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王国。146年过去,冲绳的年轻人不会说汉语,听不懂琉球语,甚至不知道祖先用什么文字写家谱。
可每年祭祖时,久米村的后裔还是要面朝西方,跪拜福州方向。这种认同不在嘴上,在骨子里。
那些自称"中国人子孙"的琉球家族
冲绳那霸市久米地区,一个85岁的老人站在孔庙前,手里拿着毛笔,正在教孙子写"忠孝"二字。
孙子问,爷爷,我们是日本人吗?
老人摇头,我们是久米村人,闽人三十六姓的后代。
这段对话听起来像谜语,久米村在冲绳,冲绳属于日本,怎么扯上福建了?
得从1392年说起。
那年,明洪武帝应琉球中山王察度请求,派遣福建舟工三十六姓定居琉球。这些人带来的不只是造船技术,还有整套中国文化系统。
他们在那霸港附近建立久米村,正式名称叫"唐营"。村里只讲福州话,只写汉字,只读四书五经。
琉球王国的外交文书、进贡表文、册封仪式,全由久米村人负责。他们是琉球国的"外交部",世袭通事一职。
一代传一代,传了将近500年。
到清朝灭亡前,久米村还在往福州派留学生。这些"勤学人"在福州琉球馆学习天文、地理、医学、音乐、绘画、冶炼、造船、制茶、制糖。
琉球空手道为什么叫"唐手"?因为源自中国武术,最早就是久米村人从福州学回去的。
1879年,日本废琉球国,改设冲绳县,久米村的特殊地位一夜消失。
日本殖民当局最先查抄的,就是久米村的家谱和外交档案,他们要抹掉琉球与中国往来的一切痕迹。
可他们没想到,这些福建移民的后裔,把"中国人子孙"这个身份刻进了家训。
即便到2025年,久米村后裔还在做三件事:建孔庙、祭关公妈祖、练毛笔字。
年轻人不懂汉字了,就照着字帖描。
年轻人不会说汉语了,就用日语念祭文,但祭文内容还是"追思先祖,不忘根本"。
这是一种很古怪的坚持。语言没了,文字丢了,可身份认同居然活下来了。
林世功的遗言——那封没能送到的血书
1880年11月20日,北京。一个40岁的琉球士族跪在总理衙门前,自杀了。
他叫林世功,久米村人,曾在北京国子监留学四年,死前,他留下一封请愿书。
书中写道:"泣念奉王命抵闽告急,已历三年,敝国惨遭日人益肆鸱张。一则宗社成墟,二则国王世子见执东行,继则百姓受其暴虐。"
1879年,日本灭琉球国。琉球国王尚泰被押往东京,王府大臣被逮捕,士族被监视。
部分不愿当亡国奴的琉球人,冒死逃往清朝,被称为"脱清人",林世功就是其中之一。
他和向德宏、蔡大鼎等人,假借探望未归国的进贡使,偷渡到福州。他们要求清朝出兵,帮琉球复国,可清朝自顾不暇。
1880年,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居中调停,清日谈判"分岛改约案":日本占琉球北部,清朝拿琉球南部的宫古、八重山群岛,作为交换,清朝给日本片面最惠国待遇。
清廷准备签字,林世功听到消息,急了。宫古、八重山是琉球最贫瘠的岛屿,怎么可能在那里复国?
他写血书,跪在总理衙门前,哀求清廷拒签,没人理他。
10月21日,清廷和日本草签协定,林世功绝望了。
他在请愿书最后写道:"计惟有以死泣请王爷暨大人俯准,据情具题,传召驻京倭使,谕之以大义,威之以声灵,妥为筹办,还我君王,复我国都,以全臣节。则功虽死无憾矣。"
11月20日,他在总理衙门前自尽。清朝官员被震动,赐银二百两,将他厚葬于通州张家湾。
因为他的死,"分岛改约案"引发朝廷内部争议,最终没签,可复国也没成功。
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琉球复国彻底无望。
林世功的同伴,陈情官王大业,1888年客死北京,也葬在张家湾。
2025年7月,冲绳知事玉城丹尼访华,专程去通州琉球人墓地祭拜。墓地简陋,只有两块标牌。
玉城丹尼跪在墓前,沉默了很久,他知道,这些人用命守护的,不只是琉球国,还有琉球人的文化认同。
方言札的屈辱——一个民族的语言是怎么死掉的
1894年,冲绳县厅下发文件:摒弃方言,崇尚国语。
什么是方言?琉球语。
什么是国语?日本语。
从那年起,冲绳给说琉球语的学生脖子上挂牌,叫"方言札"。
挂上这块牌子的孩子,会被全校嘲笑,会被老师罚站,会被同学孤立。
羞辱感,是日本殖民教育的核心武器。
琉球语本来是琉球王国的标准语,官方文书、外交礼仪、诗歌戏剧全用琉球语。可日本吞并琉球后,立刻把琉球语定义为"劣等方言"。
1879年,日本在冲绳开设"对话传习所",专门培养会说日语的小学教师。
1882年,冲绳51所学校的教员,三分之二来自日本本土。
这些日本教师带来的教科书,写的全是"日琉同祖论"。
什么意思?琉球人和日本人是同一祖先,琉球历史是日本历史的一部分。
教科书里说,琉球舜天王是日本源为朝在琉球生的儿子,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日本史书《保元物语》根本没提过源为朝去琉球,可琉球孩子不知道,他们只能照着课本背。
除了篡改历史,日本还在教科书里灌输军国主义。
教材里充斥战争片段,美化日本侵略,丑化中国形象。琉球孩子从小被灌输中国是落后的,日本是先进的,琉球人应该感恩日本。
1907年,琉球本地培养的教师开始上岗,可他们集中在偏远地区,中心地区的学校,校长和主要教师全是日本人。
琉球人被迫改说日语,可他们的日语带浓重琉球口音,被称为"冲绳大和语",一听就知道是琉球人。
这种口音,在日本本土被歧视。琉球人去东京求学、工作,开口就被嘲笑:"你是冲绳来的吧?"
羞辱,还是羞辱。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琉球语列为濒危语言。今天的冲绳,只有极少数80岁以上的老人还会说琉球语。
年轻人听不懂,也不会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这样死了。
没有语言的记忆——当身份认同只剩下仪式
2024年10月,那霸市举行"琉球王朝绘卷行列"庆典。700多人的巡游队伍,穿着琉球传统服饰,重现中国册封使来琉球的场景。
演员扮演清朝正使翰林院修撰赵文楷、副使内阁中书舍人李鼎元,坐着八人抬的肩舆,前有黄盖、龙旗。
琉球国王在首里城殿前迎候,接旨后行三跪九叩大礼。乐师奏响"琉乐"和"唐乐",唐乐就是中国南音。
这个庆典每年举办一次,雷打不动。
参加的人,大部分是普通冲绳市民。他们不会说汉语,不懂汉字,可他们记得这个仪式。
首里城是2019年重建的,原本的建筑在二战中被美军炸毁。重建时,设计师刻意让宫殿面朝西方,朝向中国。
琉球王国时期,首里城就是这个朝向,表达"归慕中国之意"。首里城内,镇馆之宝是"万国津梁钟",铸造于1458年。
钟上铭文全是汉字:"琉球国者,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
2013年5月,冲绳成立"琉球民族独立综合研究学会"。发起人之一,是冲绳国际大学教授友知政树。
他说:"琉球人与日本人不同,琉球王国曾是个独立国家,冲绳县是日本用武力征服而成立的。"
学会宗旨是寻求冲绳独立,建立"琉球自治联邦共和国"。
2018年,学会成员亲川志奈子在联合国第17届原住民问题论坛上发言,要求日本政府承认琉球人是"原住民",琉球曾是"独立国家",1879年被日本侵略。
日本公安调查厅2016年发表报告,称中国政府"通过学术交流与冲绳独立运动结盟"。
友知政树驳斥这是无稽之谈,他说冲绳人反感的是美军基地,冲绳只占日本领土0.6%,可美国驻日军力70%在冲绳。
这不是独立运动,是自卫。
2025年7月,玉城丹尼访华,去北京通州祭拜琉球人墓地。他在墓前说:"我们没有忘记祖先与中国的联结。"
久米村的后裔,还在坚持每年祭祖,他们面朝西方,跪拜福州方向。
年轻人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老人答因为我们的祖先从那里来。
语言消失了,文字丢了,可这个动作还在。
一代传一代,传了七代人。
琉球人用最原始的方式,守住了祖先留下的最后一样东西——
身份。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2017年2月24日报道:《冲绳社会活动人士:"琉球独立"支持力量在上升》
《中国新闻网》2011年7月20日报道:《日本冲绳有2万中国人后裔 记者探秘解读历史》
《人民日报》2013年5月文章:《琉球再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署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