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起来普通的司机,竟然敢把陈毅元帅五花大绑,而奇怪的是,元帅竟然没有任何反抗。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个敢动陈毅元帅的司机叫常志刚,他曾在十年的时间里担任陈毅的专职司机。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尽管陈毅元帅后来调到中央工作,常志刚却并没有随他前往北京。那么,在离开元帅之后,常志刚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与这位伟大领导之间,又有怎样的深厚情谊呢? 陈毅元帅,作为华北地区战局和解放区建设的指挥官,智勇双全,但他在很多方面也让下属感到头疼。他酷爱开车,常常驾驶军用车辆或者我军缴获的战利品四处游玩,满足自己对驾驶的热爱。虽然他在工作中非常严谨,但在开车时却常常一团糟:不仅撞到路边的树木,翻进田地,甚至还弄坏了汽车的部件。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很多人曾劝告他开车要小心,但他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以至于一些年轻的战士私下称他为“汽车杀手”。 粟裕大将非常担心陈毅的驾驶行为,时常担心他会因开车而发生意外。因此,安排一位专职司机给陈毅成为当务之急。在考虑了多位候选人后,粟裕最终选择了常志刚,因为他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驾驶环境,尤其是面对敌人和国民党军队的高端汽车,他能让我军的老旧车辆开得更加高效。 粟裕看中常志刚的专业能力,认为他能够有效地遏制陈毅的“过手瘾”,同时也能为陈毅的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常志刚被安排到陈毅身边。面对这个新来的司机,陈毅并没有排斥,反而心里有些不服气,因为他自信自己的驾车技术,甚至想和常志刚比试一番。很多时候,明明是司机的职责开车送他外出,陈毅却非要亲自上阵,把常志刚挤到副驾驶座上。常志刚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一切。 1948年,陈毅从华北前往刘邓大军驻扎地,常志刚作为专职司机自然要全程护送。在出发之前,粟裕专门找到常志刚,叮嘱他一定要特别注意陈毅的安全。山路崎岖,悬崖峭壁多得让人胆寒,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粟裕特别交代常志刚,绝不能让陈毅开车,尤其是在路上,陈毅最好不要打盹。因为车厢狭小,一旦发生颠簸或急转弯,陈毅可能会因为失去平衡而摔出车外,甚至掉下悬崖,后果不堪设想。 常志刚深知责任重大,也理解陈毅工作压力大,常常需要牺牲休息时间处理公务。于是,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用绳子将陈毅绑在座位上,确保他即使打瞌睡也不会出事?这个想法虽然有些荒唐,但常志刚心里知道,陈毅可能不会同意。然而,令他意外的是,陈毅竟然欣然同意,并配合常志刚将自己绑好。常志刚松了一口气,顺利完成了任务。 这次事件让常志刚对陈毅的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过去,他从同事口中听说陈毅是个做事严谨、性格稍显急躁的领导,不太容易接近。然而,经过这次亲身经历,他发现陈毅不仅严于律己,还宽以待人。工作中,陈毅认真负责,生活中却风趣随和。陈毅的领导风格令人敬佩,他能既公私分明,又与下属建立深厚的感情。当陈毅轻松地向刘伯承元帅和邓小平提起被“绑架”一事时,两位领导没有感到惊讶,反而微笑着拍了拍常志刚的肩膀,似乎在安慰他。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陈毅元帅成为了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常志刚也随他一同来到了上海。这个新解放的城市,依旧满是旧政府的烙印,普通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我党的资源大多投入到了民生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也面临着非常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常志刚曾因为寒冬中没有领到军大衣,直接被工作人员拒绝,这让他深感触动。就在这时,陈毅元帅从旁经过,看见这一切,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军大衣,强行穿到常志刚身上。 陈毅不仅关心常志刚的生活,还非常关心他的家庭。有一次,常志刚因家人病重而陷入困境,陈毅主动提供了经济援助。在常志刚因长期工作疲劳而感到疲惫时,陈毅也会关心他,提醒他注意休息。这样的关怀让常志刚十分感动。 建国后,陈毅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再开车的冲动了,也开始更加依赖常志刚。在工作中,两人逐渐建立起了无可替代的默契,常志刚也把陈毅视作自己最珍贵的朋友和导师。1954年,陈毅元帅调往中央工作,常志刚面临是否跟随陈毅一起前往北京的问题。尽管北京或许能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但考虑到家人已经在上海定居,常志刚最终决定留下来。 陈毅理解并尊重常志刚的决定,还为他规划了未来的发展路径。最后,常志刚在上海的一家钢铁厂担任了科长职务。虽然他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但陈毅一直对他给予关心和支持。几年后,常志刚迎来了新的机会,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成为了三野汽车队的队长。 与陈毅元帅共事的时光,成为常志刚最为珍贵的回忆。他一直认为,能够成为陈毅的司机,结识这样一位伟大的领导,才是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