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 曹操率领军队经过一片麦田时,他下令严禁踩坏麦田,并规定如果有士兵破坏麦田,将会被斩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士兵们都小心翼翼地遵守了命令,但曹操自己却因为马受惊,不小心踩坏了一大片麦田。那么,照理说,曹操应该按照自己设定的军令接受惩罚,斩首吗? 尽管按照规定曹操应该被处死,但作为一国的主帅,曹操显然不能接受这样严苛的惩罚。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自己的头发剪下一小段,声称这就是自己的头,以此作为处罚,算是完成了军令的要求。 这个故事原本是用来展示曹操军纪严明的一面,但实际上却反映了曹操的虚伪与狡诈。明明军令中要求斩首,曹操却通过割头发的方式来敷衍过去,这不禁让人质疑他对军纪的真正尊重和遵守。因此,后人常常批评曹操的做法,认为他不过是利用军令来装作严肃,而实际上却并不遵守。
类似的情节也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朱德身上。那么,他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的呢? 那时,朱德率领部队行军,经过一片玉米地,他特别叮嘱战士们要小心,不要踩坏玉米。朱德之所以没有像曹操那样直接下达严厉的军令,是因为他与曹操有很大的不同。这也体现了朱德的伟大和八路军的优良作风。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红军时期,早就有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一项就是不损坏老百姓的庄稼。这已经成为了每个红军战士的自觉行动,并且深入人心。因此,朱德不需要重复强调这种纪律,大家都能自觉遵守,不需要再下踩坏庄稼斩首之类的命令。 这种做法,显然是曹军所无法比拟的。 尽管如此,由于行军的道路狭窄,而且八路军人数众多,尽管大家都小心翼翼,还是发生了一次意外。有一个战士不小心踩倒了一棵玉米,但他没有发现,继续前行。朱德在后面看到这一幕,既没有责怪那个战士,也没有发火,而是亲自走过去,把倒下的玉米扶了起来,并用附近的土把它固定好,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 朱德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说一句话,但他默默的举动却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战士。大家都在心里对朱老总充满敬意,行军时也更加小心,再也没有踩坏其他的庄稼。 这两个故事的对比非常有趣。曹操看似严格的军纪,实际上暴露了他对军令的敷衍,而朱德看似不言不语,实际上却体现了八路军军纪的高度自觉,根本不需要多做强调。通过这两个故事,我们能清楚地看出谁更具真正的领导智慧和军纪风范。 由此,谁的境界更高,一目了然。(参考资料:《朱德风范词典》《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