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一,崇祯帝朱由检在朝堂上召见朝中大臣,督军勤王的袁崇焕也随众将入宫。谁也没想到,袁崇焕竟然在当场被崇祯帝逮捕,整个朝堂顿时寂静无声,众臣都不敢出声。只有一位内阁大学士站出来,为袁崇焕求情,恳请皇帝慎重处置。但不久之后,这位大学士却被迫辞职。那么,这位敢于在关键时刻出声的官员究竟是谁呢?
这人就是成基命,字靖之,河北大名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已经四十九岁的成基命考中进士,名列二甲第十九名。考取进士后,他先后出任司经局洗马,并暂代国子监司业之职。然而,成基命因上书建议幸学不先白政府,引起了朝中重臣的不满,被迫回到原职。无奈之下,他提出辞官回乡。两年后,他重新被任用,担任右春坊右庶子。此后,成基命仕途顺利,历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礼部右侍郎兼太子宾客等职。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他奉命掌管南京翰林院事务。可就在此时,东林党与阉党在朝中明争暗斗。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成基命出任詹事府詹事,却因与杨涟同年入仕,遭到魏忠贤迫害,心术险邪,久倚门户,着冠带闲住,仕途一度受阻。 随着崇祯帝登基,魏忠贤倒台,成基命在崇祯元年(1628年)得以重新任用,出任吏部左侍郎。次年十月,后金军入关,京城戒严。此时,成基命向皇帝提出多条建议,包括召回旧辅孙承宗、整顿浮议、仿嘉靖朝设枢臣等,这些都得到了崇祯帝的认可。一个月后,成基命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久,崇祯帝听信谗言,在朝堂上逮捕了袁崇焕。全场震惊,连久经沙场的祖大寿都面露惊色,群臣噤若寒蝉。只有成基命站出来,叩头恳请皇帝慎重处理,他说:臣愿皇上慎重,奴在城下,非他时可比。可崇祯帝仍置若罔闻,坚持己见。 仓促逮捕袁崇焕后,问题随之而来。袁的爱将祖大寿、何可纲率领一万五千关宁军离开北京返回辽东,朝廷局势紧张。崇祯帝召成基命商议对策,成基命派人劝袁崇焕写信,让部下听从朝廷指令。随着局势稍稳,内阁大学士韩爌、李标相继离职,成基命在崇祯三年(1630年)二月升任内阁首辅。同年六月,温体仁、吴宗达也入阁。此时,崇祯帝最信任的阁臣是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联手排挤成基命。成基命因腿疾未能参与议罪袁崇焕,遭到朝中官员弹劾,被指首辅之位是借机援救袁崇焕。仕途本就孤立的成基命三次上疏辞职。最终,崇祯八年(1635年),他在家中病逝,结束了跌宕起伏的宦海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