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午后,阳光透过棕榈叶的缝隙洒在沙滩旁的木制棋盘上。吕文扬轻抚一枚黑子,指尖感受着玉石微凉的触感,耳边是海浪轻拍岸边的节奏。对面的老者——一位常年在此摆棋的本地棋手——眯眼笑道:“年轻人,落子无悔啊。”
吕文扬并非职业棋手,但围棋是他漂泊多年始终携带的“精神行囊”。这次来三亚,他特意避开游客扎堆的景点,循着社交平台上一条冷门帖子的指引,找到这处藏在渔村小巷的露天棋社。竹棚下零星坐着几位老人,茶壶嘴冒出袅袅热气,棋盘上的厮杀却静默如深海。
首局他执黑先行,以“星小目”开局,老者却以罕见的“三连星”应对。海风忽然转急,吹乱了几颗散落的棋子。吕文扬发现对方的布局看似松散,实则将沿海地势的流动性融入了棋路——如同潮汐进退,暗藏杀机。中盘时,老者一记“碰”打入他的腹地,他瞬间想起昨日在鹿回头山顶俯瞰的蜿蜒海岸线,灵光乍现般以“尖冲”回应,竟逼得对方长考了十分钟。
围观者渐多,有位戴斗笠的渔民指着棋盘用方言嘀咕,吕文扬虽听不懂,却从对方摩挲下巴的动作里读懂了赞叹。决胜时刻,他故意卖个破绽,待老者贪吃三子后,突然以“倒脱靴”反杀大龙。人群爆发出混杂着普通话和海南话的喝彩,老者哈哈大笑,从陶罐里倒出一杯鹧鸪茶推给他:“这手‘借东风’,像我们疍家人的渔网功夫!”
暮色渐浓时,吕文扬帮老人收拾棋子。树脂棋子碰撞声中,老者忽然用生硬的普通话说:“明天还来吗?我带你去珊瑚礁棋盘。”他这才知道,退潮时分的礁石滩上,刻着一副天然棋盘。海浪是计时器,贝壳当胜负彩头——这座城市的围棋,原来早就与海共生。
回酒店的路上,吕文扬摸出口袋里老者送他的那枚被海水打磨得温润的白子。月光下,它像一粒小小的珍珠,倒映着三亚湾的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