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故事里,宋江投降了北宋朝廷后,带领梁山的兄弟们也分别被封官。然而,在众多投降的梁山好汉中,有一位兄弟的官职比宋江还要大,他到底是谁?他凭什么能得到皇帝的青睐,官做得比宋江还大呢?
《水浒传》里有句俗语:死逼梁山,意思是那些上梁山的人,都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不得不投身草寇。林冲就是这类典型人物。林冲原本并非普通百姓,他是北宋禁军的教头,类似于现在的团级干部,属于中上层的军官。若没有一定的本事,像他这样的位置绝非轻易得到。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太尉高俅的养子看上了林冲的妻子,且高俅不仅偏袒养子,还设计陷害林冲。高俅的权势究竟有多大,竟然让林冲忍气吞声,屈服于不公的命运呢?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是禁军的点检出身,因此他特别害怕其他武将谋反,所以他制定了以文制武的政策,防止武人掌握过多权力。高俅担任的职务是开府仪同三司,他的权力接近于太师、太傅等重臣的综合体。林冲只是禁军教头,按理说,权力和地位差距非常大。然而,高俅作为太尉,居然纵容养子对下属进行迫害,可见当时北宋的政治腐败和不公。 尽管林冲最终被陷害并发配到沧州,陷害他的人却仍然不放过他。第一次在路上,鲁智深保护下的林冲差点被杀,但第二次,高俅派人追杀到沧州。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林冲杀死了高俅的手下,决定投向梁山,彻底与朝廷断绝关系,成为了典型的死逼梁山的人物。林冲的遭遇,与鲁智深、杨志、花荣、秦明等人类似,都是被迫上梁山的下层军官。 鲁智深是因为替酒馆的卖唱父女出头,惹下杀人之事,被迫放弃官职,逃入五台山当和尚。杨志原本是北宋的名将,因押送花石纲途中翻船失职,后来又因遭遇重重打击,最终选择上梁山。花荣本是清风寨的副知寨,生活安逸,直到与宋江相遇,才不幸被卷入一系列的事件,最终被迫加入梁山。 宋江最初只是郓城县的押司,相当于县长的秘书,而类似他这样的下级官吏还有不少。比如美髯公朱仝和插翅虎雷横等人,他们担任的职务也多为地方上较低级的职位,类似于刑警队长。神行太保戴宗则较为特殊,他曾是江州监狱的管理者,相当于现在的监狱局长。 仔细阅读《水浒传》,不难发现,并非所有人都是自愿上梁山的。即便是宋江,内心也曾对投降朝廷有所期待,因为他本身是地主阶级的一员。如果他能得到招安,虽然无法再做大官,但在家安享晚年也足够。 这也涉及到梁山好汉们的阶级背景。像宋江这样的人,愿意接受招安,主要因为他们本身就属于地主阶级。相反,一些如阮小二、李逵、吴用等,出身平民,与朝廷无关,他们对腐败的朝廷充满愤怒,期望通过造反改变命运。 吴用和公孙胜等人,正是代表了这一类革命意识强烈的造反派。在朝廷第一次招安的过程中,吴用策划了换酒计,挫败了宋江的计划。虽然宋江知道这些人反对招安,但因他们是梁山的核心人物,宋江不能直接与他们对立。 为了争取更多支持,宋江采取了曲线的方式,他通过招降更多的朝廷降将,如卢俊义、关胜等,不断壮大招安派的力量。最终,招安派在梁山的影响力逐渐增强,造反派的声音开始减弱。 宋江之所以如此操作,是因为他需要扩大招安派的力量,以抗衡反对派。通过收降更多的北宋降将,他为梁山争取到了更大的筹码,也逐步改变了梁山的内部力量对比。在这样的情况下,宋江提出招安时,反对的声音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在招安派的领导下,梁山的阶级成分发生了变化,原本的小地主和平民逐渐被大地主和高层军官取代。这些投降梁山的人,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宋江的招安,但内心深处,他们依然渴望能回到朝廷体制内,过上安稳的生活。 呼延灼作为梁山的将领之一,虽然职位较低,但却被朝廷重用,成为了宋徽宗的亲信。这是因为呼延灼投降前本就是高俅的部下,具有相当的武力和威望,而他投降梁山后,凭借其出众的能力和背景,很快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尽管有些人认为呼延灼是梁山的奸细,但实际上,他投降梁山并非出于背叛,而是因时局所迫。与他相比,杨志等降将则并没有获得类似的待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朝廷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 最终,宋江在梁山投降朝廷后,尽管面对朝廷的重重打压和内部的权力斗争,他仍然获得了一个武德大夫的职务。但这个职务的权力极为有限。其他梁山头领大多也只是被赋予一些空头职务,未能真正获得实权。 然而,只有呼延灼被授予了实权,成为了御营兵马指挥使,统领开封城的兵马。这个职位虽然在官职上不如宋江,但实际上拥有更大的权力。这背后也反映了朝廷对不同投降者的态度和对待的差异。 总的来说,宋江和梁山好汉的命运与北宋朝廷的腐败、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梁山的内斗、招安派与反抗派的对立,最终决定了宋江和他手下好汉的结局。而这些故事背后,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