要你采取的行动将有利于我们的决断,也有利于美国为保持和增加对你的援助而打算继续进行的努力……。在我们这里所有的人看来,事情已经非常明显,如作拖延,你和我们为挽救中国所作的一切努力将付诸东流。”
罗斯福这份措词尖刻的电报又是打给史迪威转给蒋介石的,这样做就意味着在矛盾的两个人之间,罗斯福是偏爱史迪威,轻蔑了蒋介石的。
史迪威得到罗斯福的电报后,十分激动,他抱着复仇的心情,迫不及待的要利用这个机会,狠刺蒋介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