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之前,有三位杰出的军政人才曾分别担任人民军队的总参谋长。第一位是彭大将军,接着是新中国的首席管家——周总理,最后是长期负责参谋工作的剑英同志。 这三位领导人物都曾在建国前担任过我军的总参谋长职务。彭大将军在担任总参谋长时,不仅负责总参谋长的工作,还兼任西北战场的最高指挥官,主要负责西北地区的解放战争。由于他的这个重要任务,1947年8月,周总理临时代理了总参谋长一职。
虽然周总理并不是一位专业的军事将领,但他卓越的统筹能力和深厚的政治经验,使他始终是我军大本营的核心人物。在党内有重大决策时,毛主席总是会与周总理共同商议讨论,确保每一项决策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和慎重的决策。 剑英同志则是一位专业的参谋将领。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就担任了红军的总参谋长,并凭借着卓越的工作能力,在新中国成立后再次担任了总参谋长一职,任期从1971年到1975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期间,他是以兼职的身份担任总参谋长的。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才能突出的向前同志被伟人亲自任命为建国后的首任总参谋长。然而,由于身体原因,向前同志未能履职,最终由荣臻同志暂时接替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粟裕大将是革命战争年代最出色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他在1954至1958年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负责全军的总参谋工作,并游刃有余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接下来的总参谋长是黄克诚大将,他是一位战略型的将才,也曾担任过军委秘书长。黄克诚担任总参谋长的时间较短,不到一年。 罗瑞卿大将于1959至1965年担任总参谋长,是开国将领中最后一位担任此职务的。从1965年起,我国的总参谋长职务由上将级别的将领担任。然而,在特殊的历史时期——1971至1980年,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帅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公也曾兼任总参谋长。 杨成武、黄永胜和杨得志三位将军是57位开国上将中唯一曾担任过总参谋长的三位开国上将。杨成武于1965至1968年代理总参谋长职务;黄永胜则在1968至1971年担任该职务;杨得志将军在1980年接替邓公,成为总参谋长,任期长达7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总参谋长。 无论是杨成武、黄永胜,还是杨得志,这三位将军都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作战能力强,都是人民军队的杰出人物。 1987年11月,杨得志将军卸任总参谋长后,人民军队的总参谋长职务不再由开国将领担任。接替杨得志将军的是迟浩田,尽管他在1955年未获得将军军衔,但他同样是一位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战斗的名将。迟浩田的军旅生涯充满传奇,他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在这些重大战役中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接下来的总参谋长是越战名将张万年。在1979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张将军指挥的127师连克敌军多个城市,表现堪称最出色的王牌主力师之一。 傅全有将军同样是一位经历过众多实战的总参谋长。他1946年参军,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身经百战的将军。虽然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的职务不高,但他在这两场战役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1983年,傅全有成为第一军军长,并在不久后带领该军参加了老山轮战,成功重创了入侵者。正是通过这场实战,傅全有逐渐成为军中的骨干,先后担任过成都、兰州军区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及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 梁光烈将军则是一位硬气的总参谋长。他在1979年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作为前线指挥部作战部长,与老将杨得志并肩作战,共同抵御了入侵者。梁光烈虽然在1958年入伍时没有赶上抗美援朝战争,但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他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取得了显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