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物语 | 100年前的“学术男团”: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创始人
2025-11-19 18:31:43
0

1925年的清华园,一场教育史上的“造星运动”悄然开启。在“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浪潮下,清华大学却逆势成立国学研究院。若要“考古”这段历史,四大导师留下的手札便是最生动的“史料”。今天,跟着小编了解一下100年前的这个“学术男团”。

是谁发现了他们?

民国最强“猎头”

筹备之初,曹云祥校长即聘请胡适等学者为顾问。胡适提出“整理国故”,主张用现代学术方法重新研究传统文化,而不是简单否定。胡适向曹云祥推荐了理想的人选,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四大导师的梁启超、王国维。

筹备处聘用吴宓为清华国学研究院主任,负责筹备事宜,四大国学导师就是由吴宓逐一亲自去商谈聘用的。

可以说,曹云祥、吴宓、胡适“三大猎头”促成了四大国学导师的诞生。

有什么“硬壳”本领?

颠覆想象的学术偶像

“三大猎头”为什么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他们?一起看看他们在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之前都有哪些“硬壳本领”。

(一)梁启超——从革新派到学术派

梁启超(1873-1929)

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18岁师从康有为,维新运动代表人物、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戊戌变法后,出走日本,广读西书。1902年创《新民丛报》。1912年回国,1919—1920年旅欧,回国后从事讲学和著述,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1922年2月任清华学校特别讲师。其《新史学》主张历史学应从“帝王家谱”转向民族精神的载体。1925年秋,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时年52岁。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者。一生著述极丰,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文学音韵、语言、小学、宗教等领域。著作结集为《饮冰室合集》行世。

梁启超·致孔昭焱信/1926年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展品)

这是梁启超先生写给孔昭焱的一封私信,所言皆与法律事务相关。“希白大弟”即孔昭焱(1881-1943),字熙伯,又作希白。广东南海人。早年师从康有为,是梁启超在万木草堂时的同学。曾任澳门《知新报》撰述、两广法政大学堂教务长、广东高等巡警学堂教务长、北京大总统府秘书、广西财政厅厅长、民国政府司法部次长等职。著有《议会通诠》《上海法权问题》等。

(二)王国维——从南书房到清华园

王国维(1877-1927)

1898年入读杭州最早的日语学校“东文学社”,醉心哲学,受尼采、叔本华等哲学、美学思想影响。1903—1907年,先后任通州、江苏师范学堂教习、学部图书局编辑。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1923年应召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后专注古史与甲骨文研究,创立“二重证据法”,主张“地上出土之文物”与“纸上古籍之材料”相结合,是近代最为重要的文史研究方法之一。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哲学、文学、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以及美学和教育学诸方面均有重要创见,被誉为我国“新史学的开山祖”。1925—1927年任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时年48岁。

王国维·致王潜明信/1923年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展出展品)

这是王国维先生写给长子王潜明的信。王潜明(1899-1926)时任职上海海关,静安先生希望通过孙慕韩的帮助让其回到北京工作,同时问及长孙女令嘉病况。

(三)陈寅恪——从“三无青年”到“清华导师”

陈寅恪(1890-1969)

13岁、15岁两度留学日本,190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公学,随后先后就读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1925年回国。研习掌握世界各国多种语言。陈寅恪在哈佛读书时,被称为“哈佛三杰”之一,他主张广泛学习,认为花三四年研究一个课题得不偿失,留学期间并无撰写论文获得任何学位。无学位、无著作、无职称,梁启超却称:“我的等身著作,不如陈君寥寥数百字。”傅斯年评价其为“近三百年来无人能及”。1925年受聘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年仅35岁,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语言学家。

陈寅恪·悼念王国维先生挽联/1927年/清华大学档案馆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展出展品)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挽联内容为: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余剩水(昆明湖)残山(万寿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籖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

观堂先生灵鉴 后学陈寅恪拜挽

(四)赵元任——从物理数学到语言学

赵元任(1892-1982)

1910年考取游美学务处第二批庚款留美生,赴美国康乃尔大学习数学。后考入哈佛大学,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1920年应聘到清华学校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讲师。掌握多国语言。1925年,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时年33岁,1938年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等校任教,是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及中国近代音乐先驱者之一。

赵元任·致李济信/1970年

(“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展出展品)

此札写于1970年,是时在加州大学任教的赵元任先生写给时任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李济先生的信函。信中所言为雪艇庆祝论文集撰稿的事。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除了四大国学导师外,也聘请李济为讲师,讲授“普通人类学”“考古学”等课程。

四位导师既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又有跨学科的广博见识和留学经验,以旧学底蕴参与现代学术建设;非常符合清华国学研究院“中西兼修”“文理兼修”的办学理念。

导师天团也有 KPI?

四大导师的工作日常

四位导师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工作异常繁忙。除了参与教务会议商讨有关研究院的各项工作以外,导师们还要完成招生工作、上课、讲演、指导学生研究课题、撰写研究论文、著作、创办期刊以及开展各种学术活动。

(一)招生工作

导师们负责研究院招生试题、到各大城市去招生、改卷评分、录取等工作。《清华人文学科年谱》记有:“4月23日,梁启超来校。与王国维一同商定研究院招生试题”。

(二)日常授课

在国学研究院举行的第一次教务会议上,学校就给每位导师规定了每学年的授课内容。如王国维和陈寅恪1925年的授课内容为:

导师的授课并不是一成不变,学校每年会进行调整,如1927年王国维每周四加授“礼仪”一课;1929年11月,陈寅恪加授“梵文文法”。除了上研究院的课,导师们有时也会被邀请到大学部去讲课。比如1925年10月,梁启超被历史系邀请讲授“印度之佛教”一章。

(三)讲演

除了日常授课,导师每年需要完成学校制定的讲演KPI,也就是完成一系列的主题讲座。如1926年8月学校规定的普通演讲题目:

王国维:仪礼 、说文练习

梁启超:儒家哲学、历史研究法

赵元任:音韵练习

陈寅恪: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

经过小编不完全统计,四位导师在国学研究院任职期间,开展讲演最多的是梁启超先生。

(四)指导学生研究课题

为了培养研究院学生深入研究课题的能力,清华大学实行导师计划。1925年9月26日,研究院学生开始选定研究题目,进行专题研究,学校共设立了5个研究室,四大导师和李济各负责1室。

(五)发表研究论文、编印著作、创办期刊

从清华大学创办初始,学校就非常注重学生和导师的个人研究成果。1925年10月16日,教务会议决定把导师、学生的国学研究成果进行编印,形成《国学研究丛书》;1927年6月,由清华研究院编辑的季刊《国学论丛》出版。

四位导师在任期间,学术成果产出数量多,质量高!

王国维在任期间完成了

《蒙古史料四种校注》,该著作收录了四部蒙古史研究的核心文献,成为蒙元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其中《圣武亲征录》是较诸蒙元史料中用力最多、取材最博、校注最精的著作;

首次出版中国古典文论的瑰宝——《人间词话》;

《周代彝器铭文考释》作为向研究院学生讲授金文之教材使用;

还有《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辽金时代蒙古考》《鞑靼考》《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

梁启超在任导师期间完成了

《中国文化史》《中国研究法》《先秦学术年表》《汉书·艺文志》《佛教经录》《司法储才馆开馆词》《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赵元任在任导师期间完成了

《现在吴语研究》为现代汉语方言奠定了基础;

还有《国语留声机片课本》《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新诗歌集》……

陈寅恪在任导师期间完成了

《敦煌本维摩诘经校注》《忏悔灭罪金光明经冥报传跋》《俞曲园病中呓语跋》《敦煌本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跋》……

(六)各种学术活动

除了以上的日常业务,导师们还要承担一些考察、调研、策划展览等工作。1925年11月12日,国学研究院教务会议决定设古物史料陈列室,举行外出考察,与外界协同进行考古事业。1926年8月,李济前往山西考察古物;1928年夏,赵元任赴广东、广西调查两广方言。在华中、华南各省调查方言时,灌录唱片二千余张,被世界语言学界誉为语言学上之一大贡献。

不到5年就解散?

传奇落幕,不灭的精神遗产

从1925年2月开始筹办,到1929年6月底正式宣告结束,清华国学研究院仅仅维持了4年多。

1927年

6月

王国维去世

1928年

1月

曹云祥校长辞职

6月

梁启超辞去清华的一切职务

8月

罗嘉家伦任校长,研究院人员调整为:陈寅恪、赵元任、马衡、林宰平、李济

1929年

1月19日

梁启超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

严格来说,自王国维去世后,清华大学四大国学导师实际上就“解散”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届70余名毕业生中,涌现出王力(语言学)、姜亮夫(敦煌学)、谢国桢(明史)等大家,他们创办的《实学》《国学论丛》等刊物,成为“整理国故”运动的重要阵地。他们或执教,或从事研究,成为我国在语言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国学的继往开来做出了贡献。

回望百年前的“学术男团”,其魅力不仅在于才华,更在于新旧碰撞中,大师们以开放胸怀让传统学问焕发现代生机,铸造了曹云祥校长所期盼的“中国魂”。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四大导师的精神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学术品格。

来源:东莞展览馆

相关内容

月产20部 华策影视加速短...
对于包括短剧在内的新业务,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策...
2025-11-19 02:15:37
盘前资讯|多只ETF宣告成...
中证网讯 ①11月18日,易方达中证A500红利低波动ETF、鹏华...
2025-11-19 02:15:30
多只基金逆袭成功!基金经理...
年内,伴随着行情整体升温,主动权益基金产品净值呈整体上涨趋势,部分...
2025-11-19 02:14:02
金桥信息选举曹晖为第六届董...
金桥信息11月18日发布公告,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设职工代表董事一名...
2025-11-19 02:12:41
原创 ...
古人常有“十年寒窗苦读为了啥”的疑问,答案往往是为了能考取官职,过...
2025-11-19 02:02:51
原创 ...
国民党在1949年大陆战场上接连吃败仗,蒋介石眼看撑不住了,就开始...
2025-11-19 02:01:34
广东省惠来商会唐玉利会长一...
2025年11月16日下午,“惠聚鹅城、共创未来”惠州市惠来商会第...
2025-11-19 01:46:42
男子手搓“自动喂食器” 鸡...
  男子手搓“自动喂食器”。鸡:日子好了,撸上串了!
2025-11-19 01:43:58
龙吟虎啸!沉浸式感受福建舰...
福建舰已就位,且听龙吟虎啸!近日,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
2025-11-19 01:43:46

热门资讯

原创 吕... 乱世出英雄,提到文化流派的繁荣与兴起,总会让人想起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而说到英雄辈出、巅峰对决,...
詹姆斯首秀11+12东契奇37...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11月19日,2025-26赛季NBA常规赛继续进行,洛杉矶湖人主场迎战犹他...
原创 齐... 大约在公元前1046年左右,周武王带领着大军东征,推翻了商朝,成为了新的天下之主。之后,周武王将天下...
原创 对... 刘备的失败,是否意味着他的战略理念本身就是错误的呢?如果他最后成功了,会不会又有很多人吹嘘他多么明智...
河北队刷新全运会马术参赛历史,... 2025年11月1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马术场地障碍个人决赛在深圳市光明国际马术中心落幕。代表河北队出...
深圳体操小将柯沁沁首次参加全运... 女子平衡木比赛中的柯沁沁。(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赖犁 摄)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18日讯(深...
一年了,这三国游戏还能让新手轻... 大家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SLG游戏对新手来说门槛高,又“肝”又氪,一进去很容易就被老玩家碾压。但《三...
原创 大... 抗倭名将这一话题,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名字是郑成功、戚继光等人物,他们在海上与日本海盗奋勇作战,保卫了...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名人,他们的事迹至今被后人铭记。然而,有些名人的下落始终成谜,至今没有确切的解...
莞邑物语 | 100年前的“学... 1925年的清华园,一场教育史上的“造星运动”悄然开启。在“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浪潮下,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