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清朝离我们现在最近,尤其是晚清的历史,许多读者都非常熟悉。比如,左宗棠是晚清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总是戴着墨镜,不管是见王爷还是皇帝,他从来不摘下来。因为这个习惯,有一次亲王还批评了他,但左宗棠巧妙的回答让亲王无言以对。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左宗棠到底说了什么呢?接下来,跟大家一起揭开这个谜底。
左宗棠是晚清时期家喻户晓的大臣,既是一位军事家,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对清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据史料记载,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出生于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从小,他便怀有远大的志向,也非常勤奋学习,然而他一直未能通过科举考试,因此最终选择了习武的道路。 在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攻占长沙,左宗棠加入了清朝的军队,没想到在他指挥下,清军成功击退了太平军,这一战让左宗棠名声大噪,深得当时清廷的赏识。此后,左宗棠多次参加各类战役,为清廷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最让左宗棠名垂青史的,是他在西疆的收复之战。从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左宗棠成功收复了北疆和南疆,为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他去世后,得到了入祀昭忠祠的荣誉。 如前所述,收复疆域是左宗棠一生中的最大功绩。因此,当他从疆地凯旋归来时,得到了太后的极大宠爱,甚至还赋予了他许多特殊的待遇。例如,有人注意到,从左宗棠回到京城后,他总是佩戴着一副墨镜。墨镜让他看起来既有些西方的时髦感,也有些滑稽搞笑。更让人惊讶的是,不管他遇到什么人,左宗棠都不摘下这副墨镜。照理说,见到比自己官位高的人,或者身份地位更尊贵的人时,应该表现得恭敬谦虚,但左宗棠却不这么做。即使面对比自己高贵的王爷,他也始终不摘下墨镜。起初,一些王爷和官员对此感到困惑和不满,甚至有些人因此而愤怒。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习惯了,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有一年,久居盛京的华硕亲王前往京城拜见太后,在期间,他也曾去到军机处,见到了左宗棠。当时,左宗棠依照礼节行礼,但他仍然如常佩戴着墨镜。华硕亲王对此心生不悦,虽然他没有直接斥责左宗棠,毕竟那样显得自己失礼,但他还是委婉地问道:季翁,您戴着这副黑眼镜,屋子里都看不清楚吧?左宗棠明白华硕亲王是在暗示他摘下墨镜,于是他微微一笑,指着眼镜说:这是文宗显皇帝御用的眼镜,还是太后特意赏赐的,看得清,看得清! 话音刚落,华硕亲王立即站起身,抱拳作揖向左宗棠赔礼道歉:侯爷请莫怪,刚才不经意间言语过激,犯了大不敬之罪。 经过这一番对话,华硕亲王终于明白了左宗棠佩戴墨镜的原因。原来,在早年的战争中,左宗棠常年在气候恶劣的疆地作战,尤其是强风沙尘的环境,让他的眼睛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许多士兵都因此眼疾缠身。后来,左宗棠从疆地回来,虽然眼病有所缓解,但一旦面对强风或强烈的阳光,他的眼睛就会流泪不停。外国传教士送给了他一副墨镜,戴上后不仅挡住了阳光,还能遮风,效果很好。有一次,太后召见左宗棠,看到他还是戴着墨镜,左宗棠担心礼节问题,便把墨镜摘下放进衣袋里。然而,在与太后交谈时,他的眼睛不停眨动,没多久便流下了眼泪。太后见状,感到疑惑,便询问原因。左宗棠也坦诚地告诉了她眼疾的事情,太后听后十分理解,于是立即给予左宗棠戴墨镜的特权,并让他将墨镜重新戴上。左宗棠感到非常受宠若惊,双手颤抖着准备戴上墨镜,却不小心将墨镜摔在了地上摔坏了。太后见状,又命令将咸丰皇帝生前所戴的墨镜赏赐给左宗棠。自此之后,左宗棠便成了唯一可以在朝廷上佩戴墨镜的人。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功劳大的人的确能得到特殊的恩宠,享受一些特权,而左宗棠这样的功臣,完全值得这一切。虽然多年后清朝灭亡,但与它相关的趣事却一直流传下来,成为我们今天了解历史、学习生活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