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赵姬去世后,秦始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女人,她就是来自巴郡的寡妇——清。清的家族经营丹矿,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继承了家业后,她成了大秦帝国的首富,并拥有一支强大的私人武装来保护自己。
秦始皇对清非常礼遇,接她到咸阳安享晚年。当清去世时,秦始皇亲自将她的遗体送回故乡安葬,并且修建了“怀清台”来纪念她。我们不禁要问,秦始皇的这些举动,真的是单纯因为清是一个贞节烈妇吗?可能并不完全如此!秦始皇的行为,连司马迁也忍不住感叹:“清不过是一个贫穷乡村的寡妇,居然能得到‘礼抗万乘’,与秦始皇平起平坐,声名显赫天下,难道不是因为她富有吗?”
但我认为,司马迁的感叹可能没有完全揭示秦始皇与清之间的真实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秦始皇对清的礼遇确实非常特殊。在秦朝统一天下后,为了防止各地叛乱,秦始皇下令全国所有的兵器都要收缴并铸成铜器,其中包括编钟和重达三万公斤的铜人,这些都放置在宫内。根据《秦律》,明文规定天下兵器不得私藏。然而,秦始皇却破例允许巴清拥有一支庞大的私人武装,虽然她说是“用财自卫,不见侵犯”,但秦始皇对她的礼遇远远超出了表彰富有的程度。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一些学者认为,秦始皇一生都在寻求长生不老的药物,而清所经营的丹矿正是冶炼长生不老药的最大产业。因此,秦始皇对清的礼遇,很可能是为了获取长生不老药。
此外,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模拟了“百川江河大海”,有100吨水银,而水银的提取也需要丹砂,这就进一步解释了秦始皇为何对清如此重视。
清去世后,秦始皇修建了“怀清台”来纪念她。如果秦始皇对清的礼遇只是出于对长生不老药的追求,那么清死后,他应该不再有继续纪念她的动力。那么,为什么他还要修建怀清台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宋代文学家和汉字学家夏竦,在《女怀清台铭》中对巴清进行了批评,认为她并非贞节妇女。他指出:“妇越闺户,预外事,是非贞也;图货殖,忘盥馈,是非孝也;采丹矿,弃织衼,是非功也;抗君礼,乘妇仪,是非德也。”也就是说,巴清作为女子,不在闺中守贞,而是参与外事,这不算贞节;她用家族的财富做生意,这不算孝顺;她从事丹矿生意,不做传统的女工活,这不算功劳;她与秦始皇平起平坐,这不符合妇德。夏竦还认为,秦始皇表彰巴清是出于贪婪竞争之心,修建怀清台是引发祸乱的举动。夏竦的批评揭示了他对巴清的质疑,或许他认为巴清并不值得如此重视,他的言辞虽隐晦,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他怀疑的根源。
那么,夏竦到底在怀疑什么呢?他怀疑巴清其实是秦始皇的恋人!因为巴清的身上,似乎投射了秦始皇对母亲赵姬的复杂情感。秦始皇与母亲曾一同被囚禁在赵国,母子相依为命,历尽艰辛,感情非常深厚。清大约比秦始皇年长10岁左右,秦始皇可能把对母亲的依恋转移到了清身上。清成为了他母亲的“替代者”。清去世后,秦始皇在修建怀清台时,依然无法摆脱对她的深切怀念。不久后,秦始皇在一次巡游中病死,似乎追随着清的亡灵而去。
而位于长寿龙山寨的古墓穴,被当地人认为是巴清的墓地。
历史对巴清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她。总体来说,巴清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尤其在古代,女性普遍受限于社会地位,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她却突破了这些障碍,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女企业家,连秦始皇都对她刮目相看,给予了极高的礼遇。
巴清不仅具备独特的商业眼光,还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她通过经营丹砂矿积累了巨额财富。丹砂是炼制长生不老药的主要材料,也是军队所需的重要资源。秦始皇陵中大量的水银也与她的业务息息相关。
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女性,巴清表现出了非凡的聪明和果敢,这让秦始皇自然对她产生了共鸣。历史上对巴清的批评,往往源自对女性的偏见,认为她不符合传统的女性角色,但谁说女子不如男呢?对于秦始皇与巴清的关系,我认为,秦始皇可能出于某种恋母情结,才对巴清如此看重。毕竟,秦始皇的母爱并不多,赵姬作为母亲的角色复杂且不足,这也许使得他把对母亲的依恋转移到清身上。
总体而言,秦始皇对巴清的特殊待遇,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也与他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有很大关系。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秦始皇那种内向、阴沉、甚至残忍的性格,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千古一帝”。他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成为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为中国封建政治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你们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