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5月,胡耀邦应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邀请,开始了对朝鲜的正式友好访问。专列穿行在朝鲜东海岸的辽阔大地时,金日成满怀激情地与胡耀邦分享他在中国的经历。趁机,胡耀邦递给金日成一封信,信中提到的写信人是张蔚华烈士的儿子。金日成接过信后,激动地说道:耀邦同志,您帮了我一个大忙……随着专列发动机轰鸣声的节奏,金日成回忆起与张蔚华烈士的过往。
金日成与张蔚华之间的渊源,要追溯到他们的父辈交情。1912年,张蔚华的父亲张万程带着家人离开了山东故土,加入了闯关东的大潮,辗转来到了吉林省的抚松县定居。初到抚松时,张万程对于这片陌生的土地一无所知,只得做起了小商贩,勉强维持家庭生计。尽管家境贫寒,他却有着过人的商业头脑,很快便与他人合伙开了一家杂货店,自己担任掌柜。经过七八年的辛勤努力,张万程的生意渐渐步入正轨,家庭逐渐富裕,成为了当地为数不多的富裕家庭之一。 虽然张万程出身农家,但他凭借聪明才智,逐渐在商业圈中获得了同仁的尊重。由于他为人仗义,且精通书法与文学,他被推选为当地商会的副会长,成了抚松县内有名的社会贤达之一。就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金日成的父亲金亨稷跨越鸭绿江来到了抚松,继续进行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革命斗争。金亨稷来到抚松后,注意到当地商铺的匾额,甚至一些碑石、墓铭,几乎都出自同一位书法家的手笔,这让他十分惊讶。经过打听,金亨稷得知,这些书法作品全是张万程创作的。于是,金亨稷决定去拜访张万程。两人因共同的兴趣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很快结为好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张万程的帮助下,金亨稷在抚松开设了一家医院,并创办了为朝鲜人开设的白山学校。1925年,金日成随父亲从朝鲜逃到中国,进入了抚松的第一校就读。巧合的是,金日成的同桌正是张万程的二儿子——张蔚华。那时,金日成在学习汉语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张蔚华主动帮助他,耐心地辅导,最终让金日成很快掌握了汉语,成绩也逐渐名列前茅。两人因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逐渐成了亲密的朋友。每当学校举办文艺演出或体育比赛时,金日成和张蔚华总是经常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时,金日成也常常去张蔚华家里玩耍,甚至有时会留宿在他家。 张万程看到金日成口才出众,谈吐不凡,于是对这个小朋友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除了在生活上给予金日成很多关照外,他还全力支持金日成参与革命活动。1928年冬天,金日成利用寒假开始在抚松进行反对日本殖民主义的宣传活动。一次,金日成组织了一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革命戏剧演出,广受群众欢迎。然而,这一活动引起了日本领事馆和抚松地方当局的恐慌,随即将金日成等人拘捕。得知此事后,张万程急忙前往县政府质问,为什么要抓捕这些无辜的年轻人。县长告诉他,这些人是共产党。张万程坚定地表示:他们不是共产党,我愿意为他们做担保。由于张万程在抚松的威望,县长最终只能同意释放金日成等人,并允许张万程去警察局接人。当张万程到达警察局时,警察局长以金日成等人是危险分子为由仍然拒绝放人,但在张万程的强烈抗议下,金日成等人最终被释放。 回忆起这段历史时,金日成深情地说道:张蔚华全家为我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之间的友情,永远不会忘记。从抚松第一校毕业后,金日成前往吉林的毓文中学继续学业,而张蔚华本打算与金日成一起前往吉林,一边读书一边从事革命活动。然而,张蔚华的母亲极力反对,担心儿子投身革命活动会面临危险,舍不得让儿子离开自己,因此要求张蔚华放弃学业,去做生意。 为了安抚母亲,张蔚华顺从地留在了抚松,并成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这一年,张蔚华加入了共青团,坚定地投身到革命斗争中。为了让儿子能够安稳从事生意,张蔚华的母亲为他安排了婚事,然而,这一切并未改变张蔚华对革命的热情。每逢寒假,金日成都会回抚松看望张蔚华,两人会聊到深夜。随着时光流逝,张蔚华越来越渴望与金日成一起投身革命。到了1930年,张蔚华告别家人和新婚妻子,悄悄踏上了革命的征途。金日成一直为张蔚华的革命事业提供帮助。在离家之前,张蔚华将三千银元送往货栈,但他决定将这笔钱交给革命组织,并偷偷带走了家里的一支步枪和一把手枪。这一切让金日成和其他革命战友都感到十分激动,大家决定以此为基础,组织起抗日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