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鸿章后人家藏古董全捐国家,堆满72间房,足足装了6卡车
创始人
2025-07-13 22:03:02
0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曹将军霸》

近代史上,李鸿章是一个无法忽略的人物,他的一生颇具争议,一方面他是旧封建社会的维护者,一方面他也领导过革新图存的洋务运动,如何评价李鸿章,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作为清末的重臣,李鸿章生前可谓是风光无限的。只是,所有风光都有尽头,随着时间的流逝,清政府的覆灭,李鸿章的后人们也流散各处,渐渐失去了音讯,而这些身上流淌着李鸿章血脉的人,并没有选择像先祖一样踏入政坛,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一、古董“万事通”

文物收藏家李荫轩,是李鸿章的侄孙。他生于清朝灭亡的前一年,那时李鸿章早已去世多时,对于这个赫赫有名的家族成员,李荫轩并没有什么很深刻的记忆。

作为李家的一员,李荫轩的童年及青年过的是很惬意的。作为李家公子,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李荫轩从少年时代就明白了自己的追求,他对于古董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时代,他便从别人手中淘换来一套古币,这是他收藏之路的开始,从此李荫轩便经常出入在古董市场。

李荫轩的眼光极佳,在古董市场众多的杂物中,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一样是真货,甚至后来他拿起古董就能准确判断出朝代来历,他的同学们都称他是古董界的“万事通”。

那些年,李荫轩常常化名为“包申甫”去各地收购古董。他这么做是有理由的,李家是豪门显贵,人家一听他是李家少爷,便百般讨好,反而叫李荫轩十分不适,他只想清清静静的做点事情。

于是那些年,古董商们便经常会遇见一个叫做包申甫的苏州商人,这个商人眼光精准,谈吐优雅,一看就绝非普通人,只是没有人知道这个人的来历,直到李荫轩老年时,大家才知道他这段经历,一时传为佳话,甚至很多文学家写小说时也会借用李荫轩的经历。

二、命途多舛

李荫轩将自己的书房兼工作室命名为“玄青草堂”,这是专门为了古董研究而设立的。这间工作室里有许多李荫轩从各地买来的古币、印章、字画,每天都有许多人慕名而来,但李荫轩为人低调,很少接待客人,一般只有他多年的老朋友才能在这里坐一坐。

李荫轩在工作室的时候,是不喜欢别人打扰的,他在这间书房里完成了许多古董方面的论文,李荫轩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这间安静的房间里,看着他心爱的收藏品,这些年来,他不仅仅将收藏当做爱好,某种意义上,收藏已经是李荫轩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人生总是充满坎坷,李荫轩晚年时,“古董”的存在引起了争议,很多人觉得这些东西是旧时代的象征,应当随着旧时代一起被焚毁。甚至李荫轩,他对古董的爱也引发了质疑,很多人批判他思想陈腐,不愿与旧社会割离。

在很长一段时间,李荫轩遭受着巨大的折磨,自己受苦不算什么,令他最心痛的是他的古董也有很多遭到破坏,而身处风口浪尖的李荫轩无力保护它们,他也难以辩解,也许没有人能理解他心中的热爱。

几年之后,生活又恢复正常,可李荫轩开始思考一个很要紧的问题。他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自己离开之后,这些古董托付何人呢?谁能像自己一样爱惜它们呢?

李荫轩年轻的时候,是没有仔细想过这些的,他甚至想过把这些古董带进坟墓,可老年的李荫轩已经改变了想法。

三、收藏的意义

古董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承载了人类的历史文明,它属于一个社会,而不是仅仅属于某一个人,李荫轩这一刻希望,他的这些藏品,能够继续留存世上,让更多的后人看到,上下五千年,璀璨夺目的文明,希望更多的人像他一样,去热爱这些东西。

对于一件古董来说,人的生命实在是太短了,只有不断的有人去传承,它们才能永远有意义。想明白这一切的李荫轩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把自己一生收藏的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

因为当时这方面的手续不全,加上形势不稳定,所以上海博物馆用的是“代为接管”的名义,若是李荫轩后悔的话,还可以再退还给他。

待到局势稳定,博物馆联系李荫轩时,却得知李荫轩已经去世多时,唯一的遗愿,便是将自己生前所有收藏以及研究资料送给国家。

李荫轩的收藏品数量十分惊人,上海博物馆当年用了六辆卡车才全部拉走,这些古董堆满了72间房,几乎占到了上海博物馆藏品量的一半,如今去到上海博物馆,许多展品下面都标注着“由李荫轩先生捐赠”。

李荫轩的生命并不长,但他对古董的爱却永远流传着,他无私的奉献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感激他。

古董本身是没有生命,没有价值的。它的价值是人赋予它的,古董之所以有着巨大的价值,是因为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古董的工艺价值、文化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一件古董,就是一段历史。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但古董可以让我们在现代,窥探到一丝千年之前祖先的灵魂。沧海桑田,雨雪风霜,最终都被雨打风吹去,只在一字一物中留下了一点细微的痕迹。我们需要知道过去,只有热爱过去,也能向往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尘埃,也许千年之后,我们的名字都已经在世上消失,但也许会有后人,从古董上,看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达到精神的共鸣,这也许是古董所承载的最美好的意义。

相关内容

南京图书馆赵瑞蕻杨苡专藏室...
南京图书馆赵瑞蕻杨苡专藏室落成 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 194...
2025-07-14 00:33:41
原创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那个刀光剑影、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
2025-07-14 00:33:28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
今天,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湖南长沙召开 将...
2025-07-14 00:33:24
原创 ...
在诸葛亮去东吴与孙权商讨联合抗曹的时候,专门提到了自己手中还有一支...
2025-07-14 00:33:09
罕见的三位名将同框合影,左...
这张比较罕见的珍贵老照片,是在淮海战役爆发时留下的。照片中的三人,...
2025-07-14 00:33:09
原创 ...
纵观历史来看,有一些神秘事件的发生,至今依然还是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
2025-07-14 00:33:01
原创 ...
文| 夜谈 编辑| 古往奇事说 毛人凤逃到宝岛后,竟然密谋绑架蒋经...
2025-07-14 00:32:56
原创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内斗。 三国时期,由于内部的激...
2025-07-14 00:32:53
原创 ...
晚清1907年的初秋之际,一位名叫沙畹的法国学家来到清朝进行建筑考...
2025-07-14 00:32:44

热门资讯

原创 红... 1960年12月20日,周恩来、陈毅陪同西哈努力克亲王乘专列去南京、杭州访问。 中国驻越大使王幼平也...
原创 周... 周宣王时,周厉王之子、周宣王之弟姬友被封于“郑地”,由此建立了郑国,史记云“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
原创 司... 读书明理,读史明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孕育出了许多内涵精神,许多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事件、博弈手段直...
原创 唐... 功高震主,树大招风是我国古代社会最常见也是最忌讳的一种情况,尤其是一些具有开国之功的大臣,手中所握的...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多的开国君主,有的经历好几代人的努力,才完成了对国家的统一,成为开国君主。 不过...
原创 哲...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只有做强势的女人,才能拥有强势的命运。 钰姐并不十分赞同,女人最有...
原创 五... 西晋时期 一场因后宫女子的挑拨,而引发的争夺政权的腥风血雨,俗称“ 八王之乱” 。 这场政变所带来的...
原创 蒋... 1949年,蒋介石给“云南王”卢汉,发出一封密电 :“情有可原,罪无可逭!” 要求卢汉立马处决被捕的...
原创 翻... 一 1944年,抗战进入极其艰苦的阶段。当时,我们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正在准备毕业论文。 西南联大校长...
穿山越岭寻古迹 江西扎实推进第... 中新网南昌8月19日电 (巫发阳)夏日炎炎,一群穿着马甲的普查队员翻山越岭、穿街走巷,针对新发现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