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没有韩信当帮手的刘邦,是怎么样打败英布的?
创始人
2025-07-12 23:03:49
0

自古以来,军队战斗力的核心并非仅仅依赖一两位杰出的将领,而是建立在训练有素、战斗经验丰富的精兵以及经过考验、指挥运用娴熟的基层军官和各级将领团队之上。汉军在反秦起义和楚汉大战中经历了磨练,从一个农民起义军逐渐成长为制度严整、赏罚分明、体系完备的“经制之师、百战雄兵”。

虽然失去了韩信这位出色的将军,但只要汉军存在,刘邦仍然有能力击败英布,平定叛乱。当时,天下已经相对安定,人民对战争已经感到厌倦。英布发动叛乱,逆潮流而动,军心民心已经失落,败亡几乎是注定的。而刘邦的指挥才能并不逊色。之前项羽和韩信这两位盖世之勇、军事奇才的存在,几乎掩盖了刘邦的光芒,使得人们产生了刘邦不善战的误解。然而,开国之初,哪位大帝不是善于用兵的?

韩信曾称刘邦能够统领十万大军,这或许有些拍马屁的成分,但除去项羽和韩信这两位军事天才外,在秦末乱世,各路群雄各自率领五万兵马对决,未必有谁能战胜白手起家、能够吸引英雄归附的刘邦。因此,刘邦与英布的对决,事实上是一场精心策划和善于运筹帷幄之中的战役。

刘邦亲率的汉军主力与英布叛军在蕲县相遇,刘邦见叛军兵精气足,气焰正盛,于是采取了坚壁不战的策略。等到叛军气沮时,刘邦便麾动大军迅速出击,一举大败英布的叛军。随后,汉军追击,屡战屡胜,而英布军节节败退,竟连一次像样的胜仗都未能取得。刘邦最擅长的,正是“善能将将”,这也正是韩信所赞誉的。

刘邦善于发掘并使用人才,尤其擅长听取意见,发挥众人之长。这种能力在战场上尤为重要,往往决定了最后的胜负。在汉军即将出征平叛之际,刘邦接见了夏侯婴所推荐的门客,原楚国令尹,并向其请教。他询问英布叛军的下一步动向,令尹分析预测了三种可能的计策,并判断英布必然会选择下策。这一判断的准确性在后来的叛乱过程中得到了印证,展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

刘邦通过精准的军事谋略和对人才的善用,未战先胜。当英布前来拜见刘邦时,刘邦有意以怠慢之态度对待,使英布陷入连环画般的绘图局面。

相关内容

原创 ...
顾客违反商家规定且不听劝阻,还伸手将工作人员推倒致其手骨折。 如此...
2025-07-12 08:36:59
原创 ...
1949年5月27日,盘踞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兵败,解放军队伍开进...
2025-07-12 08:33:50
原创 ...
自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国便从此进入屈辱...
2025-07-12 08:33:36
原创 ...
三家分晋是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老东家晋国...
2025-07-12 08:33:35
原创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
2025-07-12 08:33:30
原创 ...
重文轻武的宋朝,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不仅要做生意还要晚婚 【引言】...
2025-07-12 08:33:29
原创 ...
如果不是周边都是同行的游人,站在这家店里,还真以为是穿越到千年之前...
2025-07-12 08:33:24
原创 ...
一九五三年,我国和尼泊尔之间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冲突,原因就是珠穆...
2025-07-12 08:32:49
原创 ...
世界十大古墓中,中国占两个,兵马俑和马王堆,和胡夫金字塔并列。但在...
2025-07-12 08:32:37

热门资讯

原创 象... 棋局汹涌,宛如风暴中的海浪,波涛拍击着残存的理智与勇气。两方棋手在黑白之争中若即若离,正如命运的轮回...
原创 县... 社会的传统观念里提拔做官、高升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乌纱帽戴上,身份自然水涨船高,荣华富贵、恭维尊敬、光...
原创 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各大势力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纷纷格局自立,而曹操集团也曾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小股...
原创 崇...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被很多人同情。用他的一句话讲朕非亡国之君,天下却都是亡国之象。然而回顾崇...
原创 司... 每当和小伙伴提及姓氏的时候,都会鼓吹自己的姓氏有多厉害,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每个姓氏在历史发展进...
原创 鲁... 花和尚鲁智深,武艺高强,马战步战功夫都很高明。步战打平杨志,马战与呼延灼不分胜负,其实力不输五虎将,...
原创 李... 本文来源公众号: 脑洞时史 说起大庆油田,就不得不提起李四光的名字。 众所周知,李四光是国际闻名的地...
“早就该炸掉”?让西安居民痛恨... 三门峡大坝究竟是壮举还是败笔? 三门峡大坝,这一黄河治理史上的宏伟工程,曾被寄予厚望,期待能彻底解决...
原创 中... 说起建设者,其是对工程、事业等进行建设的人。在中文语境中,建设者经常被认为是付出了精力和劳动,并为某...
原创 清... 1912年2月,袁世凯将退位条件告知隆裕太后,隆裕当场哭晕,袁世凯当即也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他安慰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