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联是五十七位开国上将之一,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时候只有40岁,是年龄第二小的开国上将。陈锡联善于打硬仗而且气度不凡,邓公曾经评价他“心胸开阔,肚量大。”
陈锡联将军是湖北省红安县人,将军的父亲去世得早,为了生活,陈母只得带着将军兄妹几人沿街乞讨,艰苦度日。1929年4月的一天,陈锡联将军趁着母亲睡熟,悄悄的跑到了邻村参加了红军游击队,那一年将军只有14岁。
陈锡联当时当兵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因为年纪太小,他的母亲心疼至极,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都会紧紧地拉住将军的手。陈锡联参军后,有一次李先念派人到将军家看望陈锡联将军的母亲,遇到一乞讨的老妇人后轻声询问:“陈锡联的家在哪里?”老妇人惶恐不安反问道:“他怎么了吗?我就是他娘啊。”多年后,陈锡联将军才得以有空回家看望母亲,将军想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母亲,母亲泪流满面地对他说:“只要你好好的足够了,我什么都不需要。”每次想起这些,铁骨铮铮的陈锡联将军都会泪流满面,他总是慨叹的说:“我是一个忠臣,但我不是一个孝子啊!”
将军一生受苦颇多,战争年代曾多次负伤,其中四次受伤严重。一处是左手拇指;一处是下颌;一处是胸部;一处是腰部。每一次都凶险万分却都没有伤及生命,将军后来笑着说:“我身上多了几个大洞也挺好,这样心中有气就出去的快了。”
红军时期的一次战役中,将军左手拇指被炸伤,因为包扎得不好,导致血液流通不畅,渐渐的血液发黑,形成坏死。有一天将军喝酒,喝了两口后把酒喷在了剃头刀上,看着坏死的拇指,将军瞪着眼睛说道:“没啥用了。”随即手起刀落,左手拇指被砍了下去。将军腰部受伤后,护士给他做了简单的包扎。有一次换药,将军擦拭伤口,发现伤口处没有血迹,将军疑惑:受伤怎么能不见血?便让几位战士把他抬起,伤口朝下,果然从腹部流出大量血液。将军后来说:“幸亏自己有经验,要不然不知道会不会憋死。”
结语:陈锡联将军善于打硬仗、苦仗、恶仗。他身材矮小肥胖,人称“小钢炮”。将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然而自己却命运不济:幼年跟随母亲沿街乞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后来次子又在执行任务中不幸遇难。1998年,宽厚的陈锡联将军逝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