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熊猫专列·成都号”的汽笛在成都安靖站嘹亮响起,一趟串联川黔渝三地风光、承载国际游客期待的旅程正式启程。这不仅是一趟旅游专列的首发,更是大西南地区以铁路为媒、以文旅为桥,拥抱全球游客的生动实践,为入境游市场复苏注入了强劲动能。
铁脉为弦,奏响区域联动新韵。交通是文旅发展的先行官,更是区域联动的粘合剂。“熊猫专列”以8天行程为线,将四川广元的雄奇剑门、三星堆的古蜀秘藏,贵州凯里的苗寨风情、西江千户苗寨的人文画卷,重庆洪崖洞的璀璨夜景等珍珠般的景点串联成链。这种“铁路+旅游”的模式,打破了地域壁垒,让游客无需辗转奔波即可沉浸式体验西南地区的自然之美、历史之厚重与民俗之多彩。国铁成都局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后续计划开行的3趟专列,更彰显了铁路部门主动服务文旅产业、助力区域协同发展的责任担当,让大西南的“交通网”真正转化为“旅游网”“经济网”。
熊猫为媒,搭建中外交流新桥。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更是世界的宠儿。以“熊猫”命名的专列,本身就自带亲和力与吸引力,成为向国际游客展示中国西南魅力的移动名片。此次专列搭载的新加坡、泰国等国游客,在沿着铁路线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能领略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姿,感受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文明震撼,还能在苗寨的芦笙声中体验非遗文化,在洪崖洞的灯火中触摸现代都市的活力。这些跨越时空的文化碰撞与交流,让国际游客读懂西南、读懂中国,让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通过“车轮上的旅程”传遍四方。这种以文旅为载体的民间交流,比任何宣传都更具温度,为中外民心相通搭建起坚实桥梁。
需求为向,激活产业发展新能。入境游的复苏,既是民生期待,也是产业机遇。“熊猫专列”的开行,精准契合了后疫情时代国际游客对安全、舒适、深度旅游的需求。专列提供的定制化服务、景点的深度体验项目,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出行品质,更带动了沿线餐饮、住宿、文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三星堆的文创产品到苗寨的手工艺品,从重庆的火锅美食到四川的川剧变脸,游客的每一次消费都在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为乡村振兴、城市发展增添动力。这种“旅游带动消费、消费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正是高质量发展在文旅领域的生动体现,让入境游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
初心为舵,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熊猫专列”的首发,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大西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考验着各方的智慧与担当。铁路部门可进一步优化线路设计,推出更多主题专列;文旅部门可深挖文化内涵,打造更具特色的体验项目;地方政府可加强协同配合,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唯有形成“铁路+文旅+地方”的合力,才能让大西南的文旅品牌更加响亮,让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
汽笛已响,征程已启。“熊猫专列”承载的不仅是游客的期待,更是大西南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随着更多这样的创新实践,大西南必将成为全球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为中国文旅走向世界写下更加精彩的篇章。
作者:张孝勇 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