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人殉吗?其实它就是一种殉葬制度。 在远古时期,君主为了确保自己死后依然能得到荣宠,常常命令一些奴隶随自己一同下葬;或者在干旱的季节,会将活人埋入陵墓或祭祀场所,作为对祖先或神灵的献祭。 人殉的制度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商朝,是商朝奴隶制度的一个重要表现。 那么商朝的人殉有多可怕呢?有时候,甚至连开国皇帝都可能成为殉葬的牺牲品。 为什么商朝会如此热衷于人殉?
商朝的人殉制度,源自于商人对祖先崇拜和对鬼神的信仰。他们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非常相似。 因此,商朝的贵族死后,需要大量的奴隶或战俘陪葬,作为他们死后继续使用的奴仆。同时,他们还需要各种财物和牲畜陪葬,以便死后能够享受这些财富。 商朝的人殉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在墓葬中进行的殉葬,另一种则是在祭祀场所进行的殉祭。 殉葬的人,有的被杀害后陪葬,有的则直接活埋。而殉祭的人则会被处刑或作为祭品献祭。商朝时期的人殉,不仅数量庞大,规模巨大,且残忍至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罕见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商朝会如此疯狂地进行人殉呢? 商朝为何热衷人殉? 商朝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然而,商朝的社会并不安宁,周围的各个部落经常发动侵略,给商朝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压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安全,商朝不得不不断出兵征讨。 在战争中,商朝有时会获得胜利,俘获大量的敌人和战俘。这些人被迫成为商朝的奴隶。 如果只是几百个奴隶还算少数,但有时候,商朝会俘虏上万名奴隶。这些奴隶中,除了少数被用作劳动力外,大部分都会成为祭祀的牺牲品,被杀害或活埋,作为商朝贵族和祭司祭拜祖先和神灵的祭品。 此外,商朝时期,中国文明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社会的影响,处于一种相对落后和野蛮的阶段。那时的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非常有限,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大多依赖神秘的力量,因此,他们非常信奉鬼神。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通过卜筮等方式,询问神灵的意愿。 为了讨得神灵的欢心,商朝人会将活人作为祭品,向神灵献上鲜血和生命。他们认为这是对神灵的最高敬意,而且祭品数量越多,神灵的恩惠就会越大。 商朝贵族的陪葬 我们知道,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商朝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将军。 1976年,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的阴虚遗址挖掘出了一座商朝贵族的墓葬,这座墓被确认是妇好墓。墓中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宝石器和象牙器等。 然而,妇好墓也揭示了商朝殉葬的残酷。主墓室中,发现了16个陪葬的奴隶,这些奴隶大多数是儿童,他们的骸骨被完好保存。除了这些,妇好墓中的其他墓室里,还发现了200多名被殉葬的奴隶。 同样,商王武丁虽然是一位通过改革和征战让商朝强盛的明君,但他也是一位残忍的奴隶主。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朝在370多次的祭祀活动中,其中最令人震惊的一次是武丁为了祭祀已故的父王武乙,一次性杀害了1000名奴隶。 《礼记》中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这足以看出商朝对人殉的重视。 不仅仅是贵族,平民也十分推崇人殉。 正如前面所说,人祭在商朝被认为是对神灵的最高礼遇,而在所有祭品中,君王显然是最高规格的祭品。 你还记得去年上映的乌尔善导演的电影《封神》吗?电影中的纣王曾表示要将自己作为祭品献祭,虽然最终他没有付诸实践,但在商朝历史上,确实有一位差点成为祭品的君王,那就是商汤。 顺便提一句冷知识,纣王曾经想要废除人祭制度,但遭到了奴隶主的强烈反对。 再回到商汤身上。 商汤是商族的领袖,他雄才大略,花了20年时间,先后征服了夏朝的属国和盟友,最终在鸣条之战中击败了夏朝的主力,结束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因此,商汤也被后人尊为商朝的开国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皇帝。 然而,在建立商朝后的七年里,商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干旱,连大型河流都干涸了。商汤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于是他疯狂地进行人祭,但仍未能改变干旱的局面。商汤认为这是天意,于是他决定将自己作为祭品献给神灵,以示诚意。幸运的是,最后商汤并没有因为祭祀而丧命。 小结 商朝的人殉制度不仅反映了当时奴隶制度的残酷和压迫,也折射出商朝社会的危机和文化的衰退。 这一残忍的制度在后世引起了广泛的反思和批判,孔子、墨子、韩非等思想家都对人殉制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虽然后来的某些朝代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殉葬制度,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但大多数情况下,人殉制度已遭到反对,这也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