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最早的农民运动发生在何处?领导人是谁?
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说,是毛泽东领导的湖南衡山岳北农民运动;也有人说,是彭湃领导的广东海丰农民运动。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实际。经过翔实的考证,终于弄清了历史真相。大量事实证明,1921年秋至1922年春,在浙江的以衙前为中心的萧绍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组织的全国最早的农民运动。
可是,为何这个运动知情者并不多呢?原因是领导人的问题。
衙前农民运动的领导人——沈定一
衙前位于萧山县境内浙东运河边的一个小集镇。这里的生态条件很好,称得上是“鱼米之乡”。可是,在那个黑暗军阀统治下,衙前的农民深受地主的迫害。
从1910年到1920年往后,萧山绍兴一带灾祸频发,由于钱塘江管理不当,导致大片的沃土被江水吞没。
农民的生存已经很困难。但是,相比天灾,地主的压迫更让农民头疼。他们不得不卖儿卖女,卖力气干活。可地主照常收租。
有一首民歌描绘了当时农民水深火热的生活:
今载年岁凶,大旱以后遭蝗虫。无谷可收无米舂,全春一样同。
他家没有隔宿粮,我家米桶如洗空。可怜堂上白发翁,单衣难过冬。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身于衙前一个大地主家庭的沈定一回了家乡。沈定一的父亲沈江梅是早些当官的,在衙前是有大量房产、田地的。在当地是有名望的官僚地主。
相比沈家族人,沈定一的思想是超前的。在云南任知县、知州时,沈定一曾暗中资助过反清斗争。后因人告密,而不得不流亡日本。
辛亥革命时,沈定一因组织“倒袁组织”,而遭到袁世凯的通缉。1920年6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沈定一与陈独秀、邵力子、沈雁冰等人一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
也就是在那时,沈定一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沈定一对农民是同情的。在他主编的《星期评论》中,他先后在上面刊登了100多篇诗文,大多是宣传农工神圣。有一篇文章,他这样写道:“中国机器工人不多,农民在国民中占最大多数。中国的社会革命,应该特别注意农民运动。”
为了实现他的抱负,沈定一首先创办了衙前小学。在他的影响下,刘大白、宣中华等革命者先后来到衙前,协助了领导开展农民运动。
此外,沈定一还会抽空身着农民服装,口操方言,到群众中去讲演。在沈等人的启发下,部分农民逐步觉醒。其中,农民李成虎、李成蛟的思想最为积极,成了沈定一的左膀右臂。
1921年春夏之交,一些米商趁着青黄不接的时候,任意抬高米价。农民十分气愤。沈定一就决定和这些不良米商进行斗争。他第一个下刀的就是自己的妻舅开的“周和记”米店。
这天,沈定一一声令下,成虎、成蛟两兄弟带着农民就直接去了“周和记”米店,进去后直接将其捣毁。然后又转战其他村子,他们一边斗,一边做宣传。
很快,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粮商们被斗怕了,只能妥协恢复原价。
沈定一还带头对佃户实行减租。为此,他曾与他母亲争吵。据瞿秋白的夫人回忆说:“沈家原来有很多的房产和土地。是沈定一母亲管理的。沈定一时常说不向农民收租。他的过于慷慨,惹得母亲不高兴。”
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随着沈定一、李成虎、李成蛟等人的斗争、宣传,在衙前、及其周边的村子涌现出大批农民积极分子。
李成虎从与米商的斗争中,总结出了经验。他说:“我们农民之所以苦,就在大家各人顾各人,田主来逼租就没有办法,现在只要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就有出路。”
在此基础上,农民协会就有了初步的设想。
有人担心地问:“这样搞起来,会不会闯祸?”李成虎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大家心肝齐,没什么搞不起来的事。”
1921年9月27日,衙前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村民商议,农会通过了一个宣言和一个章程。
宣言有这样一句:“农民在中国历史上是被尊敬的人民。”章程是说,“本会与田主、地主立于对抗地位。”
当天,农民协会选出了6个农协委员,其中就有李成虎。此外,他还是议事员。
衙前农民协会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萧绍平原。在短短的一两个月,周边的地区都陆续地酝酿成立农会。
当时,《民国日报》刊登这样一条消息:
“衙前农民协会既成立,绍兴、萧山各处响应而起的80多村,纷纷向衙前农民协会索取章程,而衙前所印刷的几千份章程,已经散发完了。”
衙前农民协会随后出台了一系列决议。其中,比较出名的当属“三折还租”。
既按原定租额的三折交纳,并改大斗为公斗量租。
那时,前梅村有个叫周仁寿的大地主,往年他下乡收租任意提高租额,稍微不顺他意,他就立即把农民绑起来送去官府。因此,农民对他十分厌恨。
这年年底,他又带着一帮人到下面村子收租。对于农民协会的减租协议,他置若罔闻,坚持自己老办法收租。
农民协会的领导人就出面,带领五六百成员和他讲理,而他依旧摆着一副高高在上,不讲道理的姿态。
这样一来,农民就把他一顿揍。后来,他只能逃跑到另一位地主家中躲藏起来。
过了一阵子之后,周仁寿回了家,立即到县公署控告农民协会,要官府出面抓人。此事震惊了周边村的一些大地主,他们联合起来准备反扑。
针对地主们的行为,农民协会的人都表示有信心斗争下去。当时的沈定一向当局提出质问案:“如今饥饿的痛苦逼来,尚且不让农民喊一声痛,这是何种的政治现象!”
第一个牺牲的农会领导人——李成虎
衙前的农民运动,震惊了反动当局。他们派来了大批军警,四下搜捕农协的负责人,疯狂镇压农民运动。
在这种紧张的形势下,李成虎还在为减租的事情奔波。他的妻子很担心,劝说他,现在风声紧,你避避风头吧。
李成虎笑着说,大不了,头落地就完了。怕啥!
12月27日,还在田里干活的李成虎,被几个密探给盯上,并强迫他去官府接受审讯。
在萧山县知事审讯时,李成虎直接就承认了他的身份,并提到他就是“三折租”的倡导者。
知事听后,恼羞成怒,当即就把他押入大牢受刑。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李成虎坚持了一个多月。1922年1月24日,李成虎被折磨致死。
在此前后,大批的农协会员被批捕,遭杀戮。
虽然这次的农民运动被血腥镇压下去了,都斗争尚未结束。衙前的农民把仇恨埋在心里,酝酿着更深的斗争。
为了纪念这些烈士,衙前小学教师刘大白等,创作了很多经典歌曲。值得一提的是,为他们修建的烈士墓。上面刻着两副挽联:
“中国革命史上的农人这位要推头一个,四山乱葬堆里之坟墓此外更无第二支。吃苦在我,成功在人。”
为了纪念李成虎,农民们还设立了一个叫“成虎堂”,正面就挂着烈士的遗像,两边放着他用过的铁耙、铁锹。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有沈定一写的挽联:
为群众而牺牲,问耕耘不问收获。振义声于陇亩,见锄锹如见须眉。
虽说衙前农民运动,是神州大地的第一声春雷,在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人们对这场运动,以及领导人知道的很少呢?
据多方面材料分析,主要的原因是,曾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的沈定一,1925年沦为西山会议派,叛变了革命,被清除出党。
1928年,沈定一在衙前被刺身亡。
对于这样一个“晚节不忠”的人,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党史不提及他,是“顺理成章”的。因为沈定一的“晚年叛变”,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似乎也有点陪绑的样子。
话说,如今中国农民早已是国家的主人。衙前农民运动的业绩也应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