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初,国共两党的谈判期间,毛主席为新华社撰写了六篇评论文章。其中有一篇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新闻界更是将其视为新闻写作的典范,广泛传颂,模仿者不计其数。
然而,这篇当时广受欢迎的评论并未被收录到毛泽东的新闻工作文集中。由于一些关系问题,这篇评论最终被撤下,后来的毛泽东相关书籍中也未再提及这篇文章。其不为人知的原因之一,可以从文章的标题中窥见一斑:《蒋介石李宗仁优劣论》。 这两个人物曾是国民党军中的重要人物,并且曾经联手对抗中国共产党。可是在蒋介石战败后退居台湾时,他却把失败归咎于李宗仁,认为李宗仁是自己失败的罪魁祸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初次合作,表面和谐,心中却各有打算 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与李宗仁的第一次接触发生在1926年。当时,蒋介石刚刚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带领部队驻扎在广州。而李宗仁已是新桂系三巨头之一,年仅34岁的他已一统广西。李宗仁并不像其他粗暴的军阀,他抱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立志为中央效力,建设理想中的国家。 当时中国南北割据,军阀林立,人人声称自己才是正统,李宗仁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支持蒋介石,站在南方一方。蒋介石与李宗仁的第一次会面,主要目的是说服蒋介石发起北伐。李宗仁认为,统一中原、实现国家大一统的机会难得而短暂。然而,蒋介石当时正忙于与汪精卫的权力斗争,并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打压共产党上,对于李宗仁的建议态度模糊,甚至略显冷淡,认为李宗仁的想法过于急躁。 尽管李宗仁感到不满,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向其他人寻求支持。他拜访了张人杰、谭廷闿、程潜等人,但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支持。幸好,李宗仁最终成功说服了李济深,推动了北伐的决策。经过一番努力,国民政府终于决定出兵北伐。 在北伐初期,尽管军队总人数仅有7万,而且各路军阀的部队难以统一管理,但李宗仁的桂系部队却表现出色。在当时,叶挺带领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而李宗仁的第七军同样被称为钢军,名声远扬。随着战役的胜利,蒋介石逐渐意识到李宗仁的实力,于是改变了最初的态度,开始拉拢李宗仁。 蒋介石的拉拢与李宗仁的心态 蒋介石主动提出结拜兄弟,言辞中带着亲近之意,试图拉拢李宗仁。而李宗仁虽然明白蒋介石的动机是为了利用桂系的力量,但他也深知自己需要蒋介石的支持。因此,经过几番推辞后,李宗仁最终同意了结拜。 结拜后,蒋介石把主要的战役交给桂系部队,这让桂军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也在战斗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则享有更高的军饷待遇和安全保障,这使得李宗仁心中不满。他多次与自己的部下白崇禧谈论对蒋介石的不满,认为蒋介石心机深沉,防备心重,且性格反复,难以合作。两人之间的矛盾由此埋下了伏笔。 决裂的前奏 不久后,中原大战爆发。虽然北伐初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南京政府依然未能实现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土依然处于军阀割据状态。蒋介石暗中施压,企图削弱李宗仁在广西的影响力。最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展开了激烈的内部冲突。 在战争初期,蒋介石的部队被孙传芳击退,但随着东北军的加入,战局发生了转折,蒋介石最终获胜,宣告全国统一。然而,战败后的李宗仁退回广西,并决心不再信任蒋介石。此时,李宗仁在广西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强化地方政府建设,并大力推动教育和军事发展。 随着国内局势日益动荡,日本的侵略势头逐渐增强,李宗仁看到了反击蒋介石的机会。他通过广东和广西联合发声,指责南京政府未能有效抵抗日本侵略。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提出通过长期抵抗、消耗战和游击战来应对日本侵略。 蒋介石与李宗仁的矛盾再度升级,尽管两人存在巨大的分歧,但最终,他们还是决定携手抗日。李宗仁的桂系部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台儿庄战役中,他指挥的杂牌部队表现出色,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进一步提升了李宗仁的声誉。 蒋介石的忌惮与李宗仁的被疏远 蒋介石并未因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而高兴,反而对李宗仁的领导能力产生了强烈的忌惮。1943年,蒋介石将李宗仁调离战场,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汉中行营主任。表面上看是升职,实则将李宗仁远离了战斗前线,切断了他再立战功的机会。 此后,李宗仁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国共内战爆发,国民党军连连败退时,他才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通过政治手段迫使蒋介石下台。 李宗仁虽短暂掌权,但并未稳住政权 李宗仁虽然短时间内掌握了总统权力,但由于共产党势力不断壮大,蒋介石在幕后持续干扰,最终导致国民党防线崩溃,战败退台。李宗仁的短暂执政并未能挽回国民党的败局,而蒋介石则将失败归咎于李宗仁,认为他是国民党失去政权的主要原因。 晚年生活的对比 蒋介石和李宗仁晚年的生活截然不同。蒋介石退守台湾,心中一直难以释怀,他希望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恢复昔日的江山。而李宗仁则选择了回归祖国,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爱国主义信念,对新中国的崛起感到欣慰。李宗仁的晚年更加平和,他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他依然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期许。李宗仁从未追求过权力,他的目标一直是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在蒋介石与李宗仁这两位国民党将领之间,谁优谁劣,我们已经无法确切判断。但从后人的评价来看,历史最终会给出公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