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破晓东方》电视剧的观众,都看到剧中的荣毅仁,作为留在上海的荣氏集团代表,曾经在为是否将企业拆离犹豫不决?众所周知,荣毅仁不仅后来留了下来,而且为了建设新中国,以及促进祖国走向富强,曾做过杰出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荣氏公子-荣毅仁,为何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一直没有出国发展呢?
一.从豪门贵公子,到家族顶梁柱
荣毅仁,于1916年5月1日出生,是江苏无锡人。早年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荣家从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开始,就在上海开办钱庄,后来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号称“棉纱大王”,他的伯父荣宗敬号称“面粉大王”,在1932年左右的时候,荣家的企业基本上就垄断了中国一半左右人的吃穿,属于真正的富豪家族。
含着金汤匙出身的荣公子,长得风度翩翩,气宇轩昂,有着豪门贵公子的风范,但是荣家家教及其严格,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的时候,每逢寒暑假,荣毅仁就要到家族企业里住厂实习。荣毅仁曾回忆说:“我下厂劳动,什么都干,还钻到机器下面去修理。父亲还经常来查我的岗,怕我旷工。”
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继承的绝佳的商业天赋,在22岁大学毕业之后,荣毅仁就开始帮助父亲经营家族企业,在先后经过荣氏集团所属:无锡茂新面粉公司、上海合丰企业公司、上海三新银行基层任职锻炼后,没过多久他就成了荣家家族里面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二.被共产党感动,做出正确决策
逐步成为荣氏家族顶梁柱的荣毅仁,首先遭遇了抗日战争,荣毅仁想扩张办厂的设想不仅不能实现,而且荣氏家族企业的基业也有不少在战火中被毁损。毫不容易盼来抗日战争胜利,又碰上可恨的蒋介石国民党挑起内战。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开展,国民党掌权的民国政府风雨飘摇,内外交困,就开始拿许多守法经营的民间企业开刀,荣家自然是首当其冲。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当时很多民营企业家都选择了搬迁出大陆,向外国迁移资产,荣氏家族的很多成员,也都纷纷远赴海外。
这时就出现了《破晓东方》电视剧描述的情节:作为留在上海的荣氏集团代表荣毅仁夫妇,正在为是否将企业拆离犹豫不决?就在这档口,我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攻城,终于成功占领了上海。
连夜进城的我解放军战士没有骚扰任何上海民众,他们忍饥挨饿、无庶无掩,整齐地露缩街头。这种感人场景被好奇的、骑着自行车上街的荣毅仁纳入眼帘,他为解放军的严明纪律深深感动。从那一刻,他就开始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
于是,荣毅仁和父亲毅然达成共识:“我不走,我留下”。荣毅仁的父亲当时拍板做出了“三不”的决策:“决不迁厂、决不转移资金、决不离开无锡。”
三.从红色资本家,成长为红色政治家
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荣氏父子当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上海解放没多久,荣毅仁接到了上海市中共最高领导和市军管会发来的请帖,请他出席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当时的陈毅市长跟荣毅仁说:“你是荣氏企业留在上海的唯一合法代表,所有荣氏企业统统由你掌管。”不仅如此,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了扶持荣氏企业发展,帮助荣家企业化解了工人讨薪等多次危机,让风雨飘摇的荣氏企业,得以获得新生。
1950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宴请了全国政协的部分委员,荣毅仁受邀出席。在会上周恩来总理见到年方 34 岁的荣毅仁,总理诙谐地说:“喔,少壮派!”。1954年5月,荣毅仁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整个上海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荣毅仁正面对待,积极参与,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毛泽东主席还亲自到他的厂子里面进行了视察。
1957年开始,荣毅仁开始担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职位,后来在邓小平同志的推荐下,中央决定调荣毅仁参与管理全国纺织工业,承担更大的责任。
后来遇到了十年动乱时期,荣毅仁一度被视为“大走资派”,一家受到巨大冲击,荣家的很多产业被抢走,自己遭受毒打,但是他始终没有动摇自己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邀请荣毅仁出山让他代表国家利益,成立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作为一家国有企业,直属国务院领导,开创了中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大潮流。
改革开放时期荣毅仁凭借着荣氏家族的身份,积极联系外资,谈对外合作,甚至把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都拉来当起了顾问。叶剑英当年也曾评价说,“荣毅仁的这作用别人替代不了。”
1987年,荣毅仁被评为世界50位最富魅力的企业家之一,这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入选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但荣毅仁又不能简单地算作一位企业家。在改革开放时期,荣毅仁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邀请国际知名的银行家、企业家来中国访问,发挥了一般人难以起到的民间外交特殊作用。
接下来荣毅仁在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任职多年,他将企业的发展模式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进行了探索结合。到1993年,77岁的荣毅仁被选举为国家副主席,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由一名资本家担任国家副主席。
就任之后,荣毅仁不负众望,时常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出现在外交场合。可以说,荣毅仁充分的完成了一个睿智的红色政治家应该具有的角色使命,并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结束语: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一直没有出国发展,是因为他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许有人觉得,荣毅仁的传奇无非是自己命好,生在了大富之家,后来又选择对了赛道,跟对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大发展。实际上这些都与他的个人努力分不开的。
荣毅仁的正确选择让我们认识到:民众的富裕、国家的富强就是一个爱国人士的发展方向,只有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让自我价值获得更大体现,随着心爱的祖国一起成长、壮大,应该是爱国人士最大的荣耀,而且比到国外发展,为他人卖命更加意义重大。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