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热闹非凡,上证指数稳稳站上3400点,成交量持续放大,个股涨跌比达到2.57:1。表面上看,这波行情气势如虹,但细究之下却发现:真正涨幅超过6%的个股还不到五成。这不禁让我想起格雷厄姆那句警世名言:"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一、牛市四大假象:散户的认知陷阱
就在市场一片欢腾之际,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悄然通过专家审查。这个看似与股市无关的消息,却折射出当前市场的第一个假象——待涨假象。就像那些依赖预制菜的餐饮企业,表面光鲜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转型压力。
第二个是冷热假象。看看最近的海运价格全线下跌,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跌11.7%,21条航线中17条运价下滑。这种行业冷暖的变化,往往被牛市的喧嚣所掩盖。
第三个是涨跌假象。高盛否认上调胜宏科技目标价的传闻给我们提了个醒: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就像那些被归类为光模块概念的青山纸业,9天6板后不得不澄清事实。
第四个是高低假象。当看到企业贷款利率维持历史低位(8月新发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1%),很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市场资金充裕。但别忘了同时出现的股东减持潮——超30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包括博睿数据、金安国纪等。
二、量化视角:穿透表象看本质
做投资最可怕的不是选错股票,而是被焦虑情绪左右。涨多了怕踏空,不涨了怕套牢;赚钱了怕白忙,亏钱了怕深套。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我们总是试图"看涨跌猜涨跌"。
看看这两只调整中的股票,左侧股票虽然偶有反弹,但量化数据显示其"机构库存"已经消失;右侧股票虽然跌势凌厉,"机构库存"却持续活跃。结果如何?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三、全球视野下的投资思考
商务部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马斯克xAI公司裁员30%、甲骨文股价两日跌超10%…这些海外动态都在提醒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投资必须要有更广阔的视野。
回到开头提到的预制菜新规,这不仅是行业规范化的开始,更预示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就像量化数据能够穿透市场表象一样,投资者也需要培养穿透行业表象的能力。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与其被各种消息牵着鼻子走,不如静下心来研究那些真正影响市场的核心数据。毕竟,只有看清本质,才能在牛市中避开陷阱,在震荡中把握机会。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