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皇帝的心中往往最为珍爱的是江山和美人,尤其是皇帝钟情的美女们。不过,宋仁宗的爱情故事有些与众不同,他是一个深情的男子,对张贵妃情有独钟,几乎将所有的宠爱都倾注于她。
在张贵妃从才人一直升至贵妃的14年间,她几乎垄断了宋仁宗所有的宠爱,成为了他最宠爱的女人。 张贵妃去世后,宋仁宗悲痛万分,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哀伤,暂停了朝政整整七天,并且宣布京城禁乐一个月。最令人震惊的是,宋仁宗为她安排了奢华的葬礼,他让张贵妃身穿皇后服饰安葬,满足了她一直渴望成为皇后的心愿。 不仅如此,宋仁宗无视了大臣们的反对,按照皇后标准为张贵妃举行了丧事,完全忽略了仍在世的曹皇后。更让人惊讶的是,宋仁宗追封张贵妃为皇后,并为她颁发了温成皇后的谥号。同时,张贵妃的父亲被追封为清河郡王,母亲则被封为齐国夫人。 看着这些事,大家不禁疑惑,宋仁宗后宫三千佳丽,为什么偏偏只宠爱张贵妃呢? 首先,这与宋仁宗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赵祯在13岁时便继位,但由于年纪太小,政务的处理由养母刘娥操控。14岁时,刘娥开始为他物色皇后,最终挑选出了三位候选人,分别是王氏、张氏和郭氏。 宋仁宗最终选择了美丽的王氏作为自己的皇后,但刘娥认为王氏过于艳丽,怕会给年轻的皇帝带来麻烦,于是将王氏嫁给了前夫的儿子。而剩下的张氏和郭氏两位,则都来自名门望族。宋仁宗因看中张氏的美貌,最终选了她。然而,刘娥却强行决定让赵祯娶了郭氏,张氏则被立为才人。 这件事让年轻的宋仁宗非常伤心,他的婚姻大事竟然无法做主,从中可以看出,宋仁宗心中的阴影极为深刻。 成为皇后的郭氏由于家族势力强大,加上刘娥的支持,对宋仁宗有着强大的控制力。她严格限制了他宠幸其他妃嫔的行为,这让宋仁宗感到愤怒。刘娥去世后,宋仁宗以郭氏未能生育为由,将她废除。 宋仁宗终于摆脱了太后刘娥的影响,开始独立执政,但他依然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婚姻。很快,在朝臣的推荐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曹氏被立为皇后。尽管曹氏贤良淑德,博学多才,但宋仁宗并没有与她产生深厚的感情。他更喜欢尚美人和杨美人,只是并未能如愿。 曹氏温和宽容,对宋仁宗大度宽容,这让宋仁宗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与此同时,宫中有一位名叫张贵妃的女子逐渐崭露头角,她成了宋仁宗的一生所爱,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二人之间的感情也越发深厚。 其次,张贵妃那种真挚、率直的个性,使得宋仁宗能够在她面前感到放松。张贵妃本是官宦之家出身,因父亲早逝,母亲带她去投靠大伯,但却被拒之门外。无依无靠的她只能随母亲到齐国的大长公主府做舞女。张贵妃8岁时便由大长公主引入宫中。 16岁时,张贵妃在宫中的宴席上凭借美丽的容颜和优雅的舞姿吸引了宋仁宗的目光,她的回眸一笑让他神魂颠倒。从此,张贵妃的晋升之路顺利开启,她先后被封为清河郡君、修媛和贵妃。 张贵妃三年内为宋仁宗生下了三个女儿,这使得子嗣稀少的宋仁宗非常欣慰。14年间,张贵妃与宋仁宗恩爱如初,感情深厚。张贵妃不仅容貌美丽,她那种纯真自然、热烈奔放的性格,也让宋仁宗深深着迷。在她面前,宋仁宗可以放下所有的压力,成为一个普通的丈夫,而非高高在上的皇帝。 再者,张贵妃心思细腻、善解人意,三观与宋仁宗十分契合。宋仁宗性格仁厚,而张贵妃也是一个宽厚仁慈的人。有一次,一名宫女和士兵私通,被发现后面临杀头的危险,宫女前来请求张贵妃为她求情。张贵妃将此事告知宋仁宗,仁宗本打算轻罚几下,但曹皇后坚持要处决这对恋人。最终,恋人被杀,然而张贵妃的宽容与曹皇后的严苛形成鲜明对比,宋仁宗更喜欢张贵妃那种仁爱的态度。庆历三年,张贵妃的第二个女儿夭折,她深感痛心,并觉得是自己得宠过多导致的。为了保佑其他孩子的平安,她主动请愿降职为美人。张贵妃的谦逊和退让,更让宋仁宗心生怜惜,他更加宠爱她。五年后,张贵妃终于晋升为贵妃,距离皇后仅一步之遥。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张贵妃聪明机智,善于心机。宫中自古权谋不断,想在后宫站稳脚跟,除了拥有善良仁厚的性格外,也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心机。张贵妃从小经历艰辛,聪明过人的她学会了观察人心,懂得如何争取宠爱。 在仁宗时期,后宫流行收养养女,这些养女长大后随时有可能成为皇帝的宠妃。曹皇后的养女范观音就曾被宋仁宗看中,这让张贵妃感到极大的威胁。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她想尽办法从养母贾氏入手,借助干爹宰相贾昌朝的力量,巧妙地为自己争取了机会。 当时,朝廷因旱灾四起,众多求雨法子无效,贾昌朝便借机提出释放一批宫女,最终宋仁宗同意了这个请求。于是,张贵妃趁机放出了最亲近的养女,而曹皇后不得不将范观音也释放出宫。 在天下大旱时,宋仁宗每天在宫中烧香祈雨,张贵妃为了替皇帝分忧,亲自刺臂流血,写下祈雨的祷辞。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宋仁宗,也让他对张贵妃更加宠爱。张贵妃总能体贴入微,顺应宋仁宗的心意,难怪她会成为他心中最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