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康有为和梁启超成功逃亡,戊戌六君子则相继被杀。尽管所有人都为他们的死感到悲痛,也为他们努力学习西方文化、倡导变法以图强的壮举而深感惋惜,但却忽视了戊戌变法本身的幼稚。这一点,在谭嗣同向光绪皇帝提出的一条建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变法失败的那一天,慈禧太后下令逮捕所有参与维新运动的人。梁启超藏身于日本公使馆,准备避难,并试图劝说谭嗣同一起前往日本,然而谭嗣同拒绝了。他决心为变法而死,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旨在唤醒国人的觉醒。谭嗣同的这一行为无疑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评价,因此现在的历史书中,几乎都是对他正面的描述,很少有人提及他当初关于卖掉新疆和西藏的想法。
谭嗣同曾向光绪皇帝提出卖掉新疆和西藏的建议,这一做法不仅显得自作聪明,而且极为短视。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谭嗣同试图改变清政府腐败现状的努力,但他向光绪帝提出的这个建议实在荒唐透顶。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主要集中精力在沿海地区,试图通过增强清政府在沿海的力量来维持国势。谭嗣同、康有为等人确实曾向光绪帝建议,将新疆和西藏卖给俄罗斯、英国等西方国家,以偿还清政府的巨额债务。这个建议在《谭嗣同全集》中有明确的记载:
“试为今之时势筹之,已割之地不必论矣。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卖西藏于英吉利,以偿清二万万之欠款。”
也就是说,按照当时的形势来看,既然不得不割地,那么就应该尽快将新疆等边疆地区卖给俄罗斯等国家,以此来偿还债务。
但问题是,这样的做法真的好吗?回想一下,左宗棠为收复新疆曾经四处筹款,政府拨款加上各省筹集,耗费了两千多万两白银,才将新疆安定下来。左宗棠的努力刚刚取得成功,而不到15年后,谭嗣同竟然提出这样的建议。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首先,新疆的收复极为艰难,而维持祖国领土的完整更加重要。如果新疆和西藏被外国占领,意味着祖国的陆地防线就会减少,外敌进攻北京将变得更加容易。左宗棠曾经上书光绪帝说: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然而,这一点在谭嗣同眼里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或许在谭嗣同看来,海防比边防更加重要,但他忽视了土地的战略意义。举个例子,法国当年将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却没能预见到那片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肥沃的土地、茂密的森林和矿产。这不仅让美国的领土面积得以扩展,还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利益。类似的情况,俄罗斯也曾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虽然当时并未意识到这片土地内藏有丰富的金矿。新疆和西藏虽然地广人稀,发展较慢,但却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长远来看,绝对不逊色于内地。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谭嗣同提出这样的建议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戊戌变法所需的资金非常庞大。为了顺利推进变法,金钱显然是必不可少的,而此时的清政府早已千疮百孔,根本无力提供足够的经费来支持海防的建设。要想建立一支强大的海防军队,显然困难重重。于是,谭嗣同认为,新疆和西藏地区人口稀少,资源开发困难,时常发生暴乱,需要清政府不断投入资金来平息。这些地方既耗费人力物力,又难以产生效益,不如将其卖给其他国家,用所得资金来增强海防实力。
而且,历史上西方确实也曾采取过通过卖地来应对国家财政危机的做法。比如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大败沙俄,沙俄不仅要承担巨额的战争赔款,还面临着国家财政困难。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沙俄将阿拉斯加廉价卖给美国,尽管这一举动后来被证明失去了大量宝贵资源,但确实暂时解决了沙俄的财务危机和国防压力。谭嗣同的出发点或许是想缓解国家的经济困境,然而这个举动依然显得极其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