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总是让人侧目。自从纳达尔发明了照相机,那些久远的历史便不止于史料。从黑白照片中更让人感喟良久,兴衰荣辱,时至今日仍跃然纸上。这是百年前大清的历史照,有下跪叩头的官员,有猥琐的烟鬼,有木箱里的女犯人。慈禧葬上的纸人飘忽而过,离宫的太监两眼无神,再现晚清崩溃的前夜!
当大清官员跪在地上,对着“万国咸喜”的牌匾叩头时,即便过了一百多年仍让人感慨万千。屋内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画像,这是1902年在威海卫的一幕。
彼时英国新国王登基,威海卫已经成租界地。被洋人打怕的清官员也很识趣,立马去朝贺,卑躬屈膝的姿态被相机真实地记录了下来,所谓的“天朝上国”早已经不堪一击,内心自是五味杂陈!
三口之家,破衣烂衫,在寒风呼啸中出门讨饭。身后的土墙已经干裂,三个人的脸上沧桑无助,冻的瑟瑟发抖。末日王朝,民生凋敝,生活的艰难让人只能背井离乡找出路。天灾人祸下,百姓水深火热。今日聚,明日离,生命如草芥。
瘦弱的理发匠正在给顾客编辫子。放眼而去,那时候的人黝黑无比,骨瘦如柴。清朝人的发型还是阴阳头,走路辫子带风。因为久不洗澡,身上都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头油味。
当时的理发匠也是全能人才,挑个火炉,支个摊,净面,梳头,理发,编辫子,采耳,都是一条龙服务。如今细分成足疗,桑拿,美容等了。
被鸦片戕害的烟鬼,两个人正托着烟枪吞云吐雾。这样的场景在当时的中国司空见惯。鸦片泛滥,烟馆林立,即便是应酬也不去茶馆了,天天醉生梦死。朝廷的鼓励种植推波助澜,让贫苦之家都抽得起大烟,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三位青楼女子,眉清目秀,都留着刘海,算得上青楼里的花魁。历朝历代,红红火火的除了烟馆就是青楼,长盛不衰。为了迎合客人,有了颜值还要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到了清末,青楼女子的着装打扮都是最潮的,引领时尚潮流。
卦摊,卦师戴着遮阳帽,看不出年龄。越是年老者越让人信服,可实际上也是信口雌黄。一旁还有一位两手插兜坐在凳子上,他不是来算卦的,旁听些八卦徒增点乐趣罢了。
脖子肿大的妇女和她的丈夫出镜,可以看到女子脖子下肿瘤肥大,已经和脸差不多大。他的丈夫也是一筹莫展,只能陪着她。
这是甲状腺瘤,以当时的医疗水平,郎中也不知道具体的病因病离。虽然西医能手术,可也不是一般家庭承受的财力。
一位虎背熊腰的乡绅和他的妻妾,谁知道哪位是正妻。封建婚姻更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地位相差悬殊。正妻都是大家闺秀,小妾出身低微,在正妻面前很少敢嘚瑟,也就在影视剧里见到小妾的飞扬跋扈。
蒙古地区常见的刑罚,女犯人被关在了木箱里。头发散乱,一只手拽着铁锁,局促的空间让人绝望。这是当时对不守妇道的女子的惩罚,男人可以招花惹草,女子却要“贞节牌坊”。
慈禧葬礼上的纸扎,惟妙惟肖,单说这水平也是精湛至极了。纸人抬轿,骑马,纸幡涌动。这在大白天还是让人背后发凉,心生恐怖。
1908年11月15日,74岁的慈禧太后在中南海仪鸾殿病逝。一个时代这样结束了,三年后,大清朝亡了。
慈禧的葬礼隆重至极,俨然帝王的规格。深信迷信的她用阴兵阴将开道护送,到头来还是让孙殿英将她的陵墓翻了个底朝天。
两眼无神的太监,已经不在宫里。额头的皱纹,雀斑的脸庞,宫里的风雨变幻已经成为过去。他出了宫,昔日的专横跋扈嚣张气焰已经无迹可寻,如何安身立命才是头等大事。
积攒家资的太监会进入郊区寺庙,算是安度晚年。可攒不下钱的太监只能流落街头,晚年过得凄凉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