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独往
战国古墓被盗墓数次,古籍却幸存下来,专家:这是对宇宙的深思啊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古墓也是遍布全国各地,而有古墓的地方也会有盗墓,古往今年被盗的墓葬不计其数。盗墓贼进入墓中,一般会把值钱的墓葬品拿走,比如说一些黄金饰品、瓷器或者是字画等,但他们也常常看走眼,比如说拿走了一大堆陪葬品,却看走了眼,把墓里最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比如说北齐娄睿慕,尽管被盗过很多次,但是最珍贵的壁画却保留了下来。而笔者今天要提到的一座墓葬就是如此。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湖北荆门地区,一座古墓被当地人发现,但考古人员到场时发现该墓葬损毁严重,最少也被盗墓贼光顾过两次,于是只能进行抢救性发掘。当时在场工作人员都不报什么希望,毕竟古墓已经被盗过了。但当他们进入墓葬后却大吃一惊,古墓的结构很小,而且已经被盗过,但墓里的陪葬品却非常多,有礼、乐器和车马器,还有一些生活用品等。根据墓葬的结构以及陪葬品,工作人员认为其是一座战国晚期的墓葬,并且得知墓主人当时是上士身份。
荆门这座战国墓尽管年代久远,但是因为被盗过,原本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考古人员在随后出土的文物上却有惊人的发现,那就是墓葬里的数百枚竹简。荆门墓里的竹简数量众多,专家们此后花了大约五年时间才将其完整地整理出来,结果一看才发现是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的经典著作有三篇,最为著名的影响力最大的是《太一生水》。
《太一生水》这篇文章共有竹简十四枚,规格平整,文中有理有据,虽篇幅不大,但贵在内容的价值。此前,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只是听说过这篇文章存在过,而且在道家的地位非常高,但都没有见过,甚至于其是否存在都持怀疑态度,而如今其重见天日,在场的专家们都十分激动,他们感叹道:“2400多年了,终于再次看到了曾经道家的典籍,这可不是简单的道家经典,而是对宇宙的深思啊”。而当专家们成功将文章整理出来后,消息一出随即震惊世界,西方的很多学者都慕名来此一睹中国古代道家著作的风采。
那么这篇文章究竟有何吸引力呢?或者说其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古时候,人们很早就开始对宇宙有着自己的理解,特别是道家思想认为宇宙并不是开始就有的,而是慢慢演变过来的,比如说文中提到的“太一”,就是组成宇宙万物的根本所在,太一先生成了水,水又反过来反辅太一,然而再生成天地、神明等等其他事物。而这篇文章就阐述了我国道家思想中对于宇宙的认识和见解,其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想不到被盗过两次的小墓中,也会出土如此珍贵的文物,这恐怕是不幸中的万幸,想必当初盗墓贼知道这件事后肠子都悔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