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期,位于河东的唐国发生叛乱,周公在平定叛乱后,将周武王的儿子叔虞任命为唐国的新国君。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姬燮决定将国都迁至晋水旁,并将国名改为晋国。随着时间推移,晋国在晋献公的领导下逐渐强盛,并在晋文公的治理下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总的来说,在三家分晋之前,晋国一直是中原地区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由于晋国曾经的强盛,它的影响力在其灭亡后仍然存在。比如,今天山西省的简称就是晋。此外,历史上有四个政权以晋为国号,它们分别是西晋、东晋、前晋和后晋。那么,这四个政权是如何建立的呢?它们又各自存在了多长时间? 在曹魏甘露三年(258年),高贵乡公曹髦发布诏书,封司马昭为晋公,但司马昭当时并没有接受,而是假装推辞。直到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派遣钟会和邓艾带领大军消灭了蜀汉后,才正式接受了晋公的封号。有一种说法认为,司马昭当时的爵位是高都侯,而高都正是晋国末代国君晋静公被安置的地方,司马昭的家乡河内温县也曾是晋国的故地,因此他才被封为晋公。 景元五年(264年),魏元帝曹奂将司马昭封为晋王。次年,司马昭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晋王的封号,并很快迫使曹奂禅位给自己,继而登基为帝,国号为晋。在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发动了晋灭吴之战,成功统一了南方,西晋王朝的疆域变得辽阔,国力也达到了顶峰。然而,西晋并没有成为最持久的政权。 太熙元年(290年),司马炎去世,享年五十五岁,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即晋惠帝。司马衷性格愚笨,甚至有些人怀疑他有智力障碍。最著名的一件事便是,当他得知百姓因饥荒无法吃饭时,竟然问道:何不食肉糜?由于司马衷缺乏能力,朝政逐渐被丑陋且心胸狭窄的皇后贾南风所掌控。贾南风专权后扶植了自己的党羽,诛杀了许多外戚,并废黜了太子,引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 长时间的宫廷内斗使西晋的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同时,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趁机入侵,史称五胡乱华。建兴四年(316年),随着首都长安被攻破,末代皇帝晋愍帝投降,西晋王朝宣告灭亡,仅仅存在了五十多年。紧接着,司马炎的堂侄司马睿在南方的世家大族支持下,建立了东晋。建武二年(318年),他正式登基为帝。由于北方陷入了各方势力的混战,东晋的控制区域主要局限于淮河、长江流域以南。此外,为了稳固政权,司马睿不得不将权力逐渐交给支持他的门阀士族。由于东晋初期琅琊王氏的权力极大,民间甚至有谚语:王与马,共天下。 到了元熙二年(420年),相国刘裕迫使东晋末代皇帝晋恭帝禅位,随即登基为帝,建立了刘宋政权。由此,东晋王朝持续了一百零三年后覆灭。尽管东晋多次北伐未果,内乱不断,但依然维持了百年的统治。这主要得益于长江的天然屏障和门阀士族间的相互制约。 唐朝末期,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因镇压黄巢起义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李克用被封为晋王,定都太原,建立了前晋政权。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灭掉唐朝,建立了后梁,李克用则宣布继续使用唐朝年号,表示继承大唐正统。次年,李克用去世,由他的儿子李存勖继位。天祐二十年(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并国号为唐。四十一年后,前晋被后唐所取代。 李存勖在建立后唐的同年,攻灭了后梁,定都洛阳,基本统一了北方。到了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官至太原留守的石敬瑭因受到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猜忌而决定起义。他向北方的契丹求援,承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称自己为儿国。在契丹的支持下,石敬瑭成功称帝,建立了后晋政权。 不久后,石敬瑭攻陷洛阳,灭掉了后唐,迁都开封。然而,在坐稳皇位后,他企图摆脱契丹的控制,最终惹怒了契丹的耶律德光。开运四年(947年),耶律德光发动南征,两次失败后最终攻灭了后晋。后晋政权从建立到灭亡,总共维持了十一年。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以晋为名的四个政权分别是西晋、东晋、前晋和后晋,由司马炎、司马睿、李克用、石敬瑭建立,它们的存续时间分别为五十一年、一百零三年、四十一年和十一年。有趣的是,东晋的国祚恰好等于其他三个政权的总和。尽管春秋时期的晋国是北方的霸主,但后来以晋为名的政权似乎都变得积贫积弱,严重拉低了晋这一名字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