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皇帝身边有一群忠心耿耿的侍卫,负责保护皇帝的人身安全。皇帝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拥有无尽的权力和财富,是天下最尊贵的职位。皇帝不仅拥有数不尽的美女后宫,广袤的江山,还掌握着生杀大权;但正因为权力太大,皇帝的职位也是极其危险的。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诱人的职位,难道皇帝就不怕身边的侍卫暗杀吗?
其实,这些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皇帝作为国家政权的核心,古人早已为他安排好了所有保障,除了各种严密的安保措施外,还设有专门的御林军、禁军以及贴身侍卫来保护皇帝的安全。历朝历代都有一套完善的侍卫选拔机制,因此皇帝完全不需要担心自己会被侍卫暗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皇帝是如何确保自己安全的。
第一条,侍卫的选拔非常严格
尤其是在忠诚度和政治审查上,要求非常苛刻。能够被选中成为皇帝的贴身侍卫,必须是皇帝非常熟悉的人。比如,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他不仅才文武双全,且出身显赫,他的父亲明珠是位大学士,母亲出自爱新觉罗的皇族,因此他的家庭背景极为高贵。这样的侍卫,无论是家庭利益还是个人忠诚,都与皇帝紧密相关,根本不可能背叛。
实际上,皇帝选拔侍卫的标准相当于从特种兵中挑选最优秀的战士。不过与现代特种兵不同的是,皇帝的侍卫从小就开始挑选并培养。皇帝会从小给他们灌输忠诚于君主的理念,甚至认为能够为皇帝效力是家族的最大荣耀。这种忠诚度的培养有点类似于二战时期日本对学生的军国主义教育,培养出了像神风敢死队那样的勇士。换句话说,皇帝首先从思想上确保侍卫对自己绝对忠诚。
在历史上,许多皇帝的侍卫要么是皇帝从小的玩伴(如乾隆的侍卫讷),要么是陪读(如康熙的陪读魏东亭)。明朝的锦衣卫指挥长,和皇帝一起长大,整天生活在一起,不仅彼此熟悉,而且感情深厚。正因为这些侍卫与皇帝有着深厚的个人关系,他们又怎么可能轻易地暗杀皇帝呢?
第二条,侍卫为何要暗杀皇帝?
这种情况一般是为了追求现实的利益,但皇帝早已考虑到了这一点。成为皇帝的贴身侍卫,意味着可以享受极高的待遇和优厚的福利。
以清宫戏《延禧攻略》中的乾隆为例,乾隆的御前侍卫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等级的侍卫相当于三品大员。在古代,三品大员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副部长级,而古代县长的官职只有七品。可见,御前侍卫的级别之高。一个小小的御前侍卫回到家乡,连知县父母官都必须出来跪拜迎接。能当上皇帝的侍卫,是极为荣耀的事情,侍卫的待遇也是相当丰厚的。除了基本的俸禄、禄米、旗地收入,还有行饷、月饷、整装银以及节日的赏赐等。侍卫们跟随皇帝享受荣华富贵,谁还会想着暗杀皇帝呢?
更重要的是,皇帝的侍卫如果表现得好,他们的升职空间极为广阔,前途光明。比如雍正身边的隆科多,乾隆时期的福安康、大将阿桂等,都是从侍卫起步,最后成为朝廷的重要军官。最著名的侍卫当属和珅,他曾是乾清门的御前侍卫,凭借自己的才能赢得了皇帝的信任,最终平步青云,权倾朝野。
虽然皇帝提供了丰厚的奖励和职位升迁机会,但仅仅靠这些还不足以让侍卫对皇帝忠诚。聪明的皇帝背后往往还有一手安排,这就是侍卫家族的“人质”保障。皇帝不仅保护侍卫,还会确保侍卫的家人、亲戚也能享受优待。简单来说,侍卫与皇帝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侍卫立功,家族也会一同受赏;如果侍卫背叛或者谋反,那就会面临极为严重的后果——全家族都将遭到灭族之刑。这种情形下,侍卫如何敢轻易动皇帝的念头?
第三条,侍卫家族作为“人质”
这个保障手段几乎没有被发现过。无论是宫廷的保密制度,还是皇帝本人的监控体系,都非常完善。侍卫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就像“伴君如伴虎”,彼此心知肚明。皇帝的职责不仅是保卫自己的生命,还要保障侍卫及其家族的安危。可以说,皇帝与侍卫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历史上,侍卫暗杀皇帝的情况极为罕见。
在这种情况下,侍卫的选择无非是享受荣华富贵,还是面临株连九族的后果。皇帝凭借这三条手段,确保了侍卫不会背叛自己。因此,想要通过侍卫暗杀皇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