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内战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17国组成的“联合国军”犹如凶神恶煞一般出兵朝鲜,以其强大无敌的武装阵容和军事实力,一举击溃了原本高歌猛进的朝鲜人民军,迅速占领了朝鲜半岛全境,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朝鲜面临亡国的危险。此时此刻,世界上的好多人都没有想到,刚刚成立一年,国内尚处在百废待兴、剿匪反霸、准备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压力之下的新中国,竟派出小米加步枪的军队,与武装到牙齿的,连强大的苏联都不想面对的第一超级大国对着干。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已经过去70多年了。实践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抗美援朝这场伟大的战争,不仅仅挽救了垂危的朝鲜,不仅仅维护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他的伟大意义还在于
新中国对人类做出了一个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把苏联挡在身后,果断出兵朝鲜作战,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苏美两国“麻秆打狼——两头害怕”,只有中国出兵朝鲜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1950年9月28日,仁川登陆的美军占领汉城,美军即将越过三八线北进。美军必将迅速占领整个北朝鲜,北朝鲜将成为美国的殖民地和军事基地。为避免这种局面出现,朝鲜劳动党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了以金日成和朴宪永名义于9月29日致斯大林的求援信。但斯大林没有接受朝鲜方面关于由苏联直接出动军队给予援助的请求,斯大林转而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建议中国派部队援助朝鲜。
斯大林为什么不同意苏联出兵支援朝鲜呢?二战后,世界上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民主阵营,两大阵营尖锐对立,苏美两国都在争夺世界霸权,随时都会激化矛盾。因此,每当有敏感情况发生,苏美往往是“麻秆打狼——两头害怕”。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苏美两国都极力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此次斯大林担心的是,苏联出兵朝鲜,与美国军队迎头相撞后,如果战局一旦失去控制,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甚至是世界大战。
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也深知与社会主义阵营中大国相撞的严重后果。他于10月15日命令麦克阿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的军队不得跨进满洲或苏联与朝鲜交界的地域,并且为了政策的缘故,在与苏联接壤的东北各省或在沿满洲边境的地区,不得使用非朝鲜人的地面部队。”“苏联如果在三八线以南公开地或秘密地使用大部队,你应采取防御态势,不采取任何扩大事态的行动,并向华盛顿报告......如果苏联或中国共产党事先声明他们要重占北朝鲜的意图,并公开地或含蓄地发出他们的部队不应受到攻击的警告,你应立即请示华盛顿。”
斯大林很精明,他忌惮美国的方面主要是苏联的经济体量没有美国强大。当时苏联历经二战的洗礼,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还没有完全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苏美两国的战略重点都在欧洲,苏联不会为了支援朝鲜使自己在欧洲的利益遭受损失。他还清楚,朝鲜与中国仅一江之隔,边境线长达1000多公里,而且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大多靠近中朝边境,如果美军全面占领朝鲜,将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因此,他建议中国组建志愿部队,出兵支援朝鲜作战。
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斯大林对苏联出兵朝鲜是极其谨慎的。苏联作为民主阵营的牵头国,出兵引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极大,而中国作为民主阵营的成员国,出兵朝鲜作战,引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就会小得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像中国武林中门派之间砸场子的状况。
砸场子是以往武林中门派之间进行挑衅的一种方式。规矩很简单,上门砸场子的人赢了,被砸场的门派就要答应对方提出的条件;砸场子的人输了,几年内不准进入所属门派的领地。朝鲜战争很像一个武林故事:黑帮老大美国率领一群小喽啰来砸苏联武馆的场子,把小徒弟朝鲜暴打一顿后,馆主大怒,但还不想把事情闹大。为了息事宁人,就请小徒弟的大师兄——中国出面,挡在馆主的身前,出头相助小弟,教训一下这些砸场子的家伙。他认为大师兄出手相助,比他自己亲自出马,事情要好办得多。
朝鲜战争事态发展的最后结果表明,斯大林建议中国出兵挽救朝鲜,的确是他的聪明之处。虽然在朝鲜战争的中后期,苏联应中国政府的请求,向中朝军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方面的援助,甚至在苏联官兵身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装,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情况下,曾一度出动空军参战。但美国虽然清清楚楚,还是采取了掩耳盗铃的方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格控制媒体,不向外界披露。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战争走向被民意裹挟和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当然,最为重要的方面,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负民主阵营和一切爱好和平国家的期望,面对穷凶极恶的世界霸主美国极其“联合国军”,敢于出兵,善于战斗,打出了胜利,打出了和平,不仅救朝鲜于危难之中,还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甚至避免了把战争扩大到中国的本土。此举,干净利落,名声大振,超出斯大林的预料,超出世界上多数人的预料,当然也超出美国极其资本主义阵营的预料。
二、在战场上打疼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掉美国狂妄的错觉,教美国重新做人
清朝末年,大清国虽然海军实力很强,但因长期闭关锁国,相对于日本而言没有彻底改变传统模式,国力衰弱,并且没有下决心付出重大牺牲把日本从朝鲜领土上赶出去,还在“甲午战争”中被迫签署一个丧权辱国条约,这就增强了日本人“战无不胜”的错觉,刺激了日本人侵略扩张的狂妄野心,这也给后来国人遭受巨大灾难埋下了伏笔。
同样的情况是,在朝鲜战争发生之前,美国军队顺风顺水,除了珍珠港被日军偷袭轰炸以外,就没有打过败仗。因此,美军一直误以为自己是战无不胜的,这是美军产生的错觉,是美国政客们产生的错觉,甚至也是全世界各国产生的错觉。这种错觉,对于整个世界是极其危险的,它完全会使美国渐渐失去理智,逐渐演变成法西斯国家,从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为此,中共中央做出出兵参战决策时,就决定参战的直接军事目的和基本军事目标,就是给美国以重创,使美国在朝鲜知难而退。正如周恩来所指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使美国在朝鲜遭到严重打击和损失,使它碰得头破血流,知难而退,这种“可能性要大些,而这也是我们所要争取的。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要争取这种可能的实现,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争取这种可能的实现”。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历次战役就是本着这一目的进行的。对美国就是要狠打它,打疼它,教美国做人,给它以教训,彻底打掉美国“战无不胜”的错觉。我志愿军参战后,很快就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后来经过第三、第四、第五次战役的较量,美军打得筋疲力竭,死活也无法突破中朝两军的防线,敌我双方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形成了相持局面。
在血与火中,打疼了美军,打疼了美国政客们,美国的幻想破灭了,美国也被打醒了,不得不放弃军事占领全朝鲜的目标,同意交战双方于1951年7月10日起举行停战谈判。1953年7月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远东地区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沮丧地说道:“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将军。”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共伤亡36.6万人,而联合国军伤亡、失踪和被俘人数达到2256523人之多。可以说,抗美援朝战争彻底打疼了美国极其帮凶,致使美国政客们几十年对朝鲜战争集体噤声,许多参战的美国老兵不愿回首朝鲜战争。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官兵们用鲜血和生命让美国自己发现了“战无不胜”这是个错觉,认知了自己真正的实力。因此,美国对于中国等社会主义阵营的民主国家的野心一度被遏制,对外用兵变得格外谨慎小心。
三、我中央军委严控朝鲜战局走向,始终将其规范在世界局部战争范围之内
抗美援朝战争从一开始,各方不约而同地将其定性为国际性朝鲜半岛局部战争,战争各方都对战局进行了管控,战场基本没有离开朝鲜半岛,从而避免了引发世界大战。中方控制朝鲜战局的方式主要体现在:
一是中央军委及早就明确并且告知全军和美国,此战是局部战争。1950年8月13日,在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上,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受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委托做报告时就指出:“这一战争只能是局部性的。”1950年10月3日,周恩来约见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请他通过印度政府转告美国当局:“关于朝鲜事件,我们主张和平解决,使朝鲜事件地方化。”“朝鲜事件地方化的意见,就是不使美军的侵略行动扩大成为世界性的事件。”
二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参战。中央军委在有关抗美援朝最早的文件上使用了“中国人民支援军”的字样。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很谨慎。有一天,他和周恩来专门听取了中国民主建国会领导人黄炎培先生的意见。黄炎培先生说,“支援军”这个名称有些师出无名啊。支援军,就是人家需要支援,我们派遣过去,所以是支援。那么谁派这个支援军呢?当然是我们中国派的人去支援,那等于中国对美国宣战啊。
毛泽东听后赞同地说,你讲得有道理,我们现在确实不想与美国为敌。说完就立即用铅笔把“支援”两个字划去了,写出“志愿”两个字。他说:我们现在不是想跟美国宣战,这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宣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去帮助朝鲜人民。后来,党中央决定将赴朝作战部队正式命名为“志愿军”,并使用了与解放军战斗序列完全不同的番号和编制。从此,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就有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名称。
中国人民志愿军组成后,1950年10月16日,彭德怀在志愿军师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临战动员时指出:我们只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名义,支援朝鲜人民革命战争,并不等于向美国宣战。简简单单的名字,定性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和规模,体现了毛泽东等我党我军高级领导人高超的掌控战争艺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实际上是国家行为。但在名义上则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种民间武装组织形式出现,目的就是不给美国向中国宣战的口实,也表明中国无意与美国为敌,中国也不向美国宣战的意愿。
三是在关键时刻进行必要的战略威慑。1952年底,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韦恩·克拉克制定了包括正面进攻、两栖登陆和轰炸中国东北等作战行动在内的大规模军事冒险计划,并频繁调动20多个师的地面部队进行各种作战准备。
对于美国可能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的举动,中共中央给志愿军下达了关于《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冒险登陆》的指示,志愿军决定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指导下,以反登陆作战准备作为1953年的首要任务,加强两翼海防,特别是西海岸防御。1952年12月23日,志愿军领导人下达《粉碎敌登陆进攻部署》的命令。此后,志愿军全面展开以思想动员、部署调整、工事构筑、物资储备以及战备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反登陆作战准备。朝鲜劳动党中央和朝鲜政府动员全国各种力量进行支援。
1953年4月底,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志愿军各项反登陆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部队由原来的17个军增加到20个军,连同各兵种部队、铁道兵团和后方勤务部队等,总兵力达到135万人。坑道扩建到总长1250多公里,堑壕和交通壕总长6240公里,构筑永备工事及各种掩体10万多个。形成了以坑道或钢筋水泥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彻底改变了东西海岸阵地工事脆弱的局面。
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各种途径彰显中国政府和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1953年2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警告美国当局的一番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他说:“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罢,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它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美国的政客们从朝鲜战争的每一个阶段的实践中,已经深深领教到中国政府说话是算数的,说到做到,绝不放空炮。尤其是在较量过程中,作为对手,他们深刻体验到与中国为敌,与中国打仗,决不是儿戏。中国人是从骨子里就是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战场上的充分准备和毛泽东、周恩来的警告威慑,最终迫使艾森豪威尔不得不放弃了进行大规模登陆冒险的企图,老老实实地回到谈判桌前恢复停战谈判。
总之,新中国从她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是一个敢于担当的大国。中国人民的优秀子弟冒着敌人的炮火,出兵朝鲜作战,挑战世界上的“巨无霸”——美国极其它所统领的“联合国军”,用巨大的民族牺牲和无可辩驳的战绩,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打出了人类正义,打出了世界和平,从而直接避免了令全球生灵涂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挽救了全世界诸多人口的生命。令人汗颜,令人尊敬,这是新中国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功德无量,彪炳千秋,任何有良知的地球人,都应该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