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本文大约1000字,阅读需要3分钟)
战国七雄中的韩国,是面积最小的一个国家,周围都是强国,都被魏、齐、楚、秦包围,一直以来,哪个国家都可以打它,但是哪个国家都不想灭了它。
为什么,因为这个国家还是可以起到泄洪的作用,可以做一下挡箭牌。
面对日益强大的秦国,韩国只能像摇尾乞怜的狗一样,一下子参加合纵联盟攻打秦国,一下子又参加秦国举办的高层会议。
在公元前249年,秦国派大将攻击韩国,占领成皋、荥阳,设立三川郡,此时,秦嬴政刚继位。
在公元前246年,韩恒惠王和大臣们想了一个馊主意,想模仿苏秦消耗齐国的国力一样,派了个高级水利工程师郑国去秦国修建水渠,想办法消耗秦国的国力,结果,秦国反而获得更多的良田,国力大大增强。(可参考导读不可思议,韩国居然暗派人协助秦国修建水利工程,目的何在?)
这次策略,真的延长了韩国十几年的寿命,因为郑国也修建水渠十多年。
公元前241年,韩国又参与韩、赵、楚、魏、卫等六国合纵同盟,可惜六国人心不齐,面对秦国拼死一博,恐惧死死抓住六国将士的心,合纵同盟又再失败。
此时,韩国还有希望吗,答案是有的,因为韩国还有一个人才——韩非子。
秦嬴政非常喜欢韩非,尤其读了韩非的书后,说了一句话:“如果我有机会和韩非子见面,死也不恨了。”
韩非首先是一个贵族,出身也是王子,饱读诗书,是法家学派巨子。对法、术、势有非常独到的了解,著书十几万字。
韩非眼见国家日渐衰弱,心里十分忧愤,他多次上书国君,提出建议,但是都是被国君一笑了之。
韩非这样描述自已的国家:当权官员平常日子,不去物色贤能奇才,反而把“五蟗”之辈当成活宝。国家太平时,优待御用摇尾学者,当国家紧急时,却依靠平时看不起的战士。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用,用的又不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廉洁正直的人,被邪恶的当权分子排斥。
悲哉!这样的国家已经回天乏术了,病入膏方,已经是严重腐败,贪生怕死之辈完全掌控政府。
秦国从来不把韩国放在眼里,这几年一直与赵国发生战争,公元前234年,秦国派大将杀赵国10万大军。
公元前233年,秦国又再攻陷赵国几个城市。
这一年,继位仅六年韩国君韩安突然恐惧,估计担心自已死无葬身之地,决定先投降,割让土地,交出国王印信,派韩非去见秦嬴政。可惜被李斯挑拨,嬴政赐死。
公元前231年,韩安又双手奉上城市,秦国派兵接收。
但是也挡不住被灭的命运,第二年,秦国咸阳官员,率兵攻陷新郑,活捉韩安。
韩王国亡。立国104年。韩王国之亡,加快了其他国家灭亡的速度,使战国时代争剧结束,从此形势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