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部晓太郎是于1944年8月12日死亡的,他是在卸任日本关东军第一师团长之后,前往该师团步兵联队驻地告别时,途中被东北抗日联军一个连队伏击毙命的,但日本关东军和陆军省得到的报告却是不明原因猝死,最终被定性为“殁”,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到底是哪种结论更符合历史的真实呢?本文与你一起去探究七十多年前的尘封往事。
服部晓太郎(1892—1944)是日本兵库县人,1912年5月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4期工兵科,1920年12月考入陆军大学校第35期,与栗林忠道、影佐祯昭、李垠、富永恭次、田中新一、细川忠康等人为同期同学,并于1923年11月29日毕业,其中栗林忠道因“硫磺岛战役”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
服部晓太郎是在著名的“二.二六事件”之后,于1936年3月7日晋升陆军工兵大佐的,并出任第十二师团工兵第18联队长,其时他与师团长清水喜重中将同日赴任第十二师团,当时该师团驻屯在牡丹江附近的绥阳、东宁一带,担任防御苏联的警备任务,同时也讨伐东北抗联等抗日武装。
1937年11月1日,服部晓太郎被调回日本,出任日军第七师团参谋长,辅佐师团长园部和一郎中将,该师团下辖步兵第13旅团(含步兵第25联队和步兵第26联队)和步兵第14旅团(含步兵第27联队和步兵第28联队),师团司令部直属骑兵第7联队、野炮兵第7联队、工兵第7联队、辎重兵第7联队等。
1938年2月14日,日军第七师团再次被派往中国东北驻屯,并隶属于关东军作战序列,当时正值徐州会战爆发不久,第七师团曾以步兵第25联队和步兵第26联队为基干,编成第13混成旅团入关参战。
1939年1月30日,服部晓太郎再次被调回日本,出任教育总监部工兵监部附,协助工兵监部本部长工作,一个多月以后晋升陆军少将,翌年10月1日被调到华北方面军,出任第2野战铁道队司令官,其时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是多田骏中将。
1941年9月19日,服部晓太郎回国出任第二铁道监,并被晋升陆军中将,此时日本已经决定实施“南进计划”,由资深陆军大将寺内寿一负责筹备组建南方军并制定作战计划,并于11月6日出任南方军总司令官,就在南云忠一率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特遣舰队偷袭珍珠港之时,寺内寿一率领南方军兵分四路横扫东南亚地区,由于南进作战的需要,服部晓太郎被调入南方军,于1942年1月10日出任南方军铁道队司令官,但其履职仅三个月,就于4月15日回到东京,出任教育总监部工兵监本部长。
1944年3月1日,服部晓太郎被调到关东军,接替中泽三夫出任日军第一师团长,第一师团原本与近卫师团一起拱卫东京的警备,由于该师团是“皇道派”的大本营,因为策动“二.二六事件”而被逐出东京,被派往中国东北齐齐哈尔、孙吴、北安等地驻屯,承担防御苏联的警备任务,师团司令部就设在孙吴,而当时的孙吴是北满的一个军事重镇,建有发电厂、飞机场等军事设施。
然而此时的第一师团与往昔的第一师团不可同日而语,早在1940年7月就已经改为三联队制师团,仅辖步兵第1联队、步兵第49联队和步兵第57联队及野战炮兵第1联队等,隶属于关东军第四军作战序列,第四军司令部设在齐齐哈尔,由西原贯治中将担任司令官。
1944年8月3日,服部晓太郎又接到了出任陆军教育总监部部附的任命,此时距他出任第一师团长仅半年时间,而此时的关东军乃至整个日本陆军,不但师团旅团等作战部队调动频繁,就连日军将领也是如走马灯似的频繁调动,疲于应付各个战场。
服部晓太郎在临回国之前,决定到步兵联队驻地进行视察,与一线官兵告别,为此他还请示了第四军司令官西原贯治,由于第四军隶属于第三方面军管辖,西原贯治又向第三方面军司令官后宫淳大将请示,尽管此时局势紧张,但服部晓太郎的请求也是人之常情,于是同意并批准他延续几日在回国履职。
1944年8月12日早饭后,服部晓太郎带领几个随从及一支卫队从师团司令部驻地孙吴出发,此时的黑龙江正值盛夏,由于凌晨刚下了一场大雨,尽管空气清新湿润,但公路上却非常泥泞,因此服部晓太郎的车队行驶得非常缓慢,竟然在途中遭遇到抗联第四支队一个连的伏击,全连手榴弹及机枪、步枪子弹一顿招呼,仅仅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服部晓太郎等日军就被全部歼灭。
对于服部晓太郎之死,西原贯治和后宫淳都深感内疚,担心受到日军大本营的责任追究,因此并没有把服部晓太郎之死真实情况,上报给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而只是报告服部晓太郎死于猝死,死亡原因尚不明确,因为山田乙三是于7月18日才上任关东军司令官的,对关东军的情况还不熟悉,而后宫淳也是陆军大将军衔,山田乙三也不可能提出质疑,因此服部晓太郎之死的报告,也就被陆军省采信,直到日本战败投降后,服部晓太郎之死亡真相,才被知情人公开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