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岳飞身上刺的字不是“精忠报国”?原来千百年来,我们都搞错了
创始人
2025-07-07 06:33:27
0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具爱国情怀的将军,岳飞要是称第一那就没人敢称第二了,在那个群臣甚至皇帝都低头求和的年代,只有他是强硬的主战派,只有岳飞捍卫了汉人的尊严。

在岳飞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居功甚伟,都说一个伟大的母亲才能孕育出伟大的孩子,这句话在岳母身上得到了应验。

关于岳飞和母亲的传说,最知名的莫过于“岳母刺字”了,但实际上,岳母刺下的并非是“精忠报国”,千百年来,我们都搞错了。

一、岳飞的死局

岳飞是怎么被杀的?

主流的说法告诉我们,是因为北宋覆灭之后,南宋内部分为了两派,一派就是岳飞、韩世忠这样的主战派。

他们认为必须持续对金人用兵,才能洗刷靖康之耻,另一派则是秦桧这样的求和派,他们不想打仗,为了利益,因而除掉了岳飞。

南宋的开国皇帝是宋高宗赵构,他的亲生父母、哥哥嫂嫂,包括自己的皇后都被金人掳走了,试想一下,就算不是皇帝,哪怕是一介匹夫,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会怎么做?

当然是不惜一切代价报仇了,可宋高宗并没有这么做。

岳飞作为朝廷重臣,屡屡在与金人的作战中取得不俗的成绩,甚至让金人说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口号。

他一直将靖康之耻放在心上,不断奏请圣上攻金人,岳飞这样的忠心,这样的将领,按理说应该是宋高宗最喜欢的,但高宗却和秦桧站在了一起,这一切显得非常不合常理。

一言以蔽之,宋高宗应该非常支持岳飞,但他没有这么做,难道是他不想吗?不,是他这个皇帝也身不由己。

宋徽宗执政的时候,延续了熙宁变法,对西夏用兵,对内建立从上到下的福利机制,同时让国家把控了所有的支柱产业。

从这一点来看,宋徽宗是个非常称职的皇帝,但是皇帝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这里要考虑一个时代背景——宋朝重文轻武。

北宋的文官集团是非常团结的,文官的背后则是江南广大的士族阶级,这些人几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

加上宋太祖赵匡胤是兵变立国,这些人对于北宋是没有任何归属感的。

宋徽宗的一系列改革行为,无论是打仗还是全民福利,根本上是要花钱的,这极大打击了江南士族的利益,所以徽宗皇帝的变法之路也是困难重重。

一定意义上而言,金人南下攻入汴京,文官集团内部是有内应的,文官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直接搞走徽钦二帝,甚至于直接把整个赵家皇室全部替换掉,这样才能保证文官集团的长久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宋高宗面对自己的家人全部被俘,也不愿意打仗的原因了,他本质上已经被文官集团控制了,他名义上是皇帝,但他什么也干不了。

这也是岳飞的死局,他一直以来对抗的并非是高宗皇帝,也不是秦桧等奸臣,他对抗的是整个文官集团,特别是南宋迁都临安之后,相当于回到了文官们的大本营,岳飞出兵打仗,还要依靠江南的税收。

二、岳母刺字

岳母刺字的传说流传了千年,几乎每个人都被这个典故感动过。

说岳母一直以来都教导岳飞要做一个爱国爱民的将军,为了勉励他,岳母就在他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也成为了岳飞的代名词。

但是最新的历史学研究表明,我们似乎都错了,岳母当年并没有刺过这四个字,纵观宋朝的笔记,乃至野史都没有任何记载。

嘉定十一年,岳飞的孙子岳珂编写了一本书,叫做《鄂国金佗稡编》,这是一本记录名人经历的书,大约可以看做名人传记一类的著作,但奇怪的是,这本书里面都没有记载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

这很能说明问题,有两种可能。

第一,岳飞的孙子都不知道这个故事,因为如果他知道这个故事的话,当然会写到书里面去;

第二,岳飞的孙子知道,但由于当时岳飞的地位比较特殊,被官方删除了。

但嘉定十一年,已经是宋宁宗的执政时期,岳飞在宋孝宗时期就已经被平反了,不存在官方敏感的问题。

所以这两种可能性都指向了一个真相,那就是大概率根本不存在岳母刺字这件事,或者说岳珂并不认为这件事值得写进书里面。

既然宋朝的历史书中没有岳母刺字的记载,那么这个故事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大约是元朝的时候,在忽必烈的命令下,元朝的史官开始修宋史,其中岳飞的章节,记载了岳母刺字的典故,但刺的字,也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

三、岳母的一语成谶

中国有句古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非是说一个小孩子的未来在小时候就确定了,实际上是说一个人将来会取得多大的成就,其实与自己的原生家庭有着紧密联系的。

元朝修的宋史中,是这么描述岳母刺字的。

说北宋监察御史何铸曾和岳飞会面,然后岳飞撕开了自己的衣服,将自己的背展示给何铸看,何铸定睛一看,原来是“尽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刺字的年代久远,这四个字已经深入肤理。

要知道,“精忠报国”和“尽忠报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

“精忠”表示的意思是无论如何都要为国家付出一切,但“尽忠”的意思则没有那么深,尽自己的能力为国家付出就行了,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就不必承担多余的责任。

前面我们提到岳飞的死局,在皇帝都被文官集团掣肘的情况下,他还主战,许多历史学者认为这是岳飞不懂政治

但明白了“尽忠报国”,我们也能悟出来,岳飞并非不懂政治,只不过他面对这腌臜的局势,反而选择了一条理想之路,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相关内容

原创 ...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 可是你知...
2025-07-07 04:33:41
原创 ...
一般来说,能够成就大业的人,不光自己能力强,还要有时运相助,能力和...
2025-07-07 04:33:21
原创 ...
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席间谈笑胸襟阔,最从平淡见英雄。...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巨鹿人张角率部发动了黄巾起义,此举对...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广德二年冬,公元764年。 时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的郭...
2025-07-07 04:33:12
原创 ...
1936年,在浙江余杭县良渚,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末期、铜石并用时...
2025-07-07 04:33:06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有个历代流传的成语“面从后言”,简而言之就是当面赞成...
2025-07-07 04:32:53
原创 ...
刘备集团怎么衰败得那么快?诸葛亮的隆中对,并不是最优解 二爷那会真...
2025-07-07 04:32:44
原创 ...
唐代最有诗情的才妓,8岁时已预示一生命运,死后风雅倒成了艳俗 唐代...
2025-07-07 04:32:36

热门资讯

原创 今... 亲爱的体育迷们!让我们一起蹦跶进激动人心的周末体育盛宴吧!今天,我们的CCTV5将带您一路狂欢,直播...
原创 孙... 1928年,孙殿英炸开了定东陵,打开慈禧的棺椁后大吃一惊。只见慈禧面色如生,好似睡着了一样。顾不上恐...
原创 唐...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朝廷重臣,联合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唐皇室发动了...
和婉容偷情生子的侍卫,溥仪得知... 溥仪,中国的末代皇帝,有一天,太监跑来向他报告皇后婉容怀孕的消息,溥仪一听,怒不可遏,当即下达指令。...
原创 发... 箭扣长城修缮四期工程,即西大墙段,去年启动,如今已进入收尾阶段。在最后一个施工的怀柔长城156号敌台...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作为实际上第一位草根出身的皇帝,其小农思想在建国后体现无疑。他将整个国家如同...
原创 都...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子孙败光老子家底的事情,历史上可不少见。其实这话也适用于帝王之家,只不过这个富字要...
“临清贡砖”亮相恭王府博物馆 ... 中国日报7月17日电(记者 姜东)2024年7月16日,北京,“大匠之手泽 年代之磋磨——官式建筑营...
原创 中...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出境作战,对手还是在世界上称霸多年的美国,因此在出兵之前,就已经引起世...
原创 既... 既知阿斗扶不起,刘备为何还要选他继位?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原委 从小我们就听说过刘阿斗扶不起是个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