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祥,这位明朝末年的民变领袖,是一代闯王。他因兵败被处死,崇祯皇帝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发自内心地感叹:明朝有救了!这句话成为历史的注脚,表达了当时崇祯皇帝对于这一位威胁明朝政权的农民领袖落网后的松一口气。 说到闯王,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李自成。但其实,李自成并不是第一个闯王,他只是高迎祥的手下,严格来说,可以称李自成为二代闯王。今天我们要讲的,正是这位闯王的一代英雄——高迎祥。 高迎祥出生在陕西,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那个时期,陕西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蝗灾,导致农田颗粒无收,但农税却一分不少。这种苛政让百姓陷入了极大的困苦,许多人被逼得走上了造反之路。高迎祥便是其中一位。曾经从事马匹买卖的他,不仅骑术高超,还擅长射箭,而且胆子大,迅速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 起初,起义军的组织结构并不严密。各地的农兵分为36个营,每个营相对独立,相互之间既有制衡,又缺乏协调,没有明确的指挥系统。然而,高迎祥所领导的那个营表现出色,战功赫赫。逐渐地,其他一些营自愿与高迎祥联合。经过几次胜利后,越来越多的起义军营都开始认可高迎祥的领导地位,并推举他为首领。他被外界称为闯王。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也纷纷投奔高迎祥。到此时,起义军的规模已经扩大到20万人。 随着高迎祥的势力逐渐壮大,明朝政府的高层感到极大的压力,尤其是崇祯皇帝,他深知这支庞大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具备了推翻明朝的潜力。于是,崇祯多次派遣大军前去镇压,但都未能成功。到了1633年正月,高迎祥带领起义军攻占了四川等地,接着在1636年,决定进军陕西。为了攻克西安,高迎祥竟然决定实施一个诸葛亮都不敢尝试的计策——绕道汉中,穿越狭窄的子午谷,一举占领西安。 子午谷位于陕西长安县南,长达300多公里,四周高山环绕,非常狭窄。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曾考虑过通过此谷进行北伐,但因为险峻的地形,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高迎祥却敢于挑战这一地形,尝试通过子午谷实施出奇制胜的战略。高迎祥的大军走了半个多月的山路,终于接近目的地,预计只需一天便可通过。然而,没想到明朝的大将孙传庭早已在子午谷埋伏,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高迎祥最终被生擒。
曾在西北纵横七年的高迎祥,终于在子午谷这个历史险地败北。他被押送到北京,面对面地呈现给崇祯皇帝。崇祯听闻高迎祥被抓获,简直不敢相信这件事。因为在过去的七年里,高迎祥就像一根扎在明朝心脏上的钉子,时时刻刻威胁着大明的政权,给崇祯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崇祯曾不止一次想过,明朝是否会在这些农民兵的推翻中彻底覆灭。然而,看到高迎祥被生擒送到自己面前,崇祯终于松了一口气,意识到原来大明还有救。 崇祯下令将高迎祥千刀万剐,亲自见证了这一残酷的处决。高迎祥的死,让他曾一度威胁大明的势力彻底崩溃,崇祯也因此认为明朝的统治得到了暂时的保障,危机得到了化解。 然而,命运似乎开了个玩笑。高迎祥死后,李自成取而代之,接管了起义军的领导地位。几年的时间,李自成最终逼近京城,崇祯皇帝在其压力下自尽,明朝的灭亡也就此敲响了最后的丧钟。这一切仿佛成了历史的循环,高迎祥的失败和死亡,竟成了李自成崛起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