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2年,朱元璋从陈友谅手中夺回龙兴(南昌),将其恢复为古名洪都。朱元璋认为“洪都乃西南的屏障,非亲骨肉难以守住”,因此任命自己的侄子朱文正镇守洪都。由于朱文正缺乏足够的军事经验,朱元璋决定将邓愈留在洪都,担任江西行省参政,协助朱文正。 次年,洪都之战爆发,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猛烈进攻洪都。朱文正急忙派人向朱元璋求援。此时,朱元璋正在与张士诚在安丰激战,无法脱身,因此他要求朱文正一定要坚守一个月。
陈友谅的大军如潮水般一次次涌向洪都,朱文正坚持守城,浴血奋战。直到朱元璋的大军赶到时,朱文正已经守了85天,洪都城内几乎没有一片完整的瓦片。 洪都之战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鄱阳湖之战的序幕,也是朱元璋彻底击败陈友谅的前奏。每当提及此战,人们总是赞扬朱文正的英勇坚守,但很少有人提到,一直陪伴在朱文正身边的邓愈。 史料显示,尽管朱文正一直在“大都督府”这一核心部门任职,但在洪都之战之前,他并没有单独指挥军队的经历。洪都能够坚持85天,显然离不开邓愈的功劳,他才是背后默默付出的那个人。 邓愈的贡献,朱元璋自然看在眼里。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力封赏功臣,邓愈被封为卫国公,与徐达一同被列为“开国六公”之一。 本文将与大家分享明朝初年的英雄人物邓愈,借此展现元末明初的风云历史。 一、父兄皆英雄,少年出英杰 公元1351年,长江和黄河流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江淮大地百姓疾苦。由于物资匮乏,匪患四起,许多百姓不得不逃难,一些较大的村庄纷纷组织起团练,保卫家园。 在距离濠州约100里的虹县(今安徽泗县境内),有一位叫邓顺兴的豪杰,乡民推举他为首领,带领家乡青年保护村寨。邓顺兴为了保卫家乡,带着长子邓友隆、次子邓友德开始训练队伍,准备抵抗外敌。当时,14岁的邓友德便跟随父亲练习刀枪棍棒,少年英气,周围邻里为之称赞。 邓友德就是后来的邓愈,他比朱元璋小9岁,但他早在朱元璋加入郭子兴义军前便投身起义。第二年,朱元璋才正式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也就是邓愈比朱元璋起义早了一年。 两年后,邓顺兴被元军所杀,长子邓友隆接替了父亲的职务,不幸的是邓友隆病逝,邓家只剩下邓友德。年仅16岁的邓友德毅然挑起重担,带领家族的兵马继续抗敌。 《明史·邓愈传》记载: “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咸服其勇。” 可见,邓愈虽然年轻,但总是冲在最前面,令部下十分佩服。周围泗州、灵璧、盱眙等地的百姓纷纷投奔邓家,寻求庇护。邓愈的部队迅速壮大,16岁时,他的麾下已有近万人。 同年,朱元璋脱离郭子兴,带着徐达等人南下定远,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正当朱元璋准备南下渡江时,邓愈也遭遇元军的持续攻击。为了保存实力,邓愈决定南下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邓愈带着1万兵马前来投靠,非常高兴,立即任命邓愈为“管军总管”,并赐给他新的名字——邓愈。 《明史》记载: “太祖起滁阳,愈自盱眙来归,授管军总管。” 邓愈的投奔,使朱元璋的力量大增,成为他重要的得力干将之一。 二、节制江南兵,惊险守洪都 《明史》记载,朱元璋创业初期,虽然身边有许多将领,但邓愈(追封宁河王)和沐英(追封黔宁王)是其中最年轻的。可想而知,邓愈年仅16岁,就能带领一万兵马,必定让人刮目相看。 邓愈加盟朱元璋后,屡次立下战功。朱元璋渡江后,邓愈连下溧阳、溧水两城。待朱元璋占领南京后,邓愈与徐达联合攻下镇江、丹阳、金坛等地,邓愈因此被任命为枢密院院判,20岁时便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1357年,朱元璋派邓愈和胡大海进攻皖南。尽管胡大海是资深将领,但在邓愈的麾下担任副将时,也心服口服。两人联手攻克旌德、绩溪等地,并占领了徽州。朱元璋的事业因此获得了更坚实的基础,为后续攻打江西奠定了有利条件。邓愈接下来的表现依然出色,他在皖南之战后,进入浙江与李文忠会合,成功打败了张士诚麾下的名将李伯升。由于这一战表现优异,邓愈被任命为“江南行省参政”,节制各翼军马。 接下来,邓愈继续在江西战场上发挥出色,最终在1362年迎来了洪都之战。在这场战斗中,邓愈和朱文正共同坚守洪都85天,成功顶住了陈友谅60万大军的围攻,创造了军事奇迹。 三、上马安天下,卸甲定乾坤 洪都之战后,朱元璋和陈友谅展开了鄱阳湖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水上战争。最终,朱元璋凭借强大的实力和运气战胜了陈友谅,彻底打破了元末诸雄的抗衡。 邓愈在鄱阳湖之战中的表现同样出色,战后,朱元璋任命他为江西行省右丞,继续节制江西兵马。 邓愈为人简朴谨慎,治军严厉,对百姓宽厚。他治军严明,绝不允许下属有丝毫违法乱纪行为,这一点从他严惩军中掠夺百姓的行为可以看出。 在江西平定后,邓愈继续南征北战,作出了许多战绩。洪武三年,朱元璋命邓愈接替常遇春,协助徐达北伐,在甘肃与元朝名将王保保激战,邓愈一举击败对方,为大明朝的疆域扩展立下赫赫战功。 尽管邓愈的封号仅排在“开国六公”中末位,但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却是无可替代的。朱元璋在授予邓愈公爵时评价他:“随我东征西讨,尝尽辛苦,镇守八州,有功无过。” 四、勋贵超隆宠,兴衰谁认定 邓愈在被封为公爵后,依旧忙碌于国家的建设。他参与了多次征战,屡次为朱元璋平定叛乱。洪武十年,邓愈带领沐英攻打吐蕃,直至昆仑山才停止。此战是他一生的最后一场战争。 邓愈在成功征服吐蕃后,因病逝于回程途中,享年41岁。朱元璋为其殉葬,亲自迎接邓愈的灵柩,失声痛哭。 尽管邓愈的子孙经历了家族的浮沉,但最终邓家在明朝的末期,依然能通过努力恢复了一些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