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价持续攀升并突破历史纪录之际,百亿“K金之王”赴港IPO了。
9月12日,广东潮宏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潮宏基”,002345.SZ)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截至今日A股收盘,潮宏基报15.20元/股,总市值135.05亿元,跟9月12日收盘时一样。
这家在A股上市逾15年、市值超百亿的珠宝企业,试图通过“A+H”双资本平台进一步扩张。
成立近30年的潮宏基,此次能顺利叩开港交所大门?
01 上阵父子兵
潮宏基的故事,本质上是一部潮汕珠宝家族父子携手创业史。
潮宏基的创始人廖木枝1946年12月生于广东潮阳,1962年7月毕业于司马浦中学,持有高中文凭。
1972年2月,廖木枝和妻子马丽贤的长子——廖创宾出生了。
目前隶属汕头市的潮阳,早年几乎全村都在做黄金加工生意。
廖木枝也是其中一员,收购黄金后,委托加工再转手卖掉,赚取差价。
1989年,即将读高二的廖创宾出于照顾父母意愿,选择辍学,跟随父亲和他的同乡,开始从事黄金代工业务。
廖木枝最早有一批东北客户需要黄金首饰,父子俩就帮他们加工黄金。
因为黄金首饰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三天周转一次,当时年轻的廖创宾就频繁往返于东北、北京和汕头之间。
那时每克黄金有十几元的利润,这个利润不算低,相当于很多人的时薪。
凭借“左手倒右手”赚取差价,廖木枝父子的黄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但市场的变局很快到来。1993年前后,番禺、深圳等地涌现大量港资、台资黄金加工厂,潮汕地区的黄金加工作坊逐渐丧失竞争力。
因此,父子俩承包了汕头工艺集团的黄金首饰加工车间,试图凭借更好的工艺保住市场,但仍难抵利润下滑的现实。
经人脉指点,廖创宾和父亲廖木枝决定放弃单一的黄金代工业务,转做珠宝生意。
1995年底,廖创宾从北京回到汕头,在市区租了一套116平方米的写字楼。
1996年3月,潮宏基前身——汕头潮鸿基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次年正式推出“CHJ潮宏基”品牌,主打附加值更高的K金和镶嵌产品。
彼时国内珠宝零售市场仍以无品牌黄金为主,廖创宾效仿香港珠宝商,率先引入“品牌+专柜”模式,自掏腰包装修百货专柜,并直接签约营业员。
这一做法令潮宏基在一段时期内脱颖而出。而随着同行模仿,潮宏基又加快产品创新。
1999年,潮宏基还从东莞挖来一名专业人士,让他带领建设公司在汕头的珠宝首饰加工厂。
在创建加工厂的同时,廖创宾大力引进设计人才。
在公司成立第三年,潮宏基就以全年利润为代价,联合中国珠宝玉石协会举办中国首届珠宝首饰设计大赛。
通过这个大赛,潮宏基找到了一批设计人才,包括目前担任豫园珠宝高端品牌“東家金造”首席产品官的郭琰峰。
公开信息显示,郭琰峰2000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装饰艺术专业,之后加入潮宏基,干了17年,2017年底加入豫园股份(600655.SH)。
2000年前后,潮宏基在业内首推三色金,随后还使用碎钻装点饰品。彩金碎钻,奠定了潮宏基品牌的时尚基因。
1996年至2001年,公司珠宝钻饰产值从3000万元飙升至2.5亿元,成为国内珠宝行业的佼佼者。
此后潮宏基又在香港物色资深设计师,逐步组建颇具规模的设计团队。
2003年,公司孵化“VENTI梵迪”品牌,打造双品牌格局。
之后,潮宏基尝试非遗花丝镶嵌工艺,进一步强化设计特色。
2010年1月,潮宏基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为A股首家时尚珠宝上市公司。
上市之后,廖创宾并未止步。他曾掀起一轮多元化投资浪潮:2008年至2014年累计斥资14.11亿元收购女包品牌“FION菲安妮”,随后涉足美容品牌、美妆跨境电商、医美平台等,打造所谓“她经济”生态。
但回报有限,尤其FION业务多年表现不振,带来累计超5亿元商誉减值。至2025年6月底,FION剩余商誉仅为6.58亿元。
2018年后,潮宏基重新聚焦珠宝主业,强化“文化+设计双轮驱动”。
2020年5月,廖创宾接任潮宏基董事长,廖木枝则正式退居幕后。
目前,廖创宾和廖木枝分别直接持有公司3.04%和0.07%股权。加上间接持股,以及廖创宾担任副总经理的妹夫林军平所持股份,三人合计持股约31.67%,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作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廖创宾,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95.9万元、233.6万元和193.47万元。
林军平现年52岁,1999年就加入了潮宏基,他同期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49.32万元和149.61万元和234.68万元。
02 增收不增利
经过多年发展,潮宏基现已成为中国领先的时尚珠宝企业。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潮宏基在中国内地时尚珠宝市场以1.4%份额位列第一。
作为较早确立品牌化战略的企业,潮宏基在设计、工艺与时尚度上积累一定口碑。
但从规模上看,其门店数和营收体量与周大生(002867.SZ)、老凤祥(600612.SH)等巨头仍有差距。
在财务层面,潮宏基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典型特征,营收增长了,毛利率却下滑了。
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3.64亿元、58.36亿元、64.52亿元,保持稳定增长;2025年上半年营收40.62亿元,同比增长19.6%。
净利润方面,2022年为2.05亿元,2023年升至3.30亿元,但2024年骤降至1.69亿元。
今年上半年,潮宏基录得净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44.1%。
整体来看,公司营收规模已突破60亿元,但盈利波动较大。
资料显示,潮宏基的核心收入来源仍是珠宝业务。2024年珠宝收入占比91.3%,其中时尚珠宝45.6%、经典黄金珠宝45.2%。
相比2006年K金珠宝首饰营收占比高达九成,如今经典黄金珠宝业务逐渐追平,形成双主力格局。
2025年上半年,时尚珠宝营收占比为48.6%,黄金珠宝营收占比为44.6%。
与此同时,FION业务仍拖累整体表现,2024年营收仅2.70亿元,同比下滑27.4%,对公司总收入的贡献度降至4.2%。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由2022年的29.3%一路降至2024年的22.6%,2025年上半年为23.1%。
其中,时尚珠宝毛利率从2022年的34.5%持续滑落至2024年的27.6%,再到今年上半年的26.8%。
这意味着公司盈利能力更多依赖高毛利的时尚珠宝,而该品类竞争激烈,毛利持续下滑。
潮宏基的销售网络采用“自营+加盟”双模式。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共有1542家门店,其中加盟店1337家,自营店201家。
相比周大生4718家门店,潮宏基门店数仍显不足。
而其自营店毛利率明显高于加盟,但自营店珠宝销售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37.4%降至2024年的27.9%,再到2025年上半年的27.3%,而加盟网络珠宝销售收入占比升至上54.6%。
近年来,潮宏基积极出海,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开设门店,探索东南亚市场。不过,海外门店仍处于起步阶段。
线上销售方面,2024年潮宏基珠宝业务电商收入9.42亿元,占比不足15%,同比下降7.9%。
公司对此解释称,珠宝属于体验式消费,仍以线下为主,线上策略调整为注重运营质量。
03 结语
从依赖于黄金加工作坊的二道贩子,到打造出A股第一家时尚珠宝上市公司,53岁的廖创宾如今正带领着潮宏基叩门H股。
过去近三十年,廖木枝父子凭借敏锐转型、率先品牌化和持续产品创新,让潮宏基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站稳脚跟。
此次赴港IPO,潮宏基计划将募资用于海外销售网络拓展、新设香港办事处及新建生产基地,显示出继续加码国际化与主业的意图。
对于廖创宾而言,港股上市或许是潮宏基向“K金之王”之后的“全球化时尚珠宝集团”转型的关键一步。
面对行业竞争与盈利压力,它能否在港股市场讲好“时尚珠宝”新故事,仍待时间检验。
*头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