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才挖了千分之二不到的“三星堆”,为何停止挖掘?
创始人
2025-11-20 07:02:29
0

三星堆,才挖了千分之二,就不挖了?你以为是没啥可挖了,其实正相反。12平方公里的遗址,才动了一小角,结果一铲子下去就惊着世界。

一面是满坑满谷的青铜人面具、玉璋玉琮,另一面,是考古人员每天提心吊胆地修文物,连喘口气都怕氧化出问题。有人问,怎么就停了?是不是发现了啥吓人的秘密?真不是。

真正让考古队放下铁锹的,不是神秘,是敬畏。今天咱们就讲清楚,这场“千分之二”的暂停,背后藏着怎样的技术焦虑、文明守护,还有一整套国家级的考古逻辑。

“千分之二”的背后,不是“挖不动”,是“慎之又慎”

广汉城北鸭子河畔,从1933年偶然出土的玉石器开始算起,三星堆的考古历程走了整整九十年

1986年,一号、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纵目面具”横空出世,震动中外。然而直到今天,整个遗址仅挖掘面积占比千分之二不到

这里不是没得可挖,也不是挖不动。遗址总面积12平方公里,地下文化层高达5米厚度,埋藏密度极高。玉器、陶器、青铜器、金器、象牙等文物反复出现在同一区域

2022年到2024年,仅在“月亮湾”这个位于祭祀坑北一公里的点位,考古队就在4个点位清理出4000多件玉石器文物。这个点位,还只是“外围”。

停下来的理由,不是“没得挖”,是“不能一挖到底”。核心问题,是文物保护能力与修复条件滞后于考古进度

三星堆文物材质复杂,金属、纺织、有机残留交错叠压;一件青铜头像上,能同时看到丝绸残片、黄金包覆、泥炭夹层

文物出土后若处理不当,24小时内可能氧化脱层,终生不可复原。2021年新一轮祭祀坑发掘中,修复人员常年驻扎坑旁实验舱,不敢离场,背后就是这种现实压力。

总书记在2023年7月26日亲赴三星堆博物馆考察,提出文物保护要“修好一件是一件”,强调“三星堆提供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强有力考古实证”。

一边是震撼全球的文化发现,一边是数百年无法复制的原始器物。一旦因急躁而失误,不是损失一件文物,而是折断一整段文明链条

在这一现实下,考古策略从“抢救式”过渡到“慢节奏、系统性”,每一铲下去,都得给“后勤团队”留出生存空间。这不是“技术不行”,是“国家文物战略的前置管理”。

下一步去哪挖?什么时候挖?不是考古队说了算,而是文保实验室先说“能不能修”,再决定“要不要挖”。

科学发掘,不等于全面动土。慎之又慎,是对文明负责。

2024年春,玉石作坊露头,3500年手艺重现

2024年3月,四川广汉月亮湾东北角,现场温度28度,湿度90%,泥土松软,考古队从一堆白灰色残块中,清理出一块玉牙璋,刃口有明显切割痕迹,背面残留金属擦痕。同一地点,两米外,挖出数百粒碎玉残片,形状类似工具坯料或打磨废料。这片区域,考古记录命名为“玉石器作坊遗址”

这是三星堆首次实证意义上的“制造现场”。在此之前,三星堆出土的玉器造型奇特、风格独立,一直存在疑问——这些器物,到底是在本地加工,还是中原或西南其他文明输入成品?这一次,答案明确了。

从2022年起,考古队在8号坑以北1公里展开月亮湾勘探。2023年4月,出土绿松石片、玛瑙籽料、石斧毛坯,初步判断为原材料堆积区。

到2024年春,玉璋、石斧成品、打磨残料三位一体出现,现场首次出现“成品+半成品+废品”结构链条,基本构建出古蜀玉石制造流程。

作坊中心呈“品”字结构分布,三个土坑分别埋藏原料、废料与加工成品,最深处达3.2米,土壤夯实厚重,夹有灰烬与木炭残渣。器物打磨痕迹清晰,且出土文物未见大量运输损伤,证明这些物件未曾大规模迁移。

这一轮发掘结果,侧证了古蜀手工业具备本地全流程加工能力。这对理解三星堆文明“独立性”具有决定性意义。不是依附,不是拼装,是自主系统建构。

副站长许丹阳在整理间提到:2022年底6个祭祀坑发掘结束后,月亮湾的调查是“带着问题去的”,目的就在于破解出土玉器来源。考古不再是纯粹的“挖”,而是一次次带着假设、逐层验证的“系统实验”。

作坊不只是技术点,更是文明核心之一。如果出土的是“礼器”,那这是礼制文明;如果出土的是“工坊”,那这是制度文明。三星堆的文明构架,从这次出土后,不止“神秘”,还“完整”。

玉器从哪来、如何成形,2024年的泥土,给出了3500年前的答案。

1986年那棵神树,至今没人敢碰第二次

1986年夏天,四川广汉鸭子河边农田,二号坑清理中,一棵青铜神树从土中露头,铜质三层,九枝三干,通高3.96米

枝干盘龙,每枝上双果,一果朝天,站鸟一只。全树分段铸造,结构复杂,学界一致判定为“祭祀核心构件”。

神树旁,出土两件铜龙,一正一反,龙头朝下,尾盘树干。铜树表面绿锈斑驳,纹饰依稀可辨。对比《山海经·海内经》所载“建木”:百仞无枝,九欘九枸,果如麻、叶如芒。无论形态、数量、结构,三星堆神树与“建木”描述吻合度极高

三十多年过去了,这棵铜神树至今未被再次触碰。不是没能力,而是没人敢。铜树器型庞大,结构极其脆弱,搬运过程中稍有震动即有断裂风险。文保专家至今未提出“复制计划”,也未列入展陈轮换。

铜树象征的是神权与天道连接。这不是个传说道具,是实实在在的“政教一体证物”。神树立场之中,祭祀权力等级、宗教政治融合、神权中枢管理秩序一览无遗。

而从器物密度与复杂程度来看,神树所在区域文物“多轴线交错”,出土物组合复杂度远超一般祭祀坑。这些复杂布局,使得考古工作如履薄冰。不是挖一次树那么简单,而是需要配套建模、结构预研、虚拟还原、低温保护多重同步推进。

这也是为什么自1986年后,关于神树二次发掘至今未有“预定计划”。不是“停”,是“等”。等文保实验室建成三代修复能力,等高精数字还原技术突破,等整个遗址从“发掘优先”进入“研究驱动”。

从1986年到2025年,这棵树静静立着,从未挪动一步,却重塑了整整一代人对古蜀文明的认知体系。

神树未动,是敬畏,是敬重,是底气。

相关内容

原创 ...
李世民临终前曾问武则天:“我走了,你咋办?”武则天的八个字回答让她...
2025-11-19 22:03:07
17家“白衣骑士”携近16...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北京报道 处于...
2025-11-19 22:00:46
(粤港澳全运会)广西队木拉...
11月1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马术场地障碍个人赛决赛在广东深圳进...
2025-11-19 21:55:00
全运会|田径——男子110...
当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项目男子110米栏决赛在广州举行。 ...
2025-11-19 21:53:52
原创 ...
近日,中日关系紧张,外交部和文旅部陆续发出安全提醒,甚至有航司主动...
2025-11-19 21:50:06
原创 ...
一、深情呼唤:中泰友谊的温暖邀约 11月19日,泰国国家旅游局公开...
2025-11-19 21:48:30
全运会|田径——男子4X4...
当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项目男子4X400米接力预赛在广州举行...
2025-11-19 21:36:59
全运会赛艇冠军吕扬载誉归来...
彩旗、鲜花、掌声,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这是对全运会赛场载誉归来的运...
2025-11-19 21:36:04
全运会丨田径——男子200...
新华社照片,广州,2025年11月19日 11月19日,广东队选手...
2025-11-19 21:35:46

热门资讯

陕西女子射箭队首夺全运女团铜牌 陕西队在比赛中。(特派广东记者 王健 摄) ■特派广东记者 靳鹏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女子反曲弓团体赛...
郑欣淼:故宫文物万里南迁,我为...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我为何要写故宫文物南迁?在此,我想谈谈自己与故宫文物南迁的结...
原创 原... 许多人认为李自成在起义到失败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流寇”,没有固定的根据地。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事实上...
原创 随...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除了被俘的蒋军少将、中将和上将,还有很多军统(保密局)将军级的特务。只有一位上校...
首金诞生!江苏“水上F1”一马... 11月10日,全运会的水上赛场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在男子四人双桨项目决赛中,一支来自江苏的队伍表现得...
原创 善... 陈方安生作为曾经的香港高官,其一生轨迹从表面风光到如今的尴尬境地,充分体现了背离国家统一的后果。她出...
原创 才... 三星堆,才挖了千分之二,就不挖了?你以为是没啥可挖了,其实正相反。12平方公里的遗址,才动了一小角,...
原创 李... 如果要列举中国历史上前半生与后半生形成强烈反差的君主,那么后唐的庄宗李存勖与唐玄宗李隆基的情况就非常...
中国高尔夫教练迎来大考 北京时间11月18和19日,“尤尼克斯特别呈现”2025年“中国百佳教练评选”暨中国高尔夫教练“精英...
原创 湘... 在刚刚落幕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高尔夫球项目比赛中,湖南省男子高尔夫球队传来捷报,他们奋力拼搏,最终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