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第一位女省委书记:救过两位中将的命!毛主席见到她说,你还活着
创始人
2025-07-06 22:02:17
0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成立后的第一次大阅兵。

1949年3月25日,北京西苑机场,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的解放军官兵,接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检阅。这是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阅兵仪式。

在阅兵现场,毛泽东意外看到了一位身材魁梧的妇女,高兴地走上前去和她握手,风趣地说:“李坚真,你还活着?”

多年后,李坚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激动地说:“此时此刻,能够在解放后的北平机场活着相见(毛泽东),心情无比激动!”

这个李坚真是谁?为什么毛泽东对她那么熟悉和关心?

原来,李坚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女性。她多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战场上,她救过2位中将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她是第一个女省委书记、省人大女主任。今天,与大家分享这位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的故事——

一、从童养媳,到苏区第一位女县委书记,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李坚真,1907年出生于广东梅州丰顺县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生了12个孩子,卖掉了8个,2个夭折。她8个月大的时候以8吊铜钱卖给人家作童养媳。“小丈夫”大她8岁。她与“小丈夫”的弟弟(小叔子)年纪一般大。她陪伴小叔子读书时,偷偷学了一点点文化。到10多岁的时候,她上山能砍柴,下地能种田。男性化的性格,慢慢地显现了出来。

1926年5月,省农委执委、海陆丰办事处主任彭湃来到丰顺,住在李坚真的家。在彭湃的教育和影响下,她参加了农民赤卫队。第二年6月,就加入了党组织。参加了东江特委和丰顺县委领导的武装暴动。

1929年年底,李坚真转移到福建,先后任饶和埔中心县委书记和长汀县书记,成为中央苏区第一个女县委书记。

1930年6月的一天下午,李坚真去汀州福音医院找时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汇报工作。在医院后面的一座楼房里,她第一次见到了正在养病的毛泽东。毛泽东听说她带工作组做群众工作,搞土地革命,笑着说:“呵,你这个女同志不简单哪!”。她看到毛泽东平易近人,详细地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毛泽东又说:“县委书记要管好家,心里必须时刻想着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向群众负责到底。”此话,李坚真一直记着,记了一辈子。

二、长征中再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救过2位中将的命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时,李坚真被分配到中央直属机关司令部,担任民运科长。长征途中,总卫生部部长贺诚提出要找一位会打土豪,能找民夫和粮食的同志,担任干部休养连指导员。结果,司令部推荐了李坚真。

有一天,快到泸定桥的时候,突然敌机来袭。一顿轰炸后,死了不少马匹,打伤了不少民夫和挑夫,担架没有人抬,药箱没有人挑。李坚真急得满头大汗。正在这时,毛泽东走了过来,关切地问伤员情况和困难。毛泽东一看满地药箱,急忙招呼警卫班留下人来帮助抬伤员、挑药箱。

李坚真看到毛泽东细心安排,担心他的安全。连忙说“毛主席,你快走,别管我们!”毛泽东摆摆手说:“你们都敢顶在这里,我怕什么!”他看到警卫班战士在抬伤员、挑药箱,才骑上马往前走。望着毛泽东远去的背影,李坚真眼里噙满了泪水……

李坚真在担任红军干部休养连指导员时,还救过2位开国中将的命。一个是在红三军团任团长的姚喆,另一个是在红三军团任团政委的钟赤兵。

在攻打娄山关时,姚喆负了重伤,一直昏迷不醒。部队撤退时,准备把他留在老百姓家治疗。李坚真知道后,坚决不同意。特意安排一个民夫、一个马夫和姚团长的警卫员,连同自己在内,硬是轮流抬着姚团长艰难地走了几十公里,将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

团政委钟赤兵,在战斗中腿受了重伤,被截肢,来到了干部休养连。在一次遇到敌人突然袭击时,两位负责抬担架的民夫听到枪响就跑了。李坚真叫来一个警卫员,和自己一起抬着担架,冒着身边子弹的“嗖嗖”声,把这个团政委伤员抬到安全地点。多年后,身为中将的钟赤兵见到李坚真时,老远就感激地说:“没有您李大姐,就没有我的今天啊!”

李坚真和战友一道,把休养连安全地从长征带到了延安。1937年,她和丈夫邓振询一同南下参加抗战。1943年8月,她的丈夫在战斗中光荣牺牲。那时,有消息误传,说李坚真也牺牲了。毛泽东得知后,十分痛惜。不过时隔12年后的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见到李坚真时,一眼就认出了她,高兴地开玩笑说:“李坚真,你还活着?”

三、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省人大女主任

1949年10月1日,李坚真参加了开国大典。1950年,她跟随叶剑英元帅到广东工作。任广东土改工作团团长、党组书记。她在兴宁、揭阳、龙川3县开展试点工作。此后,她担任粤中区党委第一书记、广东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监委书记。特别是在1978年,她担任广东省委书记、省纪委书记。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女省委书记。1979年12月,她当选为省人大主任,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省人大女主任。

李坚真回到广东任职,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她用的毛毯是她结婚时,组织分配给她的打土豪得来的一床毛毯,用了57年;毛巾被破了也舍不得换新的,只是把破烂的一截剪掉继续使用……

丈夫1943年牺牲后,李坚真没有再组建家庭。丈夫邓振询与前妻有一个儿子叫邓东林。李坚真对他关怀备至,上学时,李坚真在接送他上下学时,从来都是坐公共汽车。她对儿子说“个人的事,不能用公家的汽车”。儿子毕业后,一直在基层工作,从来没有打过母亲的旗号搞特权、谋私利。

李坚真的亲弟弟原是丰顺县小胜供销社的干部。1985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当时,他的儿子李建强很想“接班顶替”,办理“农转非”。但是,李建强已经41岁了,不符合“农转非”的40岁以下的年龄条件,他认为只差1岁而已,就去找姑姑李坚真说说情。李坚真说:“你的事情,你的要求,我不能开口,更不能写字条。”

李坚真的秘书李汉今回忆说,李坚真1971年就患了膀胱癌,需要定期治疗、复查。年愈7旬的她,与病魔斗争的同时,坚持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对工作呕心沥血。

1992年3月30日,李坚真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老人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结语

李坚真年少时没有学习机会,但是她酷爱学习。战争年代爱唱山歌,爱写山歌,出版了《李坚真山歌三百首》。其中,有一句“皎洁优雅报春花,一盆清水可安家”,是李坚真创作赞颂水仙花的山歌歌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广为传唱,可谓她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她,如水仙一般芬芳绽放,留下的是清风正气。

她,把一生交给了党和人民,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一生都在无私地奉献付出。这正是,我们在当今和今后仍然需要传承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品质!

相关内容

原创 ...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 可是你知...
2025-07-07 04:33:41
原创 ...
一般来说,能够成就大业的人,不光自己能力强,还要有时运相助,能力和...
2025-07-07 04:33:21
原创 ...
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席间谈笑胸襟阔,最从平淡见英雄。...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东汉灵帝光和七年(184年),巨鹿人张角率部发动了黄巾起义,此举对...
2025-07-07 04:33:14
原创 ...
广德二年冬,公元764年。 时任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观察使的郭...
2025-07-07 04:33:12
原创 ...
1936年,在浙江余杭县良渚,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末期、铜石并用时...
2025-07-07 04:33:06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有个历代流传的成语“面从后言”,简而言之就是当面赞成...
2025-07-07 04:32:53
原创 ...
刘备集团怎么衰败得那么快?诸葛亮的隆中对,并不是最优解 二爷那会真...
2025-07-07 04:32:44
原创 ...
唐代最有诗情的才妓,8岁时已预示一生命运,死后风雅倒成了艳俗 唐代...
2025-07-07 04:32:36

热门资讯

原创 我... 我们知道,现在的故宫博物院是明清时期的皇宫,明清两朝24位皇帝在这里办公和居住,1924年溥仪被驱逐...
原创 金... 朴正熙是韩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总统之一,可以说韩国是在他的手里崛起的,当年的“汉江奇迹”可谓震撼世界。不...
原创 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 使用闪电战的德军不足一月灭亡波兰百万大军,2...
原创 寺... 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曾经长期轰炸中国陪都重庆,始作俑者为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而日本陆航始作俑者...
原创 “... “北洋三杰”的称号是怎么来的?他们前半生的际遇如何? 提到”北洋三杰“,则不能不提对后世军事学校影响...
原创 重...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清明节,重庆江北区的睿陵明玉珍墓前,总少不了身着传统服装的韩国人前来祭扫,那么明玉...
原创 非... “酋长”一词大家都听说过,不管大家对这个词有什么了解,但大家都知道,酋长是外国才有的,跟我们中国人没...
原创 历...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上的名将无一不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然而沙场攻伐在所难免,可是有些名将...
原创 准... #深度好文计划# 拜大清所赐,准噶尔汗国也似乎成了17、18世纪的世界级强权,否则这就彰显不出康熙...
原创 揭... 揭秘:美国总统是苏联解体的幕后推手吗?看看这三道密令就懂了 1991年苏联解体,正式宣告了冷战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