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理,读史明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孕育出了许多内涵精神,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事件、博弈手段直到今日仍然被政治家们津津乐道、不疲不倦的使用,当然历史上大多有着权谋的当政者口碑都不太好,其中最为著名的枭雄还要说是三国时期的曹操。
不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些思想和行动都让不少朝官为之震撼和害怕。同样,在曹操这样的统帅手下,自然有着非比寻常的谋士和将领为他出谋划策、征战沙场。
不过曹孟德手下的这些谋士下场却都不怎么好,郭嘉早早病死,荀彧因言辞有失被赐死,而一辈子小心谨慎的司马懿,虽然躲过了曹家几代人的猜疑,可后代却仍然逃不过死亡的命运?那么司马懿的后代究竟是被谁杀的?他们又得罪了谁才造此大祸呢?
司马家族的野心
如果说谁是司马家族奠基立业的最大功臣,司马懿一定当仁不让,如果说谁是三国时期最有心计的人,司马懿说第二那一定没人敢说第一。想当初卧龙凤雏尽归蜀汉,就是在这么危险的时候,魏王曹操都没有启用司马懿。
反而在郭嘉死后靠着荀彧、程昱等一众不温不火的谋臣强撑了十几年,这不光是曹操自己的疑心病过甚,更重要的是他对司马懿的考验,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这对父子都太明白,司马懿的学识能力和性格注定决定了他不可能一辈子寄人篱下。
一旦时机成熟,那么司马懿便会毫不留情兵不血刃的取而代之,这就是曹操和曹丕忌惮司马懿最深的地方,所以对于司马懿的建议,他们从不敢完全相信,直到后期司马懿几十年如一日的隐忍才让曹家父子以为驯服了这匹“猛兽”。
尤其是曹丕新帝初立,没受过社会毒打的他执意要攻打东吴,满朝文武只有司马懿一人支持,这才换来了曹丕的相对重用,而司马懿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他深刻而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目标。
对于一时的蝇头小利,司马懿根本看不上,所以也就没有一般得势者的那种张狂,也是应了那句“胸有惊雷而面若平湖者,可谓上将军”。
而司马懿的厉害之处还远不在于此,相比于三国时期谋士大多英年早逝,司马懿可谓是从开头活到了结尾,成功熬走了一大批竞争对手。
公元239年曹叡因病突然驾崩,年仅8岁的曹芳继位,这已经是司马仲达历经的第四个皇帝了,此时的他刚过耳顺之年,在相同幕僚已经相继退居二线时,司马懿和托孤重臣曹爽却在暗中展开了一场较量争斗。
其实当时曹芳年纪太小,魏国的所有权力都集中在司马懿和曹爽手上,只不过司马懿没有军权,虽有着满腹计谋但在绝对实力面前,司马懿也不敢轻举妄动,眼见时机还不完全成熟,司马懿又玩起了以前的那一套——诈病。
想当初曹操曹丕等人都没能比司马懿更能算计,这曹爽是一介武夫,哪里有这么多心眼,他还以为司马懿年老力衰让贤了,哪里知道司马懿正在秘密谋划一步大棋。
279年曹爽带着成年的曹芳去祭拜先祖,将司马懿一人留在都城,司马懿知道机会只此一次绝不能优柔寡断,他进到宫中威逼利诱太后将曹爽官职全部革除,自己则掌控了魏国的全部大权。
远在外地的曹爽听闻大惊失色,但如今木已成舟自己也只能向司马懿俯首称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司马懿大开杀戒共将7000多名曹氏子嗣无情残害,洛阳城笼罩在一片血海之中,而司马懿历经几十年的卧薪尝胆,也正式完成了权力的更迭。
司马家族的落败
虽然司马懿的成功夺权为司马家族奠定了权力基础,但这时的司马懿已如风中残烛,不到两年后就因病离世,将权力的火把交到了自己的儿子手上,继承权杖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这两个人可谓完美继承了父亲的优点。
司马师顶替父亲成为了安北大将军,而司马昭则学起了父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态势,在都城中稳坐中军帐,掌管起了全部政权。
当然此时魏国的皇帝仍然姓曹,虽然司马懿奸狡多端,但是这篡位的骂名他可实在承担不起,别说他了就是曹操被人骂了这么多年的枭雄,实则也未篡汉称帝。
不过司马后代这些人的命和司马懿相比真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长子司马师早早的死在了外出平定战乱的路上,小儿子司马昭接连杀了曹奂,曹髦,结束了魏国的统治,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可惜功亏一篑,王位还没坐上的司马昭也英年早逝,将一大摊子扔给了儿子司马炎。
随着司马炎弑君夺权,司马家族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宝座,为了这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经历了几十年努力了三代人,只不过善恶终有报,西晋始于弑君也终将终于弑君。
公元290年作恶多端的司马炎也抱病离世,继承皇位的是他30岁的儿子司马衷,谁承想一代不如一代的司马家族最后也走上了历朝历代灭亡的老路。
赵王司马伦,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等为了权力互相争斗,司马衷俨然沦为晋朝的傀儡,这场八王之乱一共持续了16年之久,最后也已司马衷被杀,司马炽称帝而告一段落,只不过这场劫难实在影响太过深远,西晋的国力财力早已在之后陷入停滞。
而顶着汉族血统重新起势的刘渊网罗天下英雄豪杰,在316年打进洛阳,西晋这才宣告了终结。
刘渊唯一的错误就是对四散而逃的晋朝残余势力没有进行追击,这才有了司马睿等人在建康创立的东晋,这个本就不该存在的政权直到420年才被刘裕彻底消灭。
当时为了防止司马家族再行复辟,不仅将天下所有的司马氏族人全部斩杀,还把已死的司马先人坟墓全部销毁,几百年累积的恨意一时间将司马家族彻底在历史书上完全抹杀。
司马氏究竟得罪了谁
司马家族由盛而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自己,最后难以更改的灭亡命运还是自己家族的咎由自取,想当初司马懿在世时,当时还称臣魏主的司马懿就曾干出大逆不道的事情。
想当初曹芳在位时,位高权重的司马懿不仅不把曹芳当回事,还暗中谋划政变,极力削弱曹爽的势力,后来在曹爽带着魏王外出时进行兵变,并在之后将与曹爽有关的朋友兄弟全部处死,这才为自己扫清了政治障碍。
而司马懿的这一举动却为自己树敌不少,尤其是不少暗地中支持曹魏的部将,自此后跟司马家族产生了巨大的仇怨,往后的几十年中他们也一直跟司马懿进行着对抗,只不过时机的不成熟导致了一次次的失败。
另外,在司马懿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对魏王的处置也值得人们思考,尤其是对曹芳的软禁更是令天下人哗然,这不仅是完全颠覆了曹家三代对司马家族的信任,更是让全天下对于司马家族的目的了若指掌,本来还能勉强维持几十年的三国鼎立局面也因为他们的举措而早早结束,正如同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般,汉朝旧臣对于司马家族的痛恨可并非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
最后则是司马家族创立的晋朝是背离百姓创造的不正当政权,如果说司马昭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天下百姓面前将蜀国、吴国剿灭的话,晋朝的建立也没有那么多流言蜚语,可司马昭却是通过不堪的手法将曹髦等人杀害,这怎么能让百姓信服。
正所谓弑君者人比弑之,司马昭等人为了夺权政权无所不用其极,这就造成了司马家族虽然在后期权倾朝野,但是却没多少百姓支持他们,再加上汉朝遗风的复辟、内部的祸乱,这才导致了一场又一场血雨腥风的斗争,在最后司马家族失势时也难逃被诛族清算的命运罢了。
结语:
司马懿家族的三代人,从谋略思想来看,还是有很多需要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但是从结果来看,尤其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将全天下百姓置之不理,将朝堂纲常伦理置之不顾,这些又是他们行事之错。
所以在权力被颠覆的后期,司马家族才会遭受到史无前例的屠杀和抹杀,这种以怨报怨的行为当然布不值得提倡,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司马家族多年来的不得人心,这也才让得民心聚天下成为一代又一代君主为之奋斗的方向。
#三分钟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