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3年,秦国刚刚在楚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始皇帝迫不及待地派遣了心腹将领任嚣前往秦军大营,传达他的旨意。王翦回到咸阳,接受田产奖励,并被任命为国尉(太尉),将兵权交给了屠睢,后者接替王翦继续指挥军队。屠睢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后来逐步增兵至五十万,准备南征岭南,征服百越。与此同时,蒙恬和任嚣带领各自的十万大军,扫荡楚国剩余的抵抗势力。
到了公元前220年,南岭传来急报,屠睢在战斗中阵亡。南岭,又称五岭,是一条贯穿湖南至广东的山脉。屠睢的军队在五岭周围布置了多个防线,一支驻守在湖南靖县的镡城,一支在湖南宁远的九疑,一支在广州的番禺,一支在江西南康的南野,一支在江西余干的余干水域。屠睢亲自带领十万精兵穿越南岭,向广州进攻。然而,由于当地山高林密、瘴气毒虫横行,战争的艰难远超预期。越人首领桀骏领导的部族坚决抵抗,屠睢的军队未能成功打败他们,最终在一次遭遇偷袭中阵亡。
赵佗,屠睢的副将,虽然勇猛,但始皇帝始终对他心存疑虑。赵佗凭借自己四十万大军的威势,令始皇帝感到威胁,于是任命任嚣为主将,继续由赵佗担任副将,指挥重新整军,准备再次征战岭南。公元前214年,经过数年的征战,南岭得以平定,秦军最终控制了岭南地区,虽然所剩兵力不足五十万。
为了加强与岭南的联系,任嚣带领军队开凿了灵渠,这条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水道长达36.4公里,成为秦朝与南方的主要水路交通线。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南方的军事补给,特别是对抗瘴气和毒虫的困难。任嚣、赵佗和护军都尉禄共同督导了灵渠的修建,历时五年,最终完成了这一工程。
随着岭南的安定,始皇帝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新的行政区,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负责治理这些边疆地区。虽然这些郡的实际权力远低于中原的大郡,但任嚣仍然担任了重要职务,赵佗也被任命为龙川县令。
然而,秦朝的地方官员与军事将领体系并不完全独立,许多将领如任嚣、赵佗等人既是军队指挥官,又兼任地方官职,这为秦朝的治理带来了一定隐患。始皇帝本计划将驻军撤回中原,但由于岭南地势复杂且人心难以安抚,任嚣要求继续驻军,以稳住局势。
在秦二世即位后,为了补充关中军队的不足,他下令从长城和岭南征调五万精兵。然而,南军的消息迟迟未到,原来是任嚣因病去世,赵佗认为秦朝无力再次派兵南征,于是开始暗中策划自己的独立。
赵佗利用假诏书,号召南海地区的守将设防,并通过屡次矫诏,逐步消除异己,最终自立为南粤武王,宣告岭南独立,彻底脱离了秦朝的统治。