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和北庭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两个重要行政和军事机构,其中一个由李世民设立,另一个由武则天建立。设立这些都护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并加强对西域的控制。然而,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了这两个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到底是如何丧失的呢? 在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占了北庭,都护府的控制权被夺走,唐朝与安西失去了联系,不再知道安西是否还存在。至于安西都护府最后的陷落时间,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
唐朝的持续扩张与吐蕃的崛起几乎是同步的,随着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然而,在初期,唐朝的实力远远超越吐蕃,根本没有把吐蕃放在眼里。可是,安史之乱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局面,唐朝对西域的控制也因此开始动摇。 由于在内地的抵抗战斗中局势不利,唐朝不得不将大量兵力调往中原,导致西北地区的防御空虚。朝廷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国内,使吐蕃得到了可乘之机。 虽然从西北调回的兵力成功帮助唐朝收复了两京,但吐蕃却趁机攻占了陇右,并向河西地区推进,直接导致了唐朝与西域的联系被彻底切断。此后,唐朝与吐蕃在陇右展开了多次争斗,但始终未能完全收复这一地区,陇右大部分地区被吐蕃占领,安西都护府和中原之间的河西走廊也被切断。 这种局面意味着,大唐再也无法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统治。而唐朝由于内忧外患,力不从心,国内问题接踵而至。尽管朝廷尝试依靠神策军来维持局势,但这些努力并未奏效,地方节度使时常给朝廷制造麻烦。同时,吐蕃也没有放松过,甚至一度打入了长安,经过半个多月的战斗后才撤退。这一系列事件让唐朝颜面尽失,继续与吐蕃争斗的能力和意愿都大大降低。尽管如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并未完全丧失。李元忠仍然在北庭守卫,郭昕则负责安西都护府的防守。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李元忠和郭昕向朝廷派遣使者报告情况。唐德宗对他们的努力表示赞赏,并分别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郭昕为安西大都护。 然而,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占北庭,唐朝与安西都护府失去了联系,甚至不再知道安西的存亡。有学者推测,安西都护府的最终陷落可能发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