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秋,南京国民党宪兵第一团团长彭善后突然收到蒋介石发来的密电。当他看完电报的内容后,激动不已,心里充满了期待——这是一个飞黄腾达的好机会!
密电内容是,几天前香港《新闻报》刊发了一篇报道,标题是《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制造吗啡密销海外》,直接指向了国民党高层,甚至暗示蒋介石在幕后操作。报道称,上海有一个“吗啡工厂”,从事毒品生产和走私,牟取暴利。蒋介石得知后大为震怒,决定查清事实,并坚决反击这些谣言。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蒋介石专门指派彭善后前往上海调查,并在密电中强调:“要小心细致地追查,务必及时消除谣言,还国民党一个清白。”
这封密电意味着蒋介石对彭善后的绝对信任,彭善后意识到,若能顺利解决这件事,自己的前途定会一飞冲天。因此,他决定不拖延,立即着手处理此事。
那么,为什么蒋介石特别指定彭善后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彭善后的背景。他出生于1901年,湖南永顺人。1924年,彭善后由于战乱无法在家乡谋生,便借钱来到广州。身无分文、没有技术,彭善后一度陷入困境。就在他迷茫之际,他听说孙中山先生也在广州,于是大胆给孙中山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虽然志向远大,却无处施展的苦恼。没想到,孙中山对此非常重视,派汪精卫前来看望他,并批准彭善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
蒋介石当时是黄埔军校的校长,看彭善后是孙中山推荐的,自然十分关注。黄埔毕业后,彭善后便加入了何应钦的部队,经过多次战斗逐渐晋升,最终成为国民党宪兵第一团团长。宪兵团作为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彭善后也因此在蒋介石心中占有重要地位,前途无量。
彭善后派往上海的调查人员很快带回了消息:上海的鸦片市场被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等帮派势力垄断,且他们联合外国势力走私毒品,已在上海南市秘密建立了一个吗啡工厂。这个工厂在外面挂着“化学实验厂”的牌子,由杜月笙亲自管理,警察负责守卫,工人则是法国人和帮派成员。
这就是香港报纸所曝光的“吗啡工厂”。彭善后明白,杜月笙等帮派头目手段凶狠,暗中控制着上海的毒品市场,他们不仅与外国势力有勾结,且与当地官员关系密切,一旦事情暴露,工厂很可能随时消失。因此,彭善后决定亲自前往上海调查,并采取果断措施。
为了确保保密,彭善后偷偷从南京赶到上海,并调动宪兵团第一连负责此事。在得知杜月笙将在某天视察工厂后,彭善后决定采取抓捕行动。为了避免被察觉,他特意借了三辆招商局的交通车,以减少暴露的风险。车迟到了一小时,彭善后心里焦急,但为了不打草惊蛇,他耐心等待,确保行动能够顺利进行。
终于,彭善后带领宪兵赶到工厂,但杜月笙已经离开。无奈之下,彭善后决定先控制工厂。宪兵们迅速包围了工厂,缴械了警察,然后冲进去逮捕了里面的人。由于来的是宪兵,工厂里的人员没有反抗,纷纷投降。彭善后迅速封闭了工厂,开始审讯被捕者,并将他们押送回南京。
行动看似顺利,但彭善后并未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秘密。原来,杜月笙的这个工厂,表面上看是他控制的,实际上背后有蒋介石的支持。蒋介石通过上海市长吴铁城以及淞沪警备司令在幕后操控着这个工厂,所有的毒品收益大部分都流入了他的腰包。
彭善后并没有料到这一点,他以为这是一次可以立功的机会,便急匆匆地向蒋介石汇报,满心期待蒋介石的赞扬。可是,当他见到蒋介石时,蒋介石面无表情地表示:“你办得很好,你是我的好学生。”彭善后误以为是夸奖,没意识到其中的讽刺。蒋介石说完后,让他先在南昌休息几天,回南京再说。
彭善后满心欢喜地去南昌放松几天,然而,回到南京后,他发现自己已经被撤职,新团长已经上任。他急忙找到宪兵司令谷正伦询问情况,谷正伦只是微笑着告诉他:“总司令有话给我,你去当科长吧。”
彭善后大为震惊,自己明明立了大功,为什么反而被撤职?他不敢再问,只能乖乖地在宪兵司令部待着。几天后,他听到一些议论才知道,原来彭善后之所以被撤职,是因为杜月笙和吴铁城立即联络了蒋介石,要求撤掉彭善后的职务。最终,彭善后被调离宪兵团,派去湖南当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团管区司令”。
直到1947年,彭善后才在陈明仁的邀请下,加入了二十一兵团,成为高级参谋。1949年,陈明仁起义,彭善后也签署了起义电文。
晚年,彭善后回忆起此事时,感慨万千。他说:“我毕竟不是那种老于官场的政客,只是一个年轻军人,没能完全领会蒋介石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