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的形象一直以刚正不阿而著称,被人们戏称为“冷面王”。这个刚毅的性格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却让他处境十分不利。康熙曾称雍正为“孤臣”,反映了雍正的坚定性格,但也让他在夺取皇位的道路上充满坎坷。人们普遍认为雍正的冷酷形象是他登基成功的原因,然而,如果康熙早就考虑过将皇位传给雍正,是不是应该在雍正危难时期给予一些谋划和支持呢?
首先,康熙在雍正还是年轻皇子时就采取了将其调往南方赈灾的策略。当时康熙并没有完全看好让雍正继位,但却意识到雍正在宫中的处境不妥。将雍正派往南方,不仅能够避免其在京城过于引人注目,也为他提供了一次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康熙对雍正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他是一位铁面无私的人,对待手下从不留情。这正是康熙的用意,通过派遣雍正外出,他可以在实践中检验雍正的才干和领导风格。这个谨慎而巧妙的策略为雍正未来的登基打下了基础。 其次,康熙对雍正手下门人的提拔也是一步巧妙的棋局。尽管这些门人在各个部门任职,看似分散,但康熙通过耳目清晰的管控,使得这些人才最终仍然受到他的掌控。康熙对人才的挑选极为精明,他深知朝廷重要职位的权力与影响,因此通过提拔雍正门人,为未来雍正继位时提供了可靠的支持网络。这一步步稳妥的策略,既保证了朝廷的运转,又为雍正顺利继位奠定了基础。 第三,康熙将十四皇子调离京城的举措,看似有悖于雍正继位的计划,实则是为了避免潜在的内乱。康熙明白,在八阿哥党中,老八和十四阿哥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如果联合起来在康熙临终时反叛,将是一场政治风暴。因此,康熙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通过封授十四阿哥以大将军王的名义,释放了传位给他的信号,使得八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产生矛盾,分散了潜在的反抗力量。 第四,康熙罢官免职了一些重要大臣,看似混乱实则用心良苦。这些被罢官的老臣们在康熙朝一直备受器重,但康熙却在他临终之际将他们罢官。这个决策的目的是为了为雍正登基时重新启用这些老臣们创造条件。康熙深谙这些老臣的政治智慧和经验,他知道在雍正上位后,这些人才能够更好地为他服务,因此,通过罢官的手段为他们创造了更好的政治环境。最后,康熙通过将佟国维罢官养老、提拔隆科多的手段,展现了他对雍正的用心良苦。康熙的眼光独到,他深知年羹尧和李卫等人在地方上的实力,因此在任用他们时极为慎重。对于佟国维和隆科多,康熙采取了威慑和利诱相结合的手段,试图使他们成为雍正的得力助手。这也是康熙在为雍正继位做准备时,为他筹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