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对于历史的教育也愈发重视,特别是近代史一块。
常言道:“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有一些人不仅没有正确认识到那段中国备受欺凌的历史,反而觉得民国时期那些姨太太的生活也非常舒适,各地的军阀出手阔绰,家财万贯。
因此有一些人反而捧起了“民国名媛”等,想要穿越回那段历史,过上一场纸醉金迷的生活。
然而,这些人不知道的是,那些军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有钱!因为身在乱世,所以手握军队是他们嚣张霸道最重要的底气。
各位看官知道在民国时期,军阀头子养一个师的部队需要花多少钱吗?
一、令人瞠目结舌的军费开支
首先,民国时期的军费开支在整个国家支出中占比非常大!
根据民国时期留存的统计数据,在1916年的时候,整个北洋政府的军费开支有四亿七千多万元,达到了整个国家开支的三分之一。
而在1925年的时候,这个数据更加令人触目惊心,国家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整整六亿三千多万元,已经快要达到国家支出的一半了。
由此可见这些军阀对于军队的重视,他们将绝大部分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都投入到了军队的建设中,企图在武力上打倒其他的军阀。
而具体到一个军阀头子需要养一个师的开支,那么我们就得了解民国时期师的编制。
二、军阀头子养一个师的大概花费
以袁世凯这个大军阀头子为例,他手下的一个师就达到了12500多人,部队内部由多个兵种组成,包括步兵、骑兵和炮兵等,并且配备有相应的武器装备。
而且不止是武器装备需要花钱,这些士兵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也需要耗费一笔不小的钱财。
按照民国时期的物价来计算,养活一个师的费用大致在100万银元到1000万银元之间(按当时的货币计算)。这个数字可能因地区、规模和军阀实力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果是一个普通军阀的师,那么一年下来的支出顶天了也就一两百万银元,但如果与蒋介石一般去培养特种作战部队,根据国民政府的军费支出数据显示:一支特种师的军费保底也是近八百万元!
而我们要知道,民国时期的军阀手底下往往不止拥有一个师的战力,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在他的势力发展到最顶峰的时候足足拥有20个师!
一般来说,一个军阀头子的收入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元,养这一个师下去就几乎没了大半的身价,所以表面上看来这些军阀出手阔绰。
但其实除了少数几个大军阀,例如张作霖、袁世凯等人之外,其他的小军阀只得将自己的身家投入军队的建设。
那么,如此多的军费开支具体会分配到那些地方呢?
三、军费的去处
按照前文所说,军费的开支不仅仅包括了武器装备的购买,也包括了士兵的吃喝拉撒。
在这其中,军饷的支出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根据资料显示,最普通的二等兵每个月可以拿到10块大洋,而军衔较高的上将则可以拿到800块大洋。
但这仅仅是书面上的!
民国时期的吏治腐败,在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那些贪官污吏往往毫无底线地压榨平民百姓,把他们努力种田、工作得来的钱进行层层剥削,最后都落到了他们的口袋里。
而我们知道,官员获取利益不仅是对下层民众的剥削,而且也靠着虚报账单来假公济私。
在民国这个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硬道理的年代,这些士兵军官往往会贪污很多的军饷,所以每年账单上的支出和实际的花费总会有一些差别。
其次,武器装备的购买和维护也需要耗费很大一笔钱。由于近代以来,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所以大部分的重武器和炮弹等都需要从外国进口来。
在这其中就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撑,所以军费的开支是包括方方面面的。
四、军费开支过多所产生的影响
如此之多的军费开支也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首先,教育和民生领域是受到军费开支过多影响最大的。在1919年的时候,国家将大量的钱财都投入到了军队建设之中,而教育领域的投入仅仅只有不到1%。
我国原本就面临人才凋零的局面,而且受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影响,在民国时期,大多数的军阀头子还是将自己的眼界放在中国上,完全不去考虑列强入侵的影响。
后来,虽然北洋政府也逐渐增加了教育的开支,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前往西方留学。但从教育领域的支出来开,这点花费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而这么多的军费,大多是这些军阀搜刮百姓钱财得来的。作为统治阶级,他们不考虑大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看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总是局限于军阀的混战之中。
这也导致了大量的人民流离失所,受到战争影响而死伤的人不计其数。
到了军阀统治的末期,大大小小的军阀或多或少都承载着欠债的危机,前期投入过多的钱财不仅没有换来一支强大的军队,反而让某些人浑水摸鱼,从中吃到了红利。
后来的国民政府吸取北洋政府的一些教训,但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将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了军队建设上面。
结语
如今的中国充分吸取了军阀们穷兵黩武的教训,每年在军费上的开支只占国家收入的2%左右,既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状态,也能有效建设人民军队,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我们应该吸取历史教训,注重国家发展的全面性和可持续性。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民生事业上,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同时,加强反腐败斗争,保障公平正义,确保国家财富能够被合理利用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参考资料
高耀丽.民国时期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对策及其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张燕萍.南京临时政府军费筹措[J].档案与建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