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建立后,其气势可谓非常壮大,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气度,与隋朝末年其他群雄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只要不是那些死守一方、顽固抵抗的大地方诸侯,李家父子往往都会给他们留条生路,甚至把他们接到京城长安,以上宾的礼遇款待。因此,大唐在短短七年内,几乎扫荡了整个天下,统一了四海。然而,也有一个例外,有一位曾向大唐投降的地方领主,结果在向唐朝低头后,因一场简短的对话,唐高祖李渊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其斩首,弃尸街头。这个故事令人惋惜。
这位人物出身高贵,他的亲戚包括隋朝末年重要人物——隋炀帝的小舅子、唐初宰相萧瑀,后者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此人萧铣,在隋朝灭亡后,曾一度拥有四十多万兵力,声势浩大,几乎能号令一方。最盛时期,他的力量几乎可以撼动半壁江山。然而,在唐朝的强大压力下,他选择投降了大唐。可是,投降后的他和唐高祖李渊的一次短短对话,却导致了他的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位唐高祖必欲除之的萧铣。 萧铣是西梁的开国皇帝——梁宣帝萧詧的曾孙,而萧詧又是梁武帝萧衍的嫡孙。萧衍在侯景之乱中被囚禁,萧詧凭借西魏权臣宇文泰的帮助打败了梁元帝萧绎,最终在西魏和北周的扶持下,登基为帝,一直到隋朝建立时才被并入隋国。 萧铣的祖父萧岩,也有过不光彩的历史。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初期,萧岩叛逃到宿敌南陈,最后随着南陈的灭亡而被隋朝诛杀。萧铣年幼时便成为孤儿,生活贫困。即便如此,他既能自力更生做佣人,又能读书进学,对母亲极为孝顺,因而在周围人中有很高的声誉。到了隋炀帝杨广时期,萧铣的堂姐成为了隋炀帝的皇后,因此他凭借外戚身份,被任命为罗川县令。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隋朝内部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岳州的几位豪杰发起了反隋之战,他们决定推举萧铣为领袖,因他是梁武帝之后,且仁爱宽厚,符合他们的预期。众人认为萧铣有很高的政治象征意义。于是,萧铣也很快响应,集结兵力,准备加入反隋之战。 他向叛军领袖董景珍写信,表示自己痛恨杨氏父子的专权,认为上天给他这个机会正是上天的安排。于是,他开始集结力量,准备加入反抗大隋的行列。 不久后,他集结数千人,准备前往岳州。然而,刚刚开始行动,他就遇到颍川贼帅沈柳生的侵扰。萧铣虽然出兵反击,但并未获胜。为了鼓舞士气,他开始称自己为梁公,并恢复了昔日南梁的服饰和标志。 接着,沈柳生也加入了萧铣的阵营,并得到了萧铣的任命。但不久,柳生和萧铣之间发生了冲突,柳生私下斩杀了重要部下徐德基。萧铣得知后大为震惊,并决定斩杀柳生以平乱,然而景珍劝萧铣要加以惩戒,以确保军心稳定。最终,萧铣下令处决了柳生。 在这一过程中,萧铣的势力逐渐扩大,不久他自封为梁王,并称帝,开始逐步恢复南梁的制度和体制。萧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还为自己的堂叔和祖父等亲戚加封尊号。但不久后,隋朝彻底崩溃,李渊建立大唐,而王世充和宇文化及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许多地方诸侯纷纷投降了大唐,萧铣原本强大的力量开始逐渐消退。 在大唐武德元年,李渊派兵征讨萧铣,经过数次激战,萧铣的部队逐渐败退。萧铣最终只能决定投降,避免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他放下王冠,带着满身素服前往大唐,向李渊乞降。 萧铣在长安见到了李渊,李渊对他进行了训斥,萧铣则回应道:隋朝灭亡,天下纷争,我被捉获是天命所归,但我仍不愿向您称臣。李渊见他如此态度坚决,最终决定将他斩首,以警示不臣之心。萧铣在长安被斩首,时年仅三十九岁。 至于为何李渊非要斩杀萧铣,有人认为是因为萧铣有可能成为不服从唐朝统治的威胁,毕竟他曾一度拥有超过四十万的兵力。如果萧铣活着,依旧能够动员大批兵力,这对刚刚统一天下的大唐来说,确实是个巨大的隐患。因此,李渊决定在他成为大唐的一大威胁之前,彻底除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