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的一天上午,朱老总正坐在椅子上休息,秘书推门进来,把一本连环画册递给他说:“老总,解放军报社送来一份画册,请您审阅。”
原来,为庆祝南昌起义胜利30周年,解放军报决定创作一本连环画册,来纪念南昌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朱老总作为南昌起义领导者之一,画册初稿出来后,送他审阅把关。
朱老总接过画册一页页仔细地看着,嘴里不停地说着“好”字。忽然,他指着画册上的领导人排序发了火:“怎么把我的名字排在了第二?”
大家都知道,朱老总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在党政军中有着较高的威望。特别是在南昌起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画册编委会根据南昌起义中贡献大小把南昌起义领导人排序初步定为周总理、朱老总、贺老总、叶挺。可是,画册到了朱老总手里,一向谦虚的朱老总却认为把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二位不妥,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那么,在南昌起义中领导人该如何排序呢。
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南昌起义说起。
1927年,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蒋介石再次举起屠刀。为反抗蒋介石的血腥屠杀,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经过一番精心筹划,起义总指挥部成立,贺龙担任起义总指挥长,为便于识别,起义军统一系上红领巾、把白毛巾绑在胳膊上作为标志。为确保起义万无一失,指挥部临时觉定由朱老总前去拖住市长李尚庸为起义争取时间。
时间很快来到了起义前夜,朱老总提前备好礼品来到了市长李尚庸家里,李尚庸见到朱老总登门求见,他以为朱老总是来向自己示好,就留下朱老总一起吃饭。
餐桌上,两人开始猜拳行令起来。酒到酣处,朱老总以借机增加二人感情为由,对李尚庸说:“要不要把总指挥朱培德喊来一起喝两杯,我们也有快几个月没有见面了。”
“好好,我让勤务员马上去请。”李尚庸二话没说一口答应。
很快朱培德来到,三个人再次推杯换盏起来。很快李尚庸喝的大醉,朱培德也趴到了桌子底下去了。眼看时机成熟,朱老总迅速离开李尚庸家,投入到作战中去。
由于朱老总事先拖住了李尚庸等人,尽管南昌驻军兵多将广,武器精良,可惜朱培德还在桌子底下趴着呢。南昌守军失去了指挥,很快便溃不成军。
可以说,朱老总在这次起义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朱老总可不这样认为。
他认为,大家都在前线杀敌,而自己只是拖住敌人,他的作用小之又小、微不足道。
而贺龙在这次战役中,发挥了很强的号召力,他带领的20军又是南昌起义的主力军,因此,贺龙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叶挺作为11军副军长,在这次起义中出任前敌总指挥,既是组织参与者又是领导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所以,他的名字应该排在大家之后,而不应该排在第二位。
后来,朱老总就把自己的意见反馈给了周总理。
周总理认真听取了朱老总的建议,在审阅连环画提纲时,将他的名字排在了第四位叶挺之后。
后来,考虑到刘伯承同志在南昌起义中做了大量筹备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周总理建议在排序最后加上了刘伯承的名字。
周、贺、叶、朱、刘,这就是南昌起义后来的最终排名。这时候距离叶挺同志逝世已经整整11年了。
朱老总坚持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叶挺之后,即是谦虚,又是精神品质的体现,更是对历史负责和对叶挺将军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